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程浩东莞报道
目前, 拓斯达 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1-9月,公司营业总收入22.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96%,归母净收入902.3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99%。按单季度数据看,第叁季度营业总收入5.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91%,第叁季度归母净收入-2678.1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0.29%,反映出公司当前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
公告显示,公司收入下降的主要因素系公司持续主动收缩项目类业务,其中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规模收缩42.53%,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收入规模收缩 25.74%;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规模及盈利水平下降幅度较大。除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外,公司其余业务毛利率为 37.78%,同比增加3.94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发力的产品类业务规模及毛利率稳步增长。其中,工业 机器人 收入同比增长8.91%,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3.96%;数控机床业务因上半年厂房搬迁造成生产及交付受限,收入同比下降24.06%,但毛利率同比增加2.92个百分点。
绿能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2024 年前三季度, 拓斯达 持续调整业务结构,深化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转型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下降的主要因素系公司持续主动收缩项目类业务,其中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规模收缩42.53%,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收入规模收缩 25.74%。
报告期内,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5056.3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53%,毛利率3.85%,同比减少9.46个百分点。收入下滑的原因基于公司战略,聚焦产品类业务、收缩项目类业务,因此该业务收入规模逐步下降。尤其是第叁季度,公司进一步加大力度收缩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致使其收入同比下降89.93%。
对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 拓斯达 称,部分项目在方案实施过程、验收结算等方面超出预期,造成个别项目利润极低甚至有所亏损,从而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进而造成公司整体业绩下滑。除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外,公司其余业务毛利率为38.44%,同比增加5.54 个百分点。
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339.8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25.74%。公告称,下降的主要因素系公司持续收缩项目类业务,更加专注于“ 机器人 +”应用的研发及布局,降低个性化项目的业务比重、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但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加 6.32 个百分点。
拓斯达 表示,基于业务结构调整的规划,后续公司会进一步收缩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公司业务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
锚定三大通用设备领域转型调整
在产品方面, 拓斯达 所布局的工业 机器人 、数控机床、注塑装备是制造业所需的三大通用设备,下游几乎覆盖所有制造业,同时三者都属于长坡厚雪的赛道。
报告期内,工业 机器人 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3210.6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5.73%。其中,工业 机器人 实现营业收入 19,870.87 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8.91%;毛利率 49.55%,同比增加 5.17 个百分点。 拓斯达 称,一方面,注塑行业需求景气度提升,具备强品牌效应的直角坐标 机器人 收入同比增长 22.18%。另一方面, 拓斯达 持续收缩低毛利的贸易类 机器人 业务,同时自产多关节 机器人 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实现收入同比增长 67.23%。
报告期内,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4,916.7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3.96%;毛利率33.67%,保持相对稳定水平。
其中,注塑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6153.35 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23%,增长主要因素系上半年注塑行业下游补库存叠加出海需求增长,注塑机需求逐步回暖,公司持续优化注塑机领域资源分配,进一步发力电动注塑机。报告期内,电动注塑机销售及出货情况良好,订单量同比增长超 130%,出货量同比增长超 180%。随着公司产品及核心底层技术的成熟和市场认可度的提升,公司电动注塑机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期内,数控机床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640.7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06%,营业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上半年公司数控机床进行整体产能搬迁,生产及交付等有所受限。报告期内,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签单量约200台,并在航空领域大客户持续实现突破;前三季度出货量约160台,受上半年产能搬迁造成出货规模受影响。
回顾公司近几年的发展,从2021年底开始, 拓斯达 直面项目类业务的“规模陷阱”,主动舍弃低毛利、高风险项目,控制接单规模,并在2023年出现第壹次营业收入下滑。 拓斯达 表示,目前公司存量和新增项目规模已经不多,下半年若维持此收缩力度,2025年开始公司便可轻装上阵。未来,随着工业 机器人 、注塑机和数控机床产品线的发展壮大,业务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公司的收益能力将会持续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