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监管层秉持“零容忍”执法宗旨,严厉惩戒非法行为,紧盯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对各类非法行为从严打击。上市公司频收“罚单”的同时,作为“关键少数”的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也被重点监控。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直到今天,A股市场已经有400多家上市公司的董监高领到了“罚单”,涉及人数超千人,而其被罚缘由包含超比例减持、短线交易、未能恪尽职守履行勤勉义务等。
公司治理如同构建上市公司“内在品质”的地基,良好的企业治理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作为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可以说就是建立并维护地基的“带头人”,理应在上市公司经营发展、治理运行中担负起专门义务和特殊责任,切实维护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然而,总有一些“关键少数”不知敬畏,以身试法。
今年11月初,广东证监局对A股某食品类上市公司监事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经查,该监事在2024年9月24日至2024年10月18日期间买卖公司股票,上述行为构成短线交易,违反了《证券法》第叁十六条第贰款和《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顶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第九条的规定。
今年10月底,A股某信息技术板块上市公司因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5年虚增利润超13亿元等犯法行为,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予以行政处理。经监管调查,公司当时担任张姓副总经理规画并组织了财务做假,另一戴姓副总经理也参与了财务做假。
另外,从近年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查处的操作市场和资金占用案件来看,不乏上市公司实控人、高管与操作团队内外勾结,合谋“坐庄”炒作本公司股票,控股股东与公司内部人员勾结,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情景。
“关键少数”带头违规,其背后反映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和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合规意识稀薄等深条理问题。上市公司如果“说假话”“做假账”,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丧失效力,一定会严重影响和干扰投资人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还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发生负面效果,将来的融资和业务发展也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前是建设建强资本市场的关键时期,推动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一定要求,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动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绝不能让“关键少数”拖后腿。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应当正确认识公司治理之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法定义务,忠实勤勉尽责,主动扛起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提高投资者回报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利用公司治理机制改善公司内控水平和经营管理效率,提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