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酿人间至味 - 守生活清欢——海天味业老字号招牌历久弥新

【海天味业】酿人间至味 - 守生活清欢——海天味业老字号招牌历久弥新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13 0:39:21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海天味业】 【桂军强】 【历久弥新】 【老字号


K图 603288_0

  在 佛山市 高明区,坐落着一座“娅米的阳光城堡”。颇有童趣的称号背后,蕴藏着一家百年老字号的执着追求——娅米,英文“yummy”的音译,美味的意思;“阳光城堡”,则是表达对传统阳光酿晒的酱油酿造工艺的坚守。

  这里也是 海天味业 旗下最大的生产基地——海天(高明)工业园,每年可产出超过200万吨、约40亿瓶酱油。从300多年前的一个古酱园,到如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调味品企业之一, 海天味业 的“中华老字号”如何做到历久弥新?

  “我们的思路是传承与创新并重,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目前, 海天味业 副总裁桂军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围绕这一问题做了深入分享。

  守拙工巧

  守拙,方能工巧。 海天味业 坚守古法的“拙”,也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巧”。

  从选豆开始,再经历蒸煮、种曲、发酵、酿晒等多个环节,一颗黄豆最终才能酿成鲜香优质的酱油。在数智化技术的加持下, 海天味业 的酱油酿造过程显得更为奇妙精彩。

  当一颗黄豆来到海天(高明)工业园,第壹要面对近红外快检仪、色选机等设备严苛的筛选——不仅要在外观上大小均匀、颗粒丰满,黄豆中的蛋白含量、水分等也务必达标。

  为了提高原料筛检效率,公司研发部门创新性地将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到黄豆筛选方面。图像识别技术通过“5G+视觉AI”快速对照、分析黄豆360度高清图像,可以智能识别出异常的黄豆和杂质,检测效率提升了约30%。

  精选而出的黄豆经过蒸煮处理后,再与菌种“牵手”制作成曲料,随后进入发酵、酿晒环节。其中,酿晒是酱油生产过程里耗时最长的环节,也是传统工艺酿造酱油的关键所在。

  “我们验证过,阳光晒与不晒、晒得多少、晒的视角和料层厚度等原因,都会直接影响酱油的风味和效果,因此, 海天味业 坚持用阳光酿晒的工艺来发酵。”桂军强提到,传统酿晒的瓦缸容量小且需要人工翻拌,无法满足 海天味业 大规模生产的切实需求。

  在 海天味业 的晒场中,耸立着一座座玻璃晒池和一幢幢十来米高的立体发酵罐。这些晒池的玻璃斜角设计,也是来自工程师的反复测算与实验。“有些斜角就差了2.2度,但透光面积就少了0.5%。即便这样,我们也会调整到最佳角度。” 海天味业 相关职员说。

  这时, 海天味业 的立体发酵罐均可自动控氧、控温、控湿,并有按时自动搅拌功能,让酱油更加均匀、充分地发酵。“这些过去需要依靠老师傅经验把控的参数,我们都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统一调控,做到每一步都更加精准、及时。”桂军强说。

  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亦是 海天味业 有别于古酱园的一个特征。在 海天味业 ,从一颗黄豆到制成酱油产品的生产全流程,总计要经历494道检测、近2000项指标,全在数字化的监控之下完成。

  “ 海天味业 的核心价值观是‘守拙择善,务实创新’。我们坚守在传承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的条件上,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产品品质保驾护航。”桂军强说。

  引领创新

   海天味业 对于装备的升级一直都有超前意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同行还普遍处于传统手工生产时, 海天味业 就从德国引进了整套的自动化生产线,来保障酱油产品的品质稳定。进入21世纪后,公司在自动化的条件上,进一步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海天(高明)工业园占地约3000亩,共有2000多名员工。这相当于平均1亩地不到1个人。”谈起这个数据,桂军强颇为自豪。

  海天(高明)工业园内很少见到操作工人的身影。发酵后的酱油经不锈钢管道,直接输送到全自动密闭洁净灌装车间。在灌装车间内, 海天味业 的称重式灌装技术,可以确保同款产品每瓶重量差控制在3克以内,误差比一张A4纸的重量还要小。

  完成灌装和包装后,一箱箱的酱油会被巨大的机械臂送入30米高的智能化立体彩仓中,等待发货。“我们将仓储系统与AI算法结合,它可以根据产品的生产日期、发货区域等信息,确定产品的最佳存放区域。下达出货指令后,机械装置在120秒内便可完成出仓。”桂军强说。

  从发酵、酿晒的科技融合,到灌装、仓储的设备升级,无一不彰显 海天味业 以科技创新传承百年风味的决心。

  超过1000名信息化人才、逾70%核心设备自主研发制造、超过400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授权……在公司展厅,一组印在墙上的数字记录了海天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收获。

  “我们坚守‘科技立企’的战略定位,每年将3%(约7亿元)的营业收入用于科研。”桂军强表示,这几年AI技术加速迭代, 海天味业 又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工厂、车间、产线均应用5G+AI技术,整体生产流程数字化、可视化,实现了对效率、品质、安全、成本效益的精益化管理。

  “加减”并用

   海天味业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8%;实现归母净收入48.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3%。其中,第叁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83%、10.50%。

   海天味业 的业绩重拾增长,并且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净收入一直维持两位数的增速。桂军强认为,业绩增长与公司不断提升的产品力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调味品营养健康、品质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健康产品逐渐成为市场新宠。面对这一消费趋势变化, 海天味业 “加减”并用,推出了有机、低糖、低脂、低盐、小份量、营养强化系列产品。

  截至2023年底, 海天味业 已推出绿色健康产品200余款,其中不乏首创产品。桂军强以无麸质酱油为例说,普通酱油是用黄豆和小麦一起制取发酵的,而小麦中含有麸质,对麸质过敏的消费者而言,该类产品的体验不太友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海天味业 在配料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摒弃小麦,选择更低敏的大米作为替代,确保产品无麸质成分。经过12个月的努力、65个版本的迭代, 海天味业 推出了无麸质酱油,赢得相关消费群体的青睐。

  另外,为适应年轻消费者需求, 海天味业 还推出了凉拌汁、海鲜捞汁等复合调味汁,咸甜冰鲜的酱油冰淇淋,给水果吃的酱油等多款新品。

  健康产品的背后是技术实力的保障,便捷实用的背后则是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精研。传统蚝油大多使用玻璃瓶包装,黏稠的蚝油在倒取时颇为不便,前半瓶容易倒多,后半瓶很难倒出。

  敏锐捕捉到这一消费槽点的 海天味业 ,推出了“精准控量、方便手握”的挤挤瓶,很快成为公司蚝油品类销售增长的推动力。直到今天,挤挤瓶包装蚝油已销售了2亿多瓶。

  餐饮渠道方面,随着下游餐饮企业逐渐迎来升级转型,对调料产品的品质、供应稳定性和合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转向与调味品大厂合作,寻求定制化的复合调味品。

  “目前我们做的SKU比以前多了很多,公司也在推进生产线高效地转产换型。一条生产线要能够生产十几个不同规格的产品,这都是为了适应这种柔性需求的需求。”桂军强说。

  当前,综合电商平台、社交媒体、 新零售 渠道迅速发展,消费者触达、使用调味品的场景已高度碎片化。这对 海天味业 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桂军强看来,甭管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持续洞察,还是在生产端方面的创新升级,公司均已做好了准备,海天这块“中华老字号”招牌定然历久弥新。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海天味业】  【调味品】  【王海宁】  【全球化】  【江波龙】  【恒瑞医药】  【赴港上市】  【A+H】  【进一步】  【管理层】  【第一把火】  【香港联交所】  【挂牌上市】  【拟发行】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