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行情在犹豫中前行,百亿私募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 - 2025迎来春暖花开

【吴伟志】行情在犹豫中前行,百亿私募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 - 2025迎来春暖花开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14 15:50:3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吴伟志】 【春暖花开】 【董事长】 【中欧瑞博

  “中国不会是第贰个日本,我们一定会比日本更快走出通缩!”

  “中国权益资产长达四年的熊市已经结束!”

  “政策大转向已经是明牌了!”

  中欧瑞博老总兼首席投资官吴伟志在最近交流中对市场的最新研判与解读观点鲜明。

  吴伟志提到,相较于日本,中国在两大领域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首先,在经济规模方面,中国制造业不仅充分满足了国内市场的切实需求,还具备供应国际市场的能力,与欧洲、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相比,庞大的经济体量显得尤为突出。其次,在产业配套方面,中国几乎能够提供所有行业的完善配套服务,这为其在全球竞争中造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对于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展望,吴伟志较为乐观。他认为,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此前出现的企业盈利欠安、投资者亏损严重、基金销售低迷、政府救市行动频出等现象,都是熊市底部的典型特征,我们认为当前熊市底部特征极为完整,预示着2025年市场将迎来春暖花开。政策已转向支持股市,尽管许多人仍持怀疑态度,但行情往往在犹豫中发展。

  中国具后发优势,与日本相比能更快走出通缩

  吴伟志认为,日本作为外向型经济体,市场的规模和规模经济显然无法与当下中国同日而语,“我们跟踪了许多行业公司,并对照了国外的情景,认为中国如今拥有两大独特优势。”

  首先是规模经济。在任何一个行业,我国的制造业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能覆盖海外市场。这种规模优势是欧洲、美国、东南亚甚至日本的制造业难以匹敌的。

  其次是产业配套优势。甭管是消费电子、机电行业,还是其它领域,中国几乎可以为所有相关产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支持,这种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特别明显。

  谈及为啥中国不会步日本的后尘,吴伟志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后发优势。

  过去一段时期,中国经济面临资产价格下跌引发的资产负债表通缩现象,吴伟志回顾历史发现,面对这种衰退的应对其实不顺畅。

  “第壹次发生在1929年的大萧条。当时未能采取有效的宏观政策应对资产负债表的衰退,造成美国长期陷入经济衰退。第贰次则发生在1989年之后的日本。当时,经济学理论仍不成熟,日本央行和财政政策采取了某些应对措施,但力度不足,未能有效阻止资产价格下跌,造成房价持续振荡下行,股市区间波动。”吴伟志提到。

  2003年后,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应对“药方”逐渐得到了验证。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时,坚定地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货币政策失效时采取了适当的贷款宽松。系列举措成功阻止了美国资产价格的螺旋式下跌,稳定了经济,使美国经济逐步走出衰退,股市在2008年见底后开始缓慢回升,经济也在2013年实现了本质改善。

  同样,2012年安倍晋三再次当选日本首相时,他意识到当年日本未能走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核心原因在于“药方”使用不够适当,尤其是剂量不足。

  因此,他推出了著名的“三支箭”政策:一是更为激进的货币政策;二是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包含央行直接购买国债等;三是结构性改革。

  “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应对产业中出现的产能过剩,若缺乏有效的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行业将进入长期的淘汰和重组过程,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处理。我们看到,经过安倍的‘三支箭’,日本的经济逐步恢复,房价创下新高,股市也表现良好。这一系列政策也证明了三支箭的有效性。”

  上述种种案例不难看出,中国现在拥有后发优势。面对资产负债表通缩这一经济病症,相关的“药方”已经成熟,且经历过美国和日本的实践验证。自2003年起,这一药方在美国和日本的成功应用为中国提供了珍贵经验。

  因此,吴伟志认为,中国在面对这一经济问题时,已经开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并且随着政策的逐步深入,经济走出通缩的过程将是一定的。他总结,“中国不会是第贰个日本。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势必更快地走出当前的困境。”

  如何应对近年来的踩踏事件?未来如何避免

  为啥近年来踩踏事件越来越频繁?针对这一问题吴伟志也进行了深度探讨。回顾过去几年的重大事件,他认为,踩踏现象其实不是偶然。

  好比在2015年和2016年,A股市场曾发生过严峻的踩踏事件,尤其是2015年,当时市场波动剧烈,强平操作频繁发生。类似的情景也在2016年初的“熔断事件”中发生过,而在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股市同样出现了严峻的踩踏。另外,2020年还发生了两次较为严峻的市场踩踏,尤其是在2月的下跌中,市场情绪波动非常剧烈。

  为何踩踏事件频发?吴伟志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首先,信息传递的效率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的反应速度。其次,许多投资者缺乏耐心,普遍倾向于做右侧交易。

  吴伟志举出了2015年的案例,彼时的市场迅速拉高让许多投资者心理状态逐渐变得急功近利。那时,许多人都在思考:“我持有这些股票,但也不敢轻易卖出,怕错过更高的上涨幅度;我应该等到股票价格的右侧信号出现,再进行卖出。”

  “而当右侧信号最终出现,所有人都想要卖出时,问题来了,谁来接盘呢?这正是2015年踩踏发生的核心原因。市场中,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愿意做左侧交易,而是选择等待右侧信号。”他提到。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2024年9月24号之前。当时,许多投资者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政府不会出台强有力的刺激经济的政策,因此他们普遍选择低仓位观望,等待右侧信号。

  9月24号股票市场上涨的信号出现后,投资人的反应是分两步走:“第壹天出现上涨时大家仍心存疑虑;第贰天、第叁天上涨时信心逐渐恢复,市场开始出现大规模买盘,许多人开始追涨。尽管这次踩踏事件的杠杆效应没有2015年那么严重,但其本质仍然是踩踏。多数投资者不愿做左侧交易,而是等到右侧信号出现才跟风买入,从而推动了市场的剧烈波动。”

  基于此,吴伟志认为在将来的市场中,踩踏事件硬是不可避免。由于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和市场参与者的情感波动,踩踏现象可能会更加频繁。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如何避免踩踏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他回忆2015年,“我们从二季度开始就逐步减持那些市值较小、流动性差的企业,尽管那时的市场环境其实不简单,因为这些股票仍然继续上涨,许多同行机构的净值跑得比我们快,我们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吴伟志始终认为,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是对风险最好的应对方式,不愿为了“最后一毛钱”去冒险。因此,当2015年6月的市场拐点出现时,他们能够及时调整,而避免了大规模的损失。

  在2024年9月之前,吴伟志也曾反思:“中国股市是否仍旧存在周期性?中国经济的周期是否还会持续?”当时,许多人对市场前景持灰心态度,认为应该降低仓位以防守。

  “然而,我们认为,如果大伙都相信中国股市会经历周期性波动,并且当前的资产价格已经非常便宜、灰心情绪普遍,那么为何还不趁机布局?在如此低估值的情景下,坚守耐心资本的理念无疑是一个更好的决策。”吴伟志亮出他的核心观点。

  吴伟志总结,要应对踩踏,第壹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常识。

  资本市场本质是周期性的,不管在哪个领域,耐心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从投资的视角来看,想要通过快速操作赚取暴利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在投资中,耐心和长期布局是务必遵循的准则。其次,不要追求极致的操作,“没有谁可以在每个周期中都做到精准的操作,因此选择一些优质且价格正确的资产,构建均衡的投资组合,将更有助于在长跑中获得稳定的回报。”

  熊市已经结束

  谈及将来的展望,吴伟志认为,“熊市已经结束。从9月开始,市场进入了新的上行周期。”

  吴伟志强调,“资本市场本身具备周期性。”

  他反复强调,在每次熊市底部总能观察到一些典型的现象,包含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企业盈利大幅下滑、投资者普遍亏损严重、基金销售陷入低谷、政府出手救市等。尽管这些现象一度让市场布满灰心情绪,但它们正是熊市底部的标志,“如果市场没有这些现象,我们反而对周期的确认会缺乏信心。”

  回顾这轮熊市的底部,尤其是9月初的情景,在吴伟志看来,这一轮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为完整、最典型的“教科书版”熊市底部特征。

  吴伟志表示,2025年将迎来春暖花开。

  “9月24日的市场走势,标志着我们所说的‘东风已至,一切已备’,政策的支持已经到位,只欠市场的信心。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认为,政策面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股市进入了新一轮的周期。”吴伟志补充解释。

  值得提及的是,在2021年上半年和2020年下半年,政府曾通过打压房地产市场来调控经济,许多人都认为房地产市场不会如预期那般持续低迷,然而最终市场的变化超出了预期,很多没有提前意识到的人付出了代价。

  吴伟志补充,“从这个视角来审视,我们对政策的转向抱有信心,认为股市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当然,我相信许多人可能仍然持怀疑态度,这也正是市场优柔寡断的原因,但正如历史所示,行情往往是在这种犹豫中发展的。”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莫高股份】  【董事长】  【葡萄酒】  【杜广真】  【内幕交易】  【营业收入】  【中国证监会】  【金花股份】  【邢雅江】  【A股公司】  【归母净利润】  【子公司】  【董事会】  【上海证券交易所】  【豆神教育】  【万科A】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600543】  【600080】  【管理人员】  【证券基金】  【投资者】  【关联交易】  【2024】  【新迅达】  【信息披露】  【吴成华】  【睿智医药】  【胡瑞连】  【CRO/CDMO】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