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锂电淘汰赛考题 - 固态电池将比液态更便宜?钠电或占-半壁江山-?-直击-电池达沃斯-

【固态电池】锂电淘汰赛考题 - 固态电池将比液态更便宜?钠电或占-半壁江山-?-直击-电池达沃斯-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17 21:21:08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 【淘汰赛】 【半壁江山】 【电池达沃斯

  在碳酸锂价格下滑与车企价格战的双重夹击下, 锂电池 行业淘汰驶入深水区。11月14日-15日上午, 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 新能源 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电池“达沃斯”)在广州举办。

   中信证券 分析师在会上表示,结合锂电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增速看,是处于历史低位,新增的产能占现有产能的比率亦处于低位。明年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是有机会往上行的。

  尽管业内普遍期待全 固态电池 成为“下一代电池”突破口,但专家指出仍需解决导电性、生产设备与成本等瓶颈。同时,受锂价狂跌影响,钠电池产业化速度放缓,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未来钠电池仍需时间降本增效,以在新一轮 储能 竞争中赢得市场份额。

  锂电出清进行时产能增速将放缓

  近两年, 锂电池 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下探,下游车企价格战压力传导,动力电池的内卷成为行业共识。疯狂扩张潮后,产业淘汰驶入深水区。

  研究机构EV Tank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在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86%、94%、84%和87%,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我国在电池 新能源 领域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电池 新能源 本轮的行业洗牌仍处于‘深水区’”。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供需结构性错配,产品价格内卷;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际贸易壁垒重重;应收账款与库存高企,企业盈利能力承压;新技术挑战待解,安全隐患隐藏...。”

  针对我国电池产能过剩之争,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从长期市场看,全球电池产业基本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当前中国面临“结构性”过剩和“短中期”产能利用率低的危险。全球电池长期产能利用率将趋于合理,预计2030年全球电池总产能将达7.5TWh,为满足5TWh需求量,届时产能利用率将达5TWh/7.5TWh≈67%,处于相对合理水平。

   大族激光 的控股子公司大族锂电老总王瑾分析,国内锂电行业目前正面临产能出清,淘汰落伍产能正有序进行,新增产能布局将得到合理优化。

   中信证券 分析师表示,结合锂电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增速看,是处于历史低位,在建工程占固定资产比例降低至不足四成。供需问题肯定会阶段性结束,可能会有一个触底的过程。另外,以在建工程除以固定资产,假设全部释放出来,能够新增的产能占现有产能的比率,最新数据是到37%,但不是一年能释放出来的产能,至少接近两年。假设简单除以二,即在建工程能投出来的,全行业维度看不会超过20个点,明年大概率行业需求高于供给,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是有机会往上行的。

  尽管面临产能和利润压力,但新型 储能 快速发展、低空经济和人形 机器人 产品增长,都对锂电产品形成新的支撑。行业内的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不断涌现,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全 固态电池 量产设备是一大挑战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电池”,今年以来各家公司 固态电池 的进展持续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近期,国内的北京纯锂 新能源 科技公司已经启动了全固态 锂电池 的首条量产线;奇瑞汽车也公开披露计划在2026年进行全 固态电池 的上车测试,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长安汽车 与太蓝 新能源 在11月联合发布了“无隔膜固态 锂电池 ”。

  另有媒体透露称, 宁德时代 (300750.SZ)今年增加了对全 固态电池 的研发投入,将全 固态电池 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该公司目前主攻硫化物路线,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

  尽管行业对 固态电池 前景布满向往,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很多挑战。

  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导电性、界面稳定性和生产成本是目前主要的技术瓶颈。此前有业内专家指出, 固态电池 的生产需要对现有 锂电池 生产线进行大幅度改造,同时还需解决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界面的兼容性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半 固态电池 与现有液态 锂电池 在制程上相似,但全 固态电池 的特点是没有隔膜,目前各家发展的路线不同,材料选择不同,工艺也会有不同,未来是啥形态很难预测。

  全 固态电池 对于锂电设备的要求和变化水平,亦是业内关注的。

  卫蓝 新能源 研发总监徐航宇表示,卫蓝选择原位固化路线,很关键的一点是,这个策略跟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基本是兼容的,兼容绝大多数的工艺和设备,能实现低成本。

  时代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杨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全 固态电池 相对于现有液态电池产线的变化可能是革命性的。在设备方面,现在落地的半固态还是主流。

  杨毅进一步表示,现在电池厂布局全 固态电池 ,更多是对现有产能的改造,逐步变成半固态再到全固态这样一种改造过程,“我认为大厂都是这样的,因为船大不好调头,所以现在国内大多数电解质是以聚合物和氧化物为主的,其实硫化物的路线是很难走的,因为它一定走的是全固态。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太会一步到位全部去走全固态,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完善整个生产设备。”

  徐航宇认为,长远来看 固态电池 能比液态做到更低的成本。一方面,目前业内现在用的大部分是下一代的正负极材料,好比容百的9系超高镍的三元材料,将来这些材料如果量真的起来,成本不一定会高。另一方面,全 固态电池 对过渡金属杂质没有那么敏感,将来可以商酌工业级的碳酸锂来替代原材料。

  徐航宇提到,动力和 储能 方向上,卫蓝 新能源 目前规划的总产能在50GWh左右。目前投入生产的产能在5.6GWh。另外,公司在广州的南沙、珠海也有产业化布局的思路。

  钠电池持续降本但产业化不及预期

  在2022年锂价触及60万元/吨的颠峰时, 钠离子电池 迎来“井喷”式发展,但在近两年锂价狂跌下, 钠离子电池 相对 锂电池 成本优势迅速萎缩,产业化增速缩紧。从当前的现状看,下游应用已经更加清晰,但产业化规模还是在发展阶段。

  “由于 锂电池 成本下降很快,钠电池的产业化是不及预期的。”吴辉在会上表示,但很欣慰地看到钠电成本降得也很快,现在钠电最低到了0.45元/wh。另外,钠电在包含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方面都有很好的进步,“我们也认为未来钠电在很多场景上会产业化,只是时间会晚一点。”

   欣旺达 (300207.SZ)钠电产品责任人安黎表示,公司钠电已经发布了160Wh/kg产品落地的水平,能够实现负40度的容量保持率大于90%,我们下一代的产品是200Wh/kg,公司在专利布局上也比较早,直到今天为止有超过50件的专利。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与磷酸铁 锂电池 比较,钠电在负10度工况下,凸显了续航优势,低温工况下钠电是很有潜力的。

  结合业内人士观点,目前钠电池在下游应用逐步落地,但由于产业化水平仍未及预期,成本上相对 锂电池 仍然没有明显优势。上海格派镍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老总曹栋强表示,目前来讲钠离子成本跟磷酸铁锂还有差距,因为磷酸铁锂有百万吨级以上的产能, 钠离子电池 正负极材料真正量产的产能不高于两万吨,大部分还在百吨级、千吨级。

  曹栋强表示,随同着时间的推进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可以看到在明年年中或明年这个时候,全行业正极材料至少有五万吨以上产能的投入生产。如果在五到十万吨能级的投入生产后,相信成本和性价比基本可以做到跟磷酸铁锂平行。如果把时间适当放长,相信到2026、2027年, 钠离子电池 的优势可以完全彰显出来。

  近期锂电行业龙头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 发展上亦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宁德时代 此前发布增混电池新品,再次打开 钠离子电池 新的应用场景。最近, 宁德时代 老总兼总裁曾毓群接受路透社独家专访时提到, 钠离子电池 是一个更好的决策,它有可能取代 宁德时代 目前主导的磷酸铁 锂电池 市场多达一半的份额。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2024年我国 钠离子电池 出货量超1.5GWh,2025年出货量超4.5GWh,2030年出货量有望超30GWh。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能量密度】  【Northvolt】  【动力电池回收】  【爱旭股份】  【隆基绿能】  【纵目科技】  【自动驾驶】  【通用汽车】  【淘汰赛】  【成长的烦恼】  【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  【苏拉耶姆】  【新能源】  【愈演愈烈】  【长安汽车】  【王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