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增量政策落地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增量政策落地提振市场信心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18 3:36:1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中国人民银行】 【宏观调控】 【市场信心

  总量指标稳中有升成为10月份金融数据的一大亮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广义货币(M_2)增速过去两个月累计升高1.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_1)增速在10月份迎来今年的第壹次改善,与9月份相比,下降幅度减少了1.3个百分点。这时,M_2与M_1之间的增速差距也出现收窄。这些变化表明,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的环境下,实体经济的活跃度有所提升,企业和居民的投资与消费意愿也随之增强。

  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生效,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人民银行进行较大力度的降准,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总的看,市场反应积极正面,社会预期明显好转。

  信贷结构也出现很多亮点。一方面,企业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较多,这为稳投资提供了较为充分的钱财支持。数据显示,10月末, 专精特新 企业贷款余额4.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3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左右。这些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另一方面,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10月份,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企稳,明显好于前9个月月均减少690亿元的水平,也好于前两年同期的水平。

  当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M_2余额已分别突破400万亿元、300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贷款余额也超过了250万亿元人民币,金融总量增速一直维持在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且略高的水平上,金融支援力度稳固。也要看到,存量金融资源已处于高位,再保持增量高速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也其实不现实,一味求量反而可能加剧资金空转等各种虚增问题,忽视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宏观调控思路已在逐步转变。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物价低位运行等是当前宏观调控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这既是短时间经济运行艰难的表现,也是中长期结构转型深条理矛盾的反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的金融街论坛年会讲话中表示,为增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需要把握好增长速度与质量、内部与外部、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从中可见,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不是容易的刺激,而是政策逻辑的重大调整,不仅有短时间扩需求的方案,同时还有大量改革、结构调整的方案。当前,强化需求侧管理正在逐步达成共识,未来在出台支持政策的同时,也需加力推进改革,本质扩大内需。

  下一步货币政策会更加重视量价结合,重视施展利率调控的作用。利率影响消费和投资,对宏观经济有重要意义,是货币政策的核心。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在根据“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思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存贷款利率已全面放开,未来要在“形得成”和“调得了”方面下功夫。“形得成”需要金融机构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调得了”需要着力于利率政策更好服务于宏观调控职能,尽可能减轻影响利率调控的约束。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