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知名-独角兽-正式破产!曾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 估值一度超500亿元!

【柔宇科技】知名-独角兽-正式破产!曾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 估值一度超500亿元!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19 19:20:20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柔宇科技】 【折叠屏

  如今,三星、华为的折叠屏手机正在市场上大杀四方,而曾经号称折叠屏手机“开山祖师”的柔宇科技,却已正式被裁定破产。

  11月18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裁定,宣告了柔性显示领域企业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显示)正式破产。

  该裁定显示,依据管理人对柔宇显示现有资产及负债的调查结果,可以认定柔宇显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贰条第壹款、第壹百零七条之规定,深圳中院于2024年11月18日裁定宣告柔宇显示破产。

  作为曾经备受追捧的 独角兽 ,柔宇科技估值一度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先后完成多轮融资。柔宇可以算是折叠屏手机“开山祖师”。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建立于2012年,注册资金3.6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刘自鸿,曾获IDG、保利资本、中信资本投资。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

  但资本屡次加持后,柔性屏产品却始终难以大规模落地,几年间,公司深陷员工讨薪、订单匮乏漩涡,直至慢慢倾倒。

  负债超47亿元人民币,欠薪1.6亿元

  今年3月29日,柔宇科技和两家子公司各新增一起破产审查案,公司再次引发关注。4月1日下午,近4个月未更新的柔宇科技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近期传言源自公司离职员工个人,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破产审查申请。公司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将基于客观事实,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处理好相关事宜。”

  6月6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该法院已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柔宇科技管理人。CFF20LXzkOyPZdQUGEqroIlwgZDneqxiaRMia044DACic6ReUMKcwFpTJXrrY1RkDdwSNhrv0LU4YLICBicgpZAlvA.jpg

  根据公告,柔宇科技的债权人应在2024年8月30日前向该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未在上述期限内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对此前已进行的分配无权要求补充分配,同时要承担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所引发的款项。未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柔宇科技的债务人或财产持有人应当向柔宇科技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

  天眼查显示,今年5月,柔宇科技及其旗下深圳柔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新增1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6868万余元,执行法院为深圳龙岗区人民法院;今年4月,柔宇科技破产审查案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听证会,当时柔宇科技的负债超47亿元人民币,拖欠工资薪金就超6000万元人民币,加上此前承诺的期权,共拖欠薪酬1.6亿元人民币。

  “天才少年”风口创业

  一度身家百亿

  2012年,被外界誉为“天才少年”的刘自鸿从美国回国创业,与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共同建立了柔宇科技。CFF20LXzkOxW73aMVEsbbniccicI7wfOIicl7qdujOB62gGQXpoK3WDY7micv2oO17jKnIwEElCknqd9mT8R76wgxw.png

刘自鸿。图片来源:公司官方网站视频截图

  作为全球柔性电子科技行业的先行者,柔宇可以算是折叠屏手机“开山祖师”。柔宇科技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推翻式的创新引起广泛关注;2015年7月,柔宇科技启动了世界首条超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 传感器 量产线;2017年发布首款可搭载柔性显示屏和柔性 传感器 的柔性可卷曲穿戴手机原型FlexPhone;2018年又发布了全球第壹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CFF20LXzkOxW73aMVEsbbniccicI7wfOIic8YX5SYGO6Sx6wwgl25QvGwIUrPNgrYkibxAm2zUAaLz8pEnND7h3o7A.pngCFF20LXzkOxW73aMVEsbbniccicI7wfOIicfLu39sWDicvquibGgiappH0icnkUqWoXFiavSUQzZI8gzjv668F4S6ab7iaQ.png

图片来源:柔宇科技官方网站

  凭借在柔性电子科技领域的出色成绩,柔宇科技也获得了资本青睐。天眼查显示,公司成立以来获得多轮融资,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 独角兽 之一,至2020年5月完成F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更是高达60亿美元。

  不过,柔宇科技的上市路却颇为挫折。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传出称柔宇科技将赴美股上市,不过最终未能成行。2020年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工作后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刺,根据彼时披露的招股书,柔宇科技在发行后的估值将达到577亿元人民币。

  而随着柔宇科技估值一再上涨,至2020年,刘自鸿以145亿元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位列第376。CFF20LXzkOxW73aMVEsbbniccicI7wfOIicHxfyibPwMjUWdgn8DibGqJCdrFxoRO5mDOv0e575uLuX6QjVWnuN8DYA.png

  然而到了2021年2月,柔宇科技却主动取消了上市申请。对此,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曾表示,主要因素是公司在股东结构方面存在“直接层面三类股东”的情景。

  不过这份招股书也袒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情况,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5亿元的营业收入,净亏损额却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不久后,柔宇科技便被传陷入资金困境,并屡次被曝欠薪。

  今年5月28日,柔宇科技公众号曾发布《关于柔宇历史若干不实言论的澄清》。对“核心技术源自国外,不是自主原创”“产线良率低,设备落伍,无法量产”“上市只为坑钱,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动破产”等不实言论进行了澄清。在上市等诸多问题上,柔宇科技表示,公司一直秉持着高度负责的态度。2020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公司主动取消了纳斯达克上市的机会,后又因科创板相关政策的调整,公司再次主动取消了上市申请。不管申请上市与否,公司始终在竭尽全力寻求更好的发展,负责任地面对所有挑战和困难,从未躺平或主动申请破产。例如,近两年,数位投资股东和开创人刘自鸿博士个人屡次主动借款合计两亿多元给公司,用于解决员工薪资和维持产线基本运行等诸多问题。

  今年6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社交平台上贴出了自己在参加一场关于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闭门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据她透露,2022年4月她公开发文呼吁“解救柔宇”后,深圳国资委引入了一家产业资本,这是一家上市公司,但该公司提出了一个要求:柔宇科技的开创人兼总裁刘自鸿务必离开管理层。但刘自鸿不答应这项要求。

  目前,刘自鸿疑似已不在国内。其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今年8月举办的2024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直播中,有人在看台区发现柔宇科技开创人兼总裁刘自鸿的身影。CFF20LXzkOwLMgbN72d3UYIemKpOKakqoXUxstbDXDoSmOSgQzMN9JLTbKeDIeia0PQG3ib2DYMlBgsVMHea90oA.jpg

图片来源:直播截图

  员工:步子迈得太大,权力高度集中

  “老板愿景太宏大”

  据证券时报,曾在柔宇科技工作了两年多的陈铭评价,柔宇技术的确很牛,开创人的背景无可挑剔,这几年柔性屏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柔宇陷入水火倒悬之中,跟刘自鸿的个人情怀和管理短板有很大关系。刘自鸿提出的目标过于高远,让柔宇的路越走越窄。“老板的愿景很宏大,想做创造柔性星球的拓荒者,这太理想化了,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陈铭说。

  刘自鸿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可是不擅长企业管理,这是柔宇“高开低走”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两年我觉得公司的管理太混乱了,内耗内卷太严重,服务效率极其低下。”陈铭说, “事无巨细都需要刘自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底下人没有权限,也不敢拍板。”

  张华是柔宇的技术员工,对刘自鸿的评价很高。他认为,刘自鸿的“完美主义”放在柔宇这样的创业公司身上,是有毛病的。“刘博的确很牛,他的柔性技术在商业转化的时候不照搬三星,大规模产线的设计也不照搬国外的做法,是真的做到了自主 知识产权 ,并且造价也比业内低很多。”张华说,这个成果如果放在有一定客户基础的企业如TCL、京东方身上,有可能一举推动国内柔性屏行业的发展,可是,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没有稳定资金流,要从0直接做到N,步子迈得太大了。

  据南都·湾财社,在投资人们看来,柔宇科技的技术一直是超前的,但往往0到1不是最难,1到100的蜕变才是最难。一直没有过硬的产品可以造成资金流,加之作为创业公司,柔宇科技相比以往的制造业公司而言远没有深厚的产业化积淀,却在从科技到商业的转化进程中,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自建生产线,使得柔宇逐步陷入资金困境。TvkMuezl09A662ib9ytcBXpt7LfaH8PMUHyFSchxmzib0vIygUOSicsFCxZWKORDzNwXkobC2DL6E6b6qMJUqc0SA.jpg

图源:公司官方网站

  有柔宇科技相关责任人透露,柔宇此前获得的融资基本全都投进了自建生产线,仍然深陷“缺钱”窘境。

  熟悉柔宇的投资界业内人士认为,正因柔宇选择了自建生产线的道路,才将其逼至欠薪亏损,投资机构望而生畏的境地。业内投资人向记者分析,技术身世的刘自鸿低估了自建生产线的烧钱速度,即便是百亿资金,自建生产线也能很快烧光,“团队对生产线的烧钱速度没有准确判断,即便是好的技术也浪费了。如果选择与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企业达成合作,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