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一财社论 - 完善法治体系建设促进人工智能积极向善发展

【人工智能】一财社论 - 完善法治体系建设促进人工智能积极向善发展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19 19:54:18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人工智能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19日启幕。峰会的主题是“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出更加聚焦 人工智能 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及时回应各方对 人工智能 发展与治理的关切。

   人工智能 的迅猛发展正增进一些经济形态的推翻式变革,催生了很多新业态,而这一趋势预计会越来越强烈;同时, 人工智能 的迅猛发展又造成了被滥用甚至被“恶用”的危险。这也是本次峰会强调“智能向善”的重要背景和原因。

   人工智能 “为恶”的情景已屡见不鲜。其中包含: 人工智能 已成为电信诈骗领域最凶险的行径,被 人工智能 “赋能”后的电信诈骗行为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有组织犯罪之一;通过变脸、变音等技术手段编造视频对人格权的侵犯等。

   人工智能 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是全球当前面临的共同课题。而对于 人工智能 领域如何“扬善除恶”,国际社会也正在抓紧立法立规。

  去年8月15日,我国国家网信办、发改委等多部门共同制定的《生成式 人工智能 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现阶段增进生成式 人工智能 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的重要法规。这既是增进生成式 人工智能 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防范生成式 人工智能 服务风险的现实需要。国际上,今年6月,欧盟制定的《 人工智能 法案》开始生效。

  但面对 人工智能 迅猛发展造成的各种未知挑战,相关的立法立规工作还需不断完善。在《暂行办法》施行之后,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又提出了关于制定 人工智能 法的议案。议案认为,《暂行办法》仍不能较全面涵盖 人工智能 所引发的各类问题,不足以做好与现行法律的衔接工作,建议对 人工智能 发展和崛起所引发的各类法律问题开展立法研究,适时制定 人工智能 法。

  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 人工智能 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立法项目”列入预备审议项目。同月国务院公布的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中,也明确了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人工智能 法草案。这都表明我国正在加快 人工智能 领域的立法进程。

  相关立法应该有引导 人工智能 “向善”的基本要求。以 人工智能 发展要符合伦理为基本要求,以加大对公众的人格权、财产权等的保护为实现途径。

  我国早在2021年9月印发的《新一代 人工智能 伦理规范》中就明确提出, 人工智能 特定活动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包含管理规范、研发规范、供应规范和使用规范,从而建构起 人工智能 全生命周期的伦理道德体系。其后又有《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及上述《暂行办法》等相继发布,其中都将伦理作为重要一环。

  伦理方面强有力约束的缺失,会造成 人工智能 应用方面侵犯人格权、财产权。

  大型生成式 人工智能 模型主要依据既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生成输出产品,如果这些输出的信息是不存在的,就可能造成对他人名誉权等人格权的侵害。随同着这些侵害又可能造成对财产权的侵害。今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其中就既有对人格权的侵害,也有对包含收益权在内的财产权的侵害。此案一审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总之, 人工智能 被广泛应用的时代正在到来,而 人工智能 技术和应用在治理层面遇到的挑战也正日益加剧,相关领域的立法需求日益紧迫。立法应该将人们普遍关心的伦理规范作为总体要求,对已经袒露出的侵犯人格权、财产权等方面加强规范,从而进一步彰显出鼓励 人工智能 积极向善的立法方向。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