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百度深陷困境 - 三季度收入下滑3%,高层频现人事地震,智能体生态盈利模式待解

【净利润】百度深陷困境 - 三季度收入下滑3%,高层频现人事地震,智能体生态盈利模式待解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22 16:18:28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净利润】 【三季度

K图 BIDU_0

K图 09888_0

  11月21日港股收盘后,百度(9888.HK)发布了三季度的业绩报告。财报显示,百度今年第叁季度总收入达33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录得两年多来最大下跌幅度。归属净收入为7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但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收入同比下跌19%至58.9亿元人民币。

  或受业绩下降影响,截至11月22日午间收盘,百度的港股股票价格下跌9.06%。

  其实,除了整体营业收入下滑,百度目前遇到的问题还不止于此。近期,百度在完成新一轮组织架构大调整后,召开了第叁季度总监级别复盘会议。百度开创人李彦宏在会上发表万字演讲,深度剖析百度未来战略与架构调整意图,但面对核心业务下滑、高层人事动荡等诸多问题,李彦宏似乎并未给出强有力的解决方案,百度正深陷多重困境之中。

  核心业务承压,营业收入罕见下滑

  从百度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数据上看,要不是百度的智能云业务,百度的三季报可能就“暴雷”了。

  财报披露,2024年第叁季度,百度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其实,这已经是百度的营业收入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在今年第贰季度,百度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39.3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0.4%。

  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百度的营业收入增速便没有再突破两位数,这也是近两年来百度总营业收入第壹次出现下滑趋势。李彦宏曾在演讲中解释,当前的宣传广告业务正承受着多方面的外部压力,包含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行业竞争的加剧等。同时,搜索业务因 人工智能 技术的革新也在内部引发了不小的挑战。

  在营业收入构成中,今年第叁季度,百度核心业务收入达到26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块占比较大的主要业务营业收入并未有所增长。而这时,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和智能云业务收入也显现出判然不一样的 势头。在线营销收入降低了4%,至188亿元;而智能云业务则实现了12%的大幅增长,达到77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在一定水平上弥补了在线营销收入的下滑。

  另一方面,百度在智能驾驶服务领域寄予厚望的萝卜快跑,其订单增速也明显放缓。在第叁季度,萝卜快跑提供了988万单自动驾驶订单,同比增幅仅为20%。这主要是由于萝卜快跑的业务范围仅局限于少数城市的特定区域,从而限制了订单量的增长。

  另外,百度旗下的爱奇艺业务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在第叁季度,爱奇艺的收入同比大降了10%,至72亿元人民币,这一表现无疑拉低了百度的整体营业收入水平。从利润端来看,百度第叁季度的经营利润为5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亿元人民币。这一缩水主要源于爱奇艺的经营利润下滑。爱奇艺第叁季度经营利润减少了68%,仅为2.4亿元人民币。

  高层人事地震,两资深副总裁离职

  早在今年10月18日,百度内部便发布了一封邮件,宣布了三位SVP(顶级副总裁)及以上级别高管的职位变动。其中,集团执行副总裁、原CFO罗戎轮岗至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担任责任人,不再兼任集团CFO一职。这时,健康事业群组(HCG)被并入MEG,HCG的原总裁、集团资深副总裁何明科将不再负责该群组的具体工作。另外,集团资深副总裁、原MEG责任人何俊杰也进行了轮岗,将担任代理CFO。

  值得注意的是,罗戎、何俊杰和何明科这三位高管都是在近两年内才加入百度的“新面孔”,其实不是百度内部的资深老将。此次人事变动不仅涉及到三个人,还体现了百度在管理层调整方面的新动向。

  据了解,百度核心事业群近期再次进行了管理层调整,其中两位资深副总裁肖阳和王凤阳已悄然离职。肖阳担任百度集团副总裁及MEG CTO,而王凤阳则担任百度集团副总裁及移动生态商业体系责任人。MEG作为百度最核心的事业群之一,负责多个重要产品和平台的研发及运营,包含百度搜索、百度App等。此次人事变动对MEG甚至整个百度的发展都发生了不小的影响。

  深耕AI?智能体生态盈利模式待解

  在2024年百度于上海主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将智能体比喻为PC时代的网站和移动互联时代的自媒体升级版,强调其更加智能且拟人化的特性,能够胜任销售、客服及助理等多种角色。然而,与往届相比,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在创新亮点上显得较为昏暗。回顾过往,甭管是2022年惊艳亮相的元宇宙平台“希壤”,还是2021年成功落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都曾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对于智能体生态的收益模式,业界也存在诸多疑问。回顾PC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网站和自媒体都通过不一样的形式实现了盈利。然而,在智能体时代,其盈利模式又该如何构建呢?目前,市场上仅有少数AI公司通过智能体实现了盈利,但客户基础薄弱,难以支撑长期发展。

  此次百度推出的“秒哒”产品,意在降低开发门槛,为开发者提供便捷工具。然而,这款产品的操作复杂度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较高,更适合开发者在企业内部使用,难以触及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或许只能寄希望于通过服务好开发者群体,推动智能体的普及。但智能体的真正爆发点何在?是流量的激增还是收入的飞跃?百度并未给出明确的定论。当前,百度在搜索结果中越来越多地采用AI生成内容,这在一定水平上挤压了行业网站、站长和内容创作者的发展空间,造成外部流量减少,形成了一个无益于生态发展的恶性循环。

  百度希望复制20年前网站时代的辉煌,构建一个完整的智能体生态。然而,现实却是,当前流行的商业行为如阿里、华为、腾讯等,更多地依赖于销售、公关和投资等行径。百度试图依靠开发者群体建立面向企业和政府的生态(TO B和TO G),但开发者的高薪资、高底薪和相对有限的影响力,给这一计划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因此,百度或许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形式来推动智能体的普及和商业化进程,后续如何发展,或许只能交由时间来给出答案了。(《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妙可蓝多】  【净利润】  【现代牧业】  【市值蒸发】  【启迪环境】  【电视广播】  【2024】  【平淡无奇】  【四个字】  【蒙泰高新】  【募集资金】  【监管函】  【三只松鼠】  【绩优股】  【南华仪器】  【嘉得力】  【营业收入】  【圣诺生物】  【乐普医疗】  【89万】  【688117】  【归母净利润】  【华安保险】  【金融监督】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