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然属于“一生之敌”,有些只是“一时之敌”。
于小米集团(01810)开创人雷军而言,余承东可能属于前者,董明珠可能属于后者。
余承东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老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老总;董明珠是 格力电器 (000651)老总。他与他的“战场相逢”,或许没有“雷布斯”与她的相逢早;但从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他与他的“对撼”或许还只是刚刚拉开大幕。
十年多前的2013年12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雷军与董明珠就发展模式展开激辩,并设下10亿元的天价“赌约”。雷军称,五年内小米营业额将超过格力。如果超过的话,雷军希望董明珠能赔偿自己一元钱。董明珠则霸气回应称,如果格力被小米超过,自己愿意赔10亿元人民币。
彼时,雷军建立小米刚刚四年多。即便通过“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秘诀,小米快速在智能手机市场抢下了一席之地,2013年实现了316亿元销售金额、净收入3.47亿元人民币,但一贯温文尔雅的工程师风格,很难想象这会是雷军主动发起的“赌约”。
对浸淫家电市场二十多年的“空调女王”董明珠而言, 格力电器 2013年营业收入1186亿元、净收入108.7亿元人民币,正气感强、做派强势且一手主掌格力营销,董明珠当然有充分的底气回应雷军的“挑衅”。
当然,董明珠可能其实不完全清楚雷军的底牌。小米2014年1月“小米全民年会”发布的数据中,MIUI用户达3300万,可能最易被外界所忽视,而这则有可能是互联网从业人士——雷军最看重的潜在“大杀器”。
与处于聚光灯下的董明珠和雷军不同,百度百科显示,余承东自20十年下半年从华为无线产品线调至终端业务,彼时华为终端业务正倾力实现三个转变:从传统B2B业务模式转向B2C模式、从OBM白牌转向华为自身品牌、从低端产品扩展到中高端领域。2012年,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业务,舍弃给运营商做贴牌手机,坚持华为自主品牌,并在2013年实现终端业务营业收入约90亿美元。
显然,彼时的余承东距离“余大嘴”、“遥遥领先”还非常遥远。雷军、董明珠和余承东也很难想到,若干年后,他们三人都会涉足智能手机、 新能源 汽车业务。
5年后的财报数据显示,小米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749.15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收入85.55亿元;而 格力电器 2018年营业收入1981.2亿元、净收入262.02亿元人民币。五年之约以董明珠胜出告一段落。
2020年4月,雷军和董明珠在央视《新闻1+1》直播受访时,雷军喊话再“赌”五年,董明珠这次并未“接招”。同年8月,雷军公开演讲时提及与董明珠的“赌约”称,“五年内的赌注输了,可是第六年我们赢了。后来很后悔,为啥要和董大姐打赌。现在反思是因为2013年的小米如日中天,信心爆棚敢跟格力比了,不能太盲目自信。格力是一家非常卓越的老牌制造企业。”
小米与格力的“恩怨”就此揭过。虽然 格力电器 2015年3月推出手机、小米2019年12月正式推出小米互联网空调,双方各自进入对方的主营,但格力手机未能出圈,小米空调则携小米AIOT生态快速上量,但整体而言,雷军和董明珠的注意力都已主要不在对方身上,而是各自瞄准了更大赛道—— 新能源 车。
这次,雷军与董明珠的决策又有所不同。
小米造车推进路径是“广积粮,缓称王”。 华泰证券 研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小米汽车高密度布局智能汽车产业链,打通了机械、可移动终端和小米生态等三层能力,形成了其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2021年3月,小米汽车官宣开启造车;同年8月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增加智驾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方面的研发能力;9月成立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在2021年之后,小米高频投资智能驾驶零部件和三电领域的多家草创企业,把握整车制造的核心技术。2023财报电话上,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接近3000人。
2024年3月,小米SU7发布,小米汽车一炮而红。2014年11月,已达成10万辆交付,且2024年三季度毛利率高达17.1%,与 特斯拉 (TSLA)三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剔除碳积分影响)完全一致,也迫近了理想汽车(02015)的20.9%,成为业内顶流。
格力通过收购银隆 新能源 造车则“一波三折”,坐失良机。
早在2016年4月,董明珠便积极推动 格力电器 对银隆 新能源 的收购。随后,因配套募集资金议案未通过股东大会, 格力电器 调整了收购方案,但最终调整后的方案又未获珠海银隆股东大会的审议通过,收购失败。
2016年12月,董明珠拉上万达集团开创人王健林等圈内大佬,促进万达集团等四家企业及董明珠个人共同向珠海银隆增资30亿元人民币,获得珠海银隆22.388%股权。尔后,董明珠继续增资,最终以17.46%的持股比例,成为珠海银隆第贰大股东。
董明珠屡次表达自己对 新能源 产业的看好。董明珠表示,银隆汽车具有安全、耐高温、耐低温、寿命长、充电快等特点,“只要用银隆汽车,十年不用换电池,坏了我给你换”。而“不差钱”的银隆 新能源 动作频繁,仅用了八个月时间,就签下总计约800亿元的七个 新能源 产业园项目,并发布了SUV电动汽车等产品。
然而,随着国家 新能源 车补助政策的退出,2018年起银隆 新能源 风波频繁,“变脸”不断:拖欠供货商货款、多个园区项目被曝停工、生产停滞,南京银隆产业园也被 江苏省 顶级人民法院查封。当年11月中旬,银隆 新能源 官方还发布公开信“自曝家丑”,指控开创股东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银隆 新能源 前老总魏银仓、前总裁孙国华和董明珠之间陷入诉讼战;孙国华公开对媒体表示,银隆所有的经营事务都是 格力电器 方面在操盘,董明珠才是实控人。
五年蹉跎。2021年8月31日, 格力电器 终以18.28亿元拍下银隆 新能源 30.47%股权。这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 新能源 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 格力电器 行使。
但 格力电器 2022年财报显示,格力钛 新能源 (银隆 新能源 更名而来)2022年营业收入25.87亿元、净亏损高达19.05亿元;2023年 格力电器 财报则未再单独列出格力钛 新能源 营业收入。
这期间,与雷军的“顺”、董明珠的“逆”相比,余承东和华为则堪称“悲壮”。
2018年12月初,华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扣留。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正式拉开大幕。2019年5月19日,谷歌将华为手机从安卓升级列表中删去;同年7月16日,美国两党参议员组织推出了5G立法,该立法将使华为列入黑名单;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禁止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软件设计和制造半导体芯片。
华为不得不于2020年11月正式发表声明将出售子公司——荣耀品牌,寻求“过冬”。
缺“芯”少“系统”,余承东和华为手机从2019年巅峰的2.4亿台销量骤降,2020年下滑至1.89亿台,2022年仅有3000万台。
但就是在“猫冬”的日子里,华为“造车”也被提上日程。
从2013年开始探索汽车业务,到2019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华为车BU),并在2020年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随后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等车型,华为通过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解决方案,与多家车企合作,进军 新能源 车赛道。
2020年11月,华为开创人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将车BU从ICT管理委员会划分到消费者BG。2021年5月,华为消费者BG 总裁余承东担任车BU的总裁。就此,余承东不仅实现了对智能手机和 新能源 车的“统领”,更通过华为智选车模式,率领华为车BU一路狂飙。
与垂直零部件供应、HI(Huawei Inside)模式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同,华为智选模式由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等环节。
2021年11月,极狐阿尔法S全新HI量产版推出,该车是首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的高端纯电量产轿车、首款搭载华为 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同年12月,华为与 赛力斯 合作推出了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并发布了首款车型SF5和问界M512。
在问界上,余承东希望开创华为做生态品牌,华为与生态伙伴共同缔造生态联盟,将智选车体验缔造到极致的崭新商业模式。各不同模式、不同品牌的车企销量也证明,以各“界”为代表的华为智选模式,也的确最能施展华为从系统到解决方案到销售渠道全生态整合的威力。
小米也是一样。
作为小米旗下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叁方手机操作系统,MIUI是雷军发布的首个产品。从20十年8月16日首个内测版发布,到2023年10月雷军宣布MIUI系统被小米澎湃OS所取代,该系统全球用户高达6.23亿。没有它,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就失去了“灵魂”。
2024年10月底,小米15系列暨小米澎湃OS 2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定价81.49万元起售的小米SU7 Ultra量产版或许最吸睛,但小米表示,具备“多设备统一融合”的操作系统澎湃OS1,是打通“人车家全生态”的重要基建;而基于澎湃OS1的强大架构,AI全面赋能的小米澎湃OS2是小米迈向AIOS的第壹步,也是小米“AI全生态”的新起点。
企查查App更显示,最近,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申请注册“超级小爱主动智能”“小米赛道”“赛道大师”“AIOS”等商标,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显然,在“AI全生态”上,小米是认真的。
联系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称12月底将正式发布小米大模型的全场景智能驾驶,不难发现,也许操作系统、芯片等的全栈布局起步没有华为早,但小米的垂直整合宗旨,不管生态投资,还是全栈自研,亦或工厂、渠道,两者的正面碰撞已避无可避。
而继10月22日发布原生鸿蒙系统HarmonyOS NEXT 5.0后,11月26日,华为将发布其Mate70、新旗舰平板等重磅之作。为了这一天,华为甚至将原定于广州车展期间发布的百万元级尊界押后至此,余承东与雷军的决策,再次英雄所见略同。
无妨以一组数字期待两者的对撼和碰撞。
截至10月底,小米澎湃OS的跨端智联技术已经连接了全球超过10亿台设备;而10月22日余承东宣布华为鸿蒙连接的设备台数,同样是已超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