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陈果 - 最新发声

【流动性】陈果 - 最新发声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25 22:08:23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流动性

  11月25日晚间, 中信建投 策略陈果团队发布2025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展望,继续中期看好中国股市“信心重估牛”,且随着政策逐步加码展开与见效,2025年牛市有望从“流动性牛”逐步迈向“基本面牛”,虽然进程中难免出现振荡分化,但市场将不会缺乏投资机会。

  短时间维度,陈果表示,首先看好岁末年初的跨年行情,倾向超配以下线索:资产重估,金融地产和化债受益类,新质生产力弹性资产,受益财政的“两重”“两新”类,服务消费与潜在受益供给侧改革深化主题的方向等。

  何为“信心重估牛”?

  自9月下旬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落地,A股市场迎来一轮上涨行情。彼时,陈果团队提示市场做多机会并明确指出本轮牛市的本质是“中国资产价格信心重估行情”。

  10月7日,陈果团队发布了第壹篇关于“重估牛”的报告称,这轮牛市将反映全球资金对我国经济前景与中国资产的信心重估。在陈果看来,这是在中国资产被系统性低估、居民部门积累大量逾额储蓄并面临资产荒、强力振兴政策即将出台、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全球股市高位、外资追入中国资产等多重背景共振下的一场牛市。

  尔后,在市场经历振荡时,陈果表示:“本轮牛市的基本面验证需要时间,不会一步到位,投资者在早期对牛市要有信心,在中期也要有耐心。”

  回顾2009年、2016年、2019年及2020年几轮牛市行情,陈果预计本轮牛市也将显现三阶段:一是政策先行驱动,估值修复;二是基本面预期,整体振荡,多线索并行;三是基本面确认趋势,复苏确认,指数稳健上行,“顺周期+产业周期”。

  就目前情况而言,陈果认为,当前A股处于第贰阶段,即流动性整体宽裕、风险偏好处于较高水平、盈利尚未确认复苏但预期较佳的验证期阶段,市场缺乏明显景气主线,往往多线索并行,主题投资机会活跃。

  A股市场生态环境改善

  首先,流动性宽松是市场共识。

  “流动性支持将是牛市前期关键因素。”陈果提出,根据对A股增量资金的跟踪显示,目前市场增量资金情况已经大幅改善。这时,央行两大流动性支持工具:互换便利(SFISF)、股票专项再贷款,为市场提供底部流动性支持。

  潜在的增量资金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我国居民逾额储蓄为未来A股流动性改善提供空间。二是随着通缩预期扭转,债市等其它资金有望继续流入A股。

  在陈果看来,流动性宽松还将继续。未来庞大的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我国货币环境将以宽松为主。其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仍将处于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当中,降准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还将持续。

  其次,资金特征明显变化。

  据陈果观望,减持新规对上市公司在牛市期间的大量减持行为已经发生了约束。过去每次牛市中只要市场进入迅速拉高阶段,尤其是成交额高企的阶段,就会发生大量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这往往是市场最大的卖压之一。得益于2024年初推行的减持新规的制约,大量不分红少分红的上市公司无法满足减持要求,因此9月以来的天量成交期间减持数量和金额都较过往牛市出现断崖式下滑,这也为未来市场逐步走牛奠基了重要基础。

  最后,政策支持下A股市场生态环境改善。

  一是政策支持下资金聚焦新质生产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集聚。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经有260多家公司披露了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并购重组中的关键;而当前全市场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数量接近2700家。

  二是支持长钱长投资金入市。今年以来央行持续降准降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央行推出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等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增量资金入市,相关部门也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

  三是市场将锚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目标,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资。一方面,外资流入增加为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提高了交易活跃度和市场深度;另一方面,外资造成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工具,提高了市场效率和价格发现机制。

  看好岁末年初的跨年行情

  行业配置方面,短时间来看,陈果首先看好岁末年初的跨年行情,倾向超配以下线索:资产重估,金融地产和化债受益类,新质生产力弹性资产,受益财政的“两重”“两新”类,服务消费与潜在受益供给侧改革深化主题的方向等。

  展望2025年,陈果预计,中性假设(内需政策完全对冲可能的外需冲击,物价合理回升)下,2025年下半年可确认A股盈利复苏趋势,景气投资将逐步回归。

  另外,陈果建议关注四大结构性亮点。一是关注内需扩张方向。今年以来,“两重”“两新”是政策的一大亮点,随政策资金安排逐渐落地,已在部分领域取得明显成效,8月以来社零同比增速及基建投资增速均有不等水平回暖。

  二是产能利用率企稳。除需求端外,明年全A盈利周期和ROE周期回升的另一驱动力来自于产能周期反转。预计上市公司产能增长有望在明年第叁季度附近见底。各行业由于资本开支和产能周期的不同,目前已经有部分领域供给端率先收缩触底,2025年亦有越来越多的领域供给端压力将继续明显缓解。

  三是新质生产力核心方向。 数据要素 方面,政策接连落地,商业模式逐渐完善;“AI+”方面,下游应用有望加速爆发,上中游算力景气度确定;低空经济方面,万亿级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各省市相关专项政策加速落地;智能驾驶及车路云方面,技术端,自动驾驶已迎来商业化突破期。百度Apollo、MOMENTA、小马智行等越来越多智驾方案提供商宣布有能力提供L4高阶智驾技术,小鹏和华为赋能等智驾新车已经有明显进展。

  四是出海仍是中期赛道。我国出口至新兴市场(中东+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亚南亚)的商品渗透率较全球范围内渗透率明显较低,渗透率提升空间大,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对新兴市场出口份额持续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港股市场方面,陈果认为,港股的长周期也在共振上行。当前港股估值在周期低谷徘徊,流动性已经率先启动,盈利周期也现企稳回升。港股经过近4年的熊市后,三大长周期因素已经出现共振上行的特征,其中流动性周期已经自本轮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率先启动,盈利周期随着头部公司盈利能力改善也已经企稳回升,估值周期尚在低位。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基本面】  【上证指数】  【2025】  【A股市场】  【房地产】  【电视广播】  【2024】  【净利润】  【外资机构】  【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  【交易日】  【开源证券】  【负责人】  【摩根大通】  【青岛啤酒股份】  【持股比例】  【福莱特玻璃】  【吴晓求】  【上市公司】  【谈虎色变】  【退市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