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全球颇有知名度的指数公司明晟(MSCI)完成了其中国指数的最新调整,本次调整剔除17只A股标的,如 口子窖 、 光线传媒 、 汤臣倍健 等。这种变化对于被剔除的企业而言,无疑也是一次重大打击。指数基金和跟踪 MSCI中国 指数的投资者将被迫卖出这些股票,股票价格可能受到市场情绪影响面临短时间压力。
从市场角度来审视,此次剔除的原因多元化,主要包含了盈利能力的减弱、股票价格表现欠安及流动性不足等。这表明,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务必关注公司的基本面表现,尤其是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如果这17家公司不能在短时间内企稳,可能还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市场抛售,进一步造成相关行业的信心受挫。
具体来看,被剔除的 汤臣倍健 (300146.SZ)作为保健行业的龙头企业,但近期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及公司的业绩“腰斩”,净收入自上市以来第壹次出现季度性亏损,投资者情绪也受到影响。
二级市场上,截至11月26日收盘, 汤臣倍健 的股票价格为12.35元/股,年初直到今天下跌23.31%,总市值210亿元人民币,PE(TTM)29.43倍。
业绩“腰斩”,品牌与渠道均承压
汤臣倍健 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下滑,品牌与渠道均承压。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1-9月, 汤臣倍健 实现营业收入57.3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降26.3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8.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31%,出现腰斩。
其中,第叁季度, 汤臣倍健 的净收入出现2241.65万元亏损。这是 汤臣倍健 上市以来第壹次出现季度性亏损。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48.76%,远超今年上半年17.56%的降幅。
在 汤臣倍健 主要业务收入中,分品牌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主品牌“ 汤臣倍健 ”实现收入31.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20%;“健力多”实现收入6.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90%;“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2.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55%,境外LSG实现收入6.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66%(按澳元口径:LSG营业收入为1.45亿澳元,同比下降12.42%)。
分渠道来看,线下渠道实现收入31.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08%;线上渠道实现收入25.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36%。
汤臣倍健 旗下的品牌几乎全军覆没,前三季度没有一个保持增长。对于惨淡的前三季度业绩, 汤臣倍健 官方表示“消费环境持续发生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可是事实果真如此么?
据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 维生素 与膳食补充剂行业整体零售规模为22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200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45%。
在业内人士看来, 汤臣倍健 更严峻的问题恐怕在于不断老化的品牌,尤其是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60%的主品牌“ 汤臣倍健 ”。这些数据表明,甭管是主品牌还是其它品牌,甭管是线下还是线上渠道, 汤臣倍健 的产品销售均显现出下降趋势,显示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均面临一定的挑战。
进入2024年,行业竞争持续加剧。一是国际领先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大型药企和食品企业介入等;二是海外品牌借助 跨境电商 等方式与国内品牌在线上渠道竞争;三是新媒体、新渠道、新技术应用加速了新品类、新品牌的发展。今年1-8月,全国零售药店VDS销售金额同比下滑20%, 汤臣倍健 也受到了波及。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 汤臣倍健 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一方面,公司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创新性和不同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切实需求。
汤臣倍健 “轻研发”,未见“强科技”
作为一家保健品赛道上的龙头企业,相较于在销售费用尚德投入, 汤臣倍健 的研发支出可谓是十分的低。
Wind数据显示, 汤臣倍健 2024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合计24.27亿元人民币,其中,上半年投入的销售费用为18.22亿元人民币,其中广告费5.2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5.28亿元广告费相差不大。
今年,公司主要为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了综艺节目冠名及重点产品的资源投入。其中,综艺投放1.31亿元人民币,线上广告费2.04亿元人民币,策划制作费及其它共1.87亿元人民币。营销投入过高一直是 汤臣倍健 的特点之一,但从目前显现的财报数据看来,过多的宣传广告投入,似乎并没有为 汤臣倍健 造成相应的 利润。
其实,近年来, 汤臣倍健 的销售费用率一直较高,而研发投入则相对较低。根据三季报最新披露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支出共1.16亿元人民币。继续往前追溯也可以发现, 汤臣倍健 近十年来研发费用支出都未超过2亿元人民币。这种高广告费、低研发费用的模式引发了外界对其“重营销、轻研发”的疑惑。
扩产项目延期,
19亿元购置办公大楼
汤臣倍健 于2023年4月26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购置办公楼的议案》,公司拟通过购买不动产权及收购股权的形式购置 广州市 黄埔大道东916号商业办公楼,及其相应土地使用权。
此次交易分两步实施,第壹阶段公司向物业持有方广州广报盈龙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购买项目物业合计51套房产单元;第贰阶段购买广报盈龙100%股权,进一步持有项目物业剩余房产单元。
天眼查数据表明,2019年4月,广州广报盈龙置业有限公司斥资6.26亿购入黄埔区黄埔大道以南鱼珠地块。总计建筑面积72904.87平方,总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56970平方。该商品房建成后,建筑总层数为35层,其中地上32层,地下3层。其中物业第18层(不含1804单元)至22层和第24层至32层,合计51个单元,卖给了 汤臣倍健 。
根据 汤臣倍健 2024年9月13日的公告,因标的企业广报盈龙账面存在现金等营运资金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公司需支付相应资金取得该部分资产,造成第贰阶段支付金额增加,本次购置办公楼最终支付价款为19.6亿元人民币,比原定意向总价增加1.3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 汤臣倍健 于2021年定向增发募资,募投项目直到今天还没完成。资料显示,2021年5月, 汤臣倍健 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募资31.25亿元人民币,用于珠海生产基地四期扩产升级项目、数字化信息系统项目、珠海生产基地五期建设项目、澳洲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四大项目的建设。其中,前两大项目原本预计在2023年6月末、2024年6月完成,实际上均未实现,分别向后了延期至2025年6月末、2026年6月末。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根据2024年半年报,这一批扩产项目均未完工且进展缓慢。珠海五期项目工程进度为20.85%;四期扩产项目仅有17.44%,澳洲生产基地为65.71%,均是未完工状态。同时,四期的扩产计划已经停滞,今年上半年并无资金投入。
2021年计划的产能扩产项目一项都没有完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汤臣倍健 2023年披露新建办公大楼,目前已经搬迁,进度之快令人惊叹。
今年8月5日,公司公告更新公司新的地址为 广州市 黄埔区鱼珠街道黄埔大道东科汇金谷三街3号916号。
“送钱式” 股权激励 ,高管大幅涨薪
另外,公司在 股权激励 计划中存在争议,如“送钱式”激励价格过低,引发投资者不满。
汤臣倍健 在2024年推出了新的制约性股票激励计划,包含高管在内的36名激励对象授予149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7.7元/股,远低于市场价。该计划的业绩考核目标非常宽松,仅需2024年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3.61%、5.6%和4.55%。
这种低门槛的考核目标引发了投资人的疑惑,数据显示,2018-2023年, 汤臣倍健 的营业增收同比分别是39.86%、20.94%、15.83%、21.93%、5.79%、19.66%,对照过往的营业收入增速,3.61%,5.6%,4.55%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似乎其实不难实现,难怪投资者说,这个业绩考核目标实在太宽松了,几乎等于于“送钱”给管理层。
代表中小投资人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向公司发出了《股东质询函》,需要说明最低授予价格的原因和合理性,是否存在利用 股权激励 计划向包含高管在内的激励对象输送利益情形。
在过去三年, 汤臣倍健 股票价格表现欠安。Wind数据显示, 汤臣倍健 的股票价格从2021年5月的34元/股左右下跌至当前的12元/附近,股票价格下跌约65%,市值蒸发了近三分之二。股票价格表现欠安、业绩表现欠安, 汤臣倍健 高管的薪水却不减反增,在降本增效的当下,高管们还涨薪了。
2023年年报显示, 汤臣倍健 共17名董监高共领取税前酬劳总额3561.96万元人民币,比2022年15名董监高的税前酬劳1913.56万元整整高了1648万多元,增幅比例高达86%。远超同期业绩增幅。
汤臣倍健 公司高层的薪资情况在2023年有了明显的变化。副老总梁水生的薪资从2022年的311万元增加至500万元;总经理林志成的薪酬更是从300万元翻倍至700万元。而董事汤晖的薪资增长最为惊人,从299万元激增至825.5万元。副总经理陈宏和蔡良平的薪资也分别从300万元提升到了500万元左右。
相比之下,公司老总梁允超的薪资几乎没有变动,这主要是因为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分红,与百万元级别的薪资相比,上亿元的分红显然不在同一条理。
值得强调的是, 汤臣倍健 还被机构减持。截至2024年9月30日, 汤臣倍健 的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1.360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00%。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1.7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22%。从总体上看,今年三季度机构持股数量较二季度有所减少,减少了3795万股,持股比例降低了2.22个百分点。
汤臣倍健 正面临机构投资人的撤离,而今又被剔除MSCI指数,叠加公司业绩下滑、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 汤臣倍健 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以扭转当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