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从-转一圈-到-真查账-!持续督导严监管风起 16家券商年内收19张罚单

【上市公司】从-转一圈-到-真查账-!持续督导严监管风起 16家券商年内收19张罚单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28 22:36:25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上市公司】 【持续督导】 【真查账】 【转一圈

  持续督导,这一券商投行此前投入力度普遍较小的业务,正在迎来全新变化。

  一方面,持续督导严监管,已经成为新趋势。

  目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券商下发《证券公司保荐业务持续督导工作指引》,这是国内鲜有的针对持续督导阶段的专门性规范文件,其要求持续督导保代数量不得少于2名,持续督导务必撰写完整清晰的工作底稿,底稿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0年等,对投行持续督导作出详细规范。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各地证监局官方网站发现,过去的投行罚单中,涉及持续督导阶段的较为少见。但2023年以来因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而被点名的券商数量明显增加,2024年以来再度增多。截至11月27日,年内因投行业务吃罚单的券商共32家,其中半数涉及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

  另一方面,随着持续督导成为券商投行罚单新型重灾区,投行在持续督导业务上的投入力度明显增大。

  根据某头部券商保代透露,此前,保代一人到企业转一圈,象征性看一下财务报表,即可能被视为完成持续督导工作;如今,持续督导转而“正儿八经去三五个人,真查账、真审计”。

  这时,随同从严监管的全方位推进,上市公司也在“变老实”。用保代的话而言,“以前只要没有明确说不能干的那就干,擦边无所谓;现在可干可不干的先不干,不违规最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甭管是投行罚单还是上市公司罚单数量均有增无减,在受访人士看来,这其实不意味着机构和企业问题的增多,刚好相反,罚单是历史问题逐步出清的真实写照,持续督导新问题正在减少。

  16家券商、19张罚单

  过去,发行阶段是券商投行罚单的高发区,因持续督导阶段未勤勉尽责而被点名的投行较为少见。由于持续督导阶段罚单较少,外加相较于发行阶段,持续督导阶段能够为券商造成的收入贡献颇为有限。因此,券商投行在持续督导阶段的投入力度历来较小。

  如今,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1月27日,年内32家券商因投行问题被出具至少54张罚单(同一券商、同一问题收多份罚单仅计一次)。其中,因持续督导而被点名的券商共16家、罚单19张。

  这意味着,持续督导相关罚单数量已经占到投行罚单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持续督导被点名的券商家数占到因投行被罚券商家数的半数。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 、华泰联合证券、 国金证券 、民生证券、 招商证券 等头部券商与头部投行亦未能幸免。

  记者梳理年内19个持续督导被罚案例发现,以下领域为被罚重灾区。

  募集资金使用不妥是问题最集中地带。

  具体问题包含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逾额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募集资金违规用于非募投项目;未及时督促公司建设项目,造成募集资金闲置;募集资金管理台账设立和登记不规范;未采取措施规范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使用过程等。

  年内因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持续督导不到位而被点名的券商,包含 中信建投 、华泰联合证券和 国信证券 等。

  另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重大投资协议未及时披露、薪酬相关问题,也是问题高发地带。

  前两者相对多见,投行持续督导关注力度也已较高。

  而薪酬相关问题则为近期新出现的“问题点”。

   国信证券 5月收到的一份罚单显示,其所持续督导的企业存在系列薪酬问题,典型如超募投计划发放员工薪酬,使用其它募集专户发放薪酬,使用销售中心募投资金向其它项目支付员工薪酬。作为持续督导机构的 国信证券 未能及时发现,发现后未要求企业及时整改。

  对此,受访保代分析道,在过去投行持续督导阶段投入力度较小的情景下,上述违规薪酬问题难和时发现。后续投行虽然发现问题,但已经构成未勤勉尽责,如若强制企业披露问题投行自身也难免被罚。此种情境下,即会出现持续督导投入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不敢披露的情景。这一现象在投行内部较为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被罚还包含一些程序性问题。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包含四点。

  典型如会计估计变更未履行审议程序及披露义务、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持续督导现场检查工作不到位,出具的相关持续督导报告及专项核查意见结论不准确;持续督导报告对外发布程序不合规;对于其它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意见的审慎运用及独立核查不够;未制定持续督导现场检查工作计划;底稿不完善等。

  加大投入

  其实,自2023年起,券商对于持续督导业务的投入力度已经有所增大,今年严监管全面加强后,有些券商进一步伐高持续督导业务重视水平。

  重视持续督导业务前后,券商对于持续督导的投入力度不同有多大?

  根据资深保代透露,数年前,对于未曾袒露明显问题的上市公司,保代1人去企业象征性看一下报表,花费两三个小时,往往即被视为完成督导。所谓用于督导的两个小时中,多数时间被用来碰撞新的业务机会,而非真正进行督导。

  如今,投行持续督导则至少会派2人前往企业,多数企业现场督导团队3-5人。到达企业后,投行不再是象征性督导,而是切实查账、审计,一次督导,有时会在企业呆上两三天。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投行持续督导力度加大的同时,上市公司也在变得“谨慎而收敛”。

  “以前,有些上市公司胆子比较大,上市前对投行比较客气,上市后则不听投行劝,随意而为。如今,监管职能部门对上市公司全面严监管,甭管是上市公司罚单数量还是处罚力度均明显增大。受此影响,上市公司高管已经明显‘老实’,尤其是董秘,往往非常谨慎。”受访保代对记者说。

  上市公司“老实”表现体现在哪里?用保代的话讲,除少数存在硬伤的上市公司以外,如今大部分上市公司均颇为重视规范发展。历史问题是否出清犹未可知,但新问题已经不敢再犯;对于可能踩线的表现通常不干,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基本不做。

  “在此轮严监管之前,上市公司胆子则要大得多。只要监管没有明确说不一定不能做的就敢去尝试,擦边行为对自己有利也会试一试。”受访保代表示。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券商投行在持续督导业务上投入力度普遍较小,根源在于持续督导业务给券商造成的收入较少。以IPO业务为例,投行收入分为前期辅导、中期超募提成、后期持续督导三个阶段;对于科创板、主板项目,中期超募提通常是投行收入大头,后期持续督导收费很低。

  如今,在投行看来,IPO大规模超募时代已然结束;持续督导“走过场”阶段也已成往事。投行IPO中期超募获取利益大幅减少,后期持续督导投入明显增加。从行业良性发展的视角而言,后续或需调高持续督导阶段费用在投行项目总收费中的比重,以进一步提高投行持续督导积极性。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英虎机械】  【上交所】  【发行人】  【上市申请】  【信息披露】  【拟上市公司】  【2024】  【科创板】  【广钢气体】  【证监会】  【理财产品】  【信托产品】  【ETF】  【群兴玩具】  【管理层】  【三级跳】  【换所潮】  【奥特曼】  【《奥特曼》】  【市值管理】  【中信证券】  【关键词】  【字节跳动】  【豆包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