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药企整体实力的增强,和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造成的价钱与产品“双内卷”,对于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出海已从可选题变成了必选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走出去’是国内医药企业的重要突破路径。”11月30日,“深改在山东——全国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 科兴制药 (688136.SH,股票价格17.2元,市值34.34亿元) 济南市 章丘区的产业化基地, 科兴制药 总经理赵彦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赵彦轻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当前,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显现稳步增长势头。据摩熵医药数据分析,2024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约1.66万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将增长至2.11万亿美元,2024年—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03%。全球医药市场的持续增长,为我国药企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时,我国本土药企的创新能力逐渐成熟,获批 创新药 数量明显增加。自2018年起,国产 创新药 获批临床数量明显增长,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1687件。
另据 西南证券 研究,我国一共进行了8轮针对 创新药 的医保药品谈判,第壹次入选的 创新药 品,平均降幅基本都在40%至62%之间。
在这一进程中,医保监管职能部门与医药企业的核心诉求存在不同:医保监管职能部门更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如药物的可及性和医保基金的可连续性;而医药企业则更重视经济创收和市场竞争力,如盈利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张。
“中国药企‘走出去’,也是规避‘内卷’的一个办法。”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赵彦轻表示,中国药企出海路不断拓展,得益于全球医药市场增长、新兴市场医疗需求、国内医药产业转型及创新能力增强。出海方式多样,出海历程反映竞争力增强,未来中国药企出海之路将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