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无人机 从早期爆发逐渐走向成熟。
11月下旬,极飞科技总裁彭斌在采访中表示,公司今年转亏为盈。主要企业价格也在持续“平民化”,七八十公斤载重的产品近期降到了4万元的关口。
分析这条降价曲线,2016年左右,极飞 无人机 套装售价还在10万元左右,最新发布的P150 Pro起售价则降到不及4万元。如果从单公斤载重来看,2017年大疆MG-1P载荷单价超5000元/公斤,2023年的T60直降至1000元/公斤附近。
农业 无人机 有市场,大伙都不再怀疑。不过,机器价格每年下降几千元、一万元人民币,往下还能再降多少?
降价,但不以亏损换规模
观研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 无人机 占国内民用 无人机 近七成份额。2022年,农林植保则超过地理测绘,成为工业 无人机 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超三成。这个数据可能更加直观:据民航局发布的 无人机 云交换系统数据,植保 无人机 运行量占全部云系统 无人机 飞行小时数的98%以上。而自农林植保 无人机 或农业 无人机 自兴起之初,价格竞争便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以亏损换规模其实不罕见,这对厂商的收益情况造成了影响。
2017年年末,大疆曾宣布新一轮植保机降价措施,表示大疆农业将开脱以盈利为目标,聚焦提升行业效率和构建服务闭环。另一家农业 无人机 主要参与者极飞数年间也未盈利,据此前提交过的招股书,极飞2018年至2020年的营业收入从3.2亿元增长至5.3亿元人民币,净亏损也从671.7万元扩大至6084.6万元人民币,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达8512.3万元。
价格则在竞争中走低。2017,极飞曾推出P202018RTK,作业载荷10kg,裸机价41999元,30多天后,大疆发布了作业载荷同样是10kg的MG-1S Advanced,售价仅29999元。随着一些市场参与者在性能或价格上落败,农业 无人机 逐渐成为集中度颇高的行业。大疆据全国农机购置补助系统统计,2023年植保 无人机 在全国农机补助中共补助了35631台,其中大疆占80.54%。QY Research根据2024年销售情况预测的数据则是,全球农业 无人机 市场中大疆、Yamaha、极飞和Autel Robotics分别占30%、11%、9%和5%。
从当前的情景看,小载荷农业 无人机 价格可至2万余元,大载荷 无人机 价格每公斤载荷价格也降至千元以下。今年 无人机 载荷增加的同时,极飞11月推出的P150 Pro售价39999元起,价格比上一年推出的产品减少近4000元人民币,大疆上周推出的T70售44999元起,价格则比上一年的T60减少了1万元。
不过,近期有迹象表明,产品还在降价其实不是单纯的价钱战。能持续降价与成本下行有关。“我们拿 无人机 一个个‘抠’成本,因为农场主无法接受那么高的价钱,而且不要次品,我们把该省的都省掉,包含运输、包装时那些包装盒子我们也不那么讲究。”彭斌称,就像马斯克的火箭X,把复杂的东西归一化变得简单,简单才会便宜,降成本70%~80%是由设计决定的。
大疆农业技术解决方案工程师近日也向记者提到产品设计在成本节省中的作用。“ 无人机 整个成本‘抠’下来,逻辑跟电动汽车很像。”上述工程师表示, 无人机 也有三电,在桨叶做大的情景下,量产难度更高,但螺旋桨动力系统力效能得到提升,使功率下降、耗电量下降,带动电池成本下降。其次, 无人机 还可以减重,把各环节强度做均衡,扣除多余的重量。另外,就像电动车通过集成工艺合并零部件降低组装工费、材料费用和后加工费用一样, 无人机 也通过集成设计减少零部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难以忽视的降原本自于供应链, 无人机 硬件组件的价钱也降低了。
关键组件降价明显
农业 无人机 的成本下降可能是硬件产业链相互作用的极佳案例。全世界范围内,汽车产业和 机器人 产业近年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紧密联系。布局了 新能源 车的厂商开始做 机器人 ,一些 机器人 厂商开始做自动驾驶,甚至 汽车芯片 厂商也延伸到 机器人 芯片。其背后,不仅 机器人 和汽车同属具身智能范畴,硬件上电池、雷达、芯片等也存在相似点。
有 无人机 行业人士对记者说,在过去数年间,受益于 机器人 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锂等原料随着应用扩大而价格下降,电池占 无人机 成本的比率约1/3,每年降价幅度大约百分之十几。
上述工程师也对记者说,原本多用在汽车或其它 机器人 身上的 激光雷达 降价也特别突出。 激光雷达 在 无人机 感知系统中占比偏高,今年大疆发布的T100第壹次标配 激光雷达 ,该款 激光雷达 几年间价格以倍数下降。预计 激光雷达 后续每年还会显现同等价格性能翻倍或同等性能的产品价格减半的情景,这种趋势现在才刚开始。
T100用的是览沃科技的Mid-360 3D 激光雷达 ,览沃是大疆内部孵化后独立的 激光雷达 公司。从另一些头部上市 激光雷达 厂商公布的信息看, 激光雷达 的价钱正迅速进入下降通道。
据研究机构Yole Group数据,2023年中国 激光雷达 系统平均售价450~500美元,同比大幅下降并低于海外其它地区700~1000美元的销售价格。近日业绩交流会上,速腾聚创总裁邱纯潮表示, 机器人 领域 激光雷达 得益于车载 激光雷达 方向的芯片化和数字化的研发成果等,在车载需求牵引下,高性能 激光雷达 成本甚至能下沉到消费级 机器人 应用领域的可接受范围,同时 机器人 领域的增速展现了与汽车行业类似的爆发式增长。禾赛科技总裁李一帆近日则透露,公司计划明年将其主要 激光雷达 产品的价钱减半。
无人机 过去数年规模化增长也造成了另一些零部件成本下降。据上述工程师介绍, 无人机 上某一个定位器件的价钱2015年直到今天降了超过100%。工业用途电磁流量计几年前市场上卖八九千元一个,现在同样精度下则卖两三百元。 无人机 厂商需要同时考虑智能性、可靠性并使价格能被用户接受,在零部件成本下行和新技术成熟的情景下, 无人机 近年逐渐让电磁流量计、 激光雷达 等新部件及其它新功能“上机”。
不过,降本的曲线后续可能不会如此前一般陡峭。大疆画出的载荷单价曲线显示,从2017年发布的产品到2019年发布的产品,这条单价下降曲线还颇为陡峭,2019年至2020年,曲线平缓了一点,2020年后曲线更为平缓。
上述工程师解释,前几年 无人机 规模还没完全上来,三年前规模不及当前的一半,规模效应在很大水平上还未体现时,降本更多在于将配套产业链带起来,随后规模效应造成了较大幅度的降本。在此之后,则是由技术演进和成本下降共同作用下的价钱下降,但幅度比此前规模效应作用下的下降幅度还是小一些。另外,为了提升性能和智能性,会叠加更多 传感器 等部件,这种情景下要保证价格稳定下降的难度实际上有所上升,这有赖于产品研发设计上的迭代。
农业应用场景还能继续扩大
从产品质量上,2021年农业 无人机 还曾出现多起“炸机”事件,近两三年该类事件已较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从覆盖率上看,全国农技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25.1万架、防治作业面积26.7亿亩次,均较去年增长近25%,已居全球首位。从覆盖耕地面积上看,大疆提供的数据是2024年农业 无人机 单年内作业量超25亿亩次,相当于覆盖中国38%的耕地面积。
当农业 无人机 市场走向成熟并覆盖大面积的耕地,企业也开始准备可连续性和盈利时,反过来看,是否意味着这种产品会走向稳定形态和稳定功能,不再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接受第壹财经记者等媒体采访时,彭斌的判断是,农业 无人机 技术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农业 无人机 甚至 无人机 行业并未像汽车行业一般“卷”,目前除了价格竞争还有创新空间,行业也没到“彩电大拼杀”的时候,往后看, 无人机 技术的红利还有两三年。
记者了解到,关于农业 无人机 的成熟度和技术空间,业内也有不同讨论。上述工程师对记者说,他判断 无人机 的成熟度还没那么高,一个层面是用户成本的大头之一维修成本还有待下降。维修成本与服务体系和产品性能相关,体现在维修率上, 无人机 维修率去年降低了百分之四五十,判断未来每年维修率还会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下降,维修时长目前基本是6小时内,后续还将下降。另外,从耕地面积看,当前农业 无人机 覆盖的主要是大中地块耕地,面积几十亩以上的大中型地块占地块面积约一半,这意味着另外一半的小地块还未被 无人机 覆盖,另外, 无人机 在经济作物中的渗透率也不高,有很多场景仍待进入。
功能上,农业 无人机 也在考虑使用新技术,大疆和极飞都用到了AI。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AI技术在农业 无人机 上还更多用于障碍物识别,未能用于实现 无人机 完全自动智能化作业。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形容,类比自动驾驶分级,AI在 无人机 上最多处于L2阶段。
彭斌说,公司训练了 无人机 AI模型,用于识别行人、障碍物及其它特定特征的这种AI可以拿来使用,但未用到如今的超大模型和超大算力,也木有用到端到端大模型,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预计未来AI在 无人机 上能大规模使用。芯片算力提升能让 无人机 更智能,预计算力方面还有一两代产品能优化,随后算力提升造成的体验感升级将会减弱。
上述工程师则向记者谈到,大疆有计划未来用AI等技术实现更大水平的机器自动化。之所以今年的产品才第壹次搭载AI功能,背后存在硬件支撑的因素,需要在 激光雷达 和算力平台的能力都达标后才能应用AI算法。从技术空间来看,不同于汽车行进相对平面, 无人机 AI避障时需要多考虑一个高度维度,这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另外还需要算力、 传感器 精度提升。而未来从L2迈向L3,AI除了要让 无人机 学会识别障碍物,还要学会自动选择最优路线绕行,改变如今遇到障碍物后 无人机 停止、需要人为接管的情景。
“如今的 无人机 还是半自动化,人还要在田里跟着设备一起运动,实际上随着设备效率越来越高,人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撒肥或分撒时人参与的过程还占作业流工作量的至少30%,而如果现在要研发一套全自动能替代人工加药、换电的流程,成本还很高。未来电池、 传感器 的性能要提高,需要技术跃迁来达到无人值守的目标。” 上述工程师说。
(第壹财经记者刘晓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