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浪潮汹涌,俨然成为热门级现象。
从小摊贩到大型商户,从个体创业者到企业,无数头部大V在这股潮流中崭露头角,一批批网红和KOL迅速崛起。风口之下,商业银行也看准这一潮流,踏浪布局。
临近年底,为蓄力2025年“开门红”,很多客户经理已开启“冲业务”模式。走进银行直播间,“这款产品过往业绩表现出色”“积分可以兑换各种实用的商品”“想要了解‘开门红’产品情况的可以留言”等话语此起彼伏。银行职员身着职业装,清晰、准确地讲解各类金融产品。
在零售展业面临获客难的当下,直播既是探索,也是希望。不过,与那些依靠娱乐性和话题性吸引流量的 网红直播 不同,金融领域的直播终归要回归理性,在合规中前行。
从柜台走向直播间
越来越多的银行人,从柜台走向了直播间。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特别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相聚。”这是赵兆(化名)第壹场直播,她是一名在银行工作多年的员工,一直以来,都习惯了在柜台前为客户办理业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银行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直播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
为了能够在直播中准确、清晰地向观众介绍金融产品的特点、优势和风险,赵兆和团队员工们加班加点地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撰写直播脚本。
“咱们银行推出了超给力的‘开门红’产品,长期积累下来,是一笔非常可观的 利润;我行还有许多理财产品供大家选择,甭管是短时间有资金闲置,想要进行灵活的理财规划,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取更大的 利润回报,都能完美地适配您的切实需求。”在直播间,赵兆根据脚本安排有条不紊地介绍道。
三十分钟内,赵兆的直播间吸引了近20名观众,虽然人数不多,但她非常满意,赵兆所在的银行是一家地方银行,客户群以本地客户为主。这些客户大多是熟客介绍而来,对银行本身就有相应的信任基础,而直播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直观了解银行产品的新渠道。
与新人赵兆不同,李晚晚(化名)对直播营销更为娴熟,从开播直到今天她已经积累了近1万的粉丝客群,“开门红”叠加行庆活动,让李晚晚对产品的营销更加有信心。
北京商报记者以观众身份观察发现,李晚晚直播间主要推荐的“开门红”产品有存款、银行理财、大额存单定制产品,其中人民币/美元存款利率在2.2%—4%/4.35%左右,定制的理财产品1年期业绩比较基准最高超过4%。
“在投资进程中,我们会分散投资于多种优质资产,包含债券、优质企业的债权等,在保障一定安全性的条件下,努力为大家获取更高的 利润。”在直播间,李晚晚也会着重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随着直播的推进,观众也纷纷留言点赞,产品的咨询量和购买意愿十分可观。
除了精湛的金融知识讲解,银行主播也重视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在直播中分享一些自己在银行工作中的趣事,让观众感受的不只是一个精湛的金融顾问,更是一个可以亲近、值得信赖的朋友。
构建金融服务新生态
一部手机、一个场景、一场直播,不仅增进了流量的转化,也深刻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格局。在这一趋势下,银行直播形式正全面“多点开花”。
过去,银行主要依赖传统网点和线上平台进行营销介绍,如今,直播内容打破了这些限制,从各类理财产品、信用卡优惠活动到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业务,都能在直播间得到详尽展示。借助直播推广,银行能够轻松触及年轻一代,推荐个性化信用卡、小额消费贷款等产品;对于中老年客户,银行则通过定制化的直播内容和易于明白的讲解方式,解答关于 养老金 领取、储蓄存款等诸多问题。
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类型银行在直播领域的偏重点各有不同。 招商银行 重视客户专属服务与产品深度解析,如高端信用卡权益介绍、私人银行定制化理财方案等以增强客户黏性; 平安银行 偏重于综合金融服务的直播推广,为不同资产规模和需求的顾客提供一条龙金融直播体验。地方银行倾向于进行住房金融和个人消费金融业务的直播宣传;农商行则以助农直播为主,推广农业贷款产品、农村电商金融服务等,受众为当地的农户和涉农企业。民营银行则采用多种互动形式,如抽奖活动,鼓励观众通过留言、点赞、分享参与其中,奖品涵盖现金红包、银行周围商品和金融服务优惠券,提高观众的参与积极性。
银行直播的高互动性和即时性增进了流量转化。以抖音平台官方账号为例,网商银行粉丝数达到452万, 光大银行 粉丝数规模突破180万,乌鲁木齐银行等许多家银行也累积了数十万粉丝。
从以往的柜台服务转向台前,直播作为一种直接、互动性强的营销方式,正在成为银行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新途径。素喜智研顶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银行发力直播赛道,既是对线上渠道建设的充分重视,同时也能够强化与C端客户的互动与交流。从直播机构来看,以城农商行、民营银行居多,主要是因为大行自营渠道如手机银行App的建设更加充分,已经具有规模化的流量,而中小银行则面临一些流量瓶颈。
流量转化的困扰
直播虽然打破了传统银行与客户之间单向沟通的壁垒,但从变现的视角来看,流量转化效果与理想状态仍存在不小差距。
与 网红直播 带货不同,银行直播内容较为单一,多以金融产品介绍和推广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直播形式也相对传统,造成观众参与度不高。从实践来看,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交易往往更为谨慎,从而阻碍了流量向实际业务的转化,从直播中的产品推荐到客户实际办理业务,中间存在多个流程和环节,这些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高效,也容易造成客户流失。
一家国有大行地方分支机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行里开会研究过直播的事项,但最终没有通过,一是因为金融领域受到严格的监察管理,对于银行的营销和业务推广活动有诸多限制和规范,在直播中,稍有不小心就可能发生违规宣传、诱导消费者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类繁多,且具有相应的复杂性,如理财产品的 利润计算、风险评估等,都需要精湛的讲解和深入的分析。在直播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全面、准确地向观众传达这些复杂的信息”。
“如果过于重视娱乐效果,可能会让观众觉得银行不严谨,而过于强调专业内容,又可能会使直播变得枯燥乏味。”在银行新媒体运营条线从业多年的王远(化名)也对直播持有保守态度,与精心策划、剪辑的段子视频不同,直播是实时进行的,一旦出现网络卡顿、技术故障很难在最短的时间进行妥善处理。从成本考虑,他认为,开展直播业务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包含搭建直播平台、购置直播设备、培训直播人员、进行市场推广等,也需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和成本效益。
博通咨询金融领域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直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直观性等特点,有助于增进客户的购买决策,为银行造成短时间的流量转化。但金融服务尤其是涉及到投资理财的产品,消费者通常持有更为审慎的态度。即便直播中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客户也有可能因为担忧风险而不轻易做出购买决定,造成从观看直播到实际办理业务之间的转化率较低。
除了依赖于直播这一新形式外,银行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含但不限于提升主播素质、优化产品设计、强化服务品质和深化 线上线下 融合,以此来赢得市场的认可和客户的信任。
把握好合规界限
流量转化的困扰亟待攻克,合规界限更需时刻坚守。在观看银行直播时,金融消费者小林(化名)就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不久前,银行对汽车金融补助力度很大,通过直播间本想获取精湛的贷款额度、利率计算方式等金融信息,但没想到,银行却将我引流到汽车经销商,经销商的主要业务重心在于汽车销售,对于金融产品的专业解读存在偏差,体验感非常不好”。
在产品营销方面,银行在直播进程中所传达的关于金融产品的 利润、风险、期限等信息务必准确、完整且符合监管要求。内部管理方面,也需要加强对直播职员的培训,包含金融知识、合规要求、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职员的专业素养和合规意识。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指出,银行直播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充分考虑产品的危险等级和客户的承受能力,避免诱导消费者。直播内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涉及夸大宣传或虚构产品功能。另外,银行职员在直播中应避免泄漏客户隐私,保护客户信息安全。
12月11日,“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国家网信办集中整治网上金融信息乱象》指出,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对网上金融信息乱象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会同相关部门处置一批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从事非法荐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动的账号,清理金融领域引流类及诱导性违规信息,加大对无资质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网站及账号的处置处罚力度。下一步,国家网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网上金融信息乱象的打击整治力度,规范网上金融信息流传秩序,着力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对潜藏的网络直播金融乱象,2020年10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防范金融直播有关风险的提示》中也提到,有的直播营销为博眼球,对借贷产品、保险产品、理财产品等搞虚构宣传、幌子宣传:如“最快×分钟放款”“最长免息××天”“免息”“首月仅需几元,最高几百万保障”“限时限量”等。但其实多数消费者难以符合广告宣称的免息条件、放贷条件或产品销售范围,抑或“免息不免费”、隐含保费逐月递增等。应警惕一些金融直播营销中信息披露不足、风险提示不到位、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保收益等销售误导问题,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为了厘清合规界限,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机制,对直播内容进行事前审查,并对直播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纠正不妥言论和行为。同时,银行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其对金融法规的领会和合规意识,确保直播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王德悦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