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药股到证券股,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新华保险 ”)在30天内频繁 举牌 ,迅速扩大投资疆土。
11月以来, 新华保险 举牌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国药股份 ”)和 上海医药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上海医药 ”)后,再次 举牌 海通证券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海通证券 ”)。
在投资收益回暖的环境下, 新华保险 如何兼顾增长与稳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月内 举牌 三家上市企业
2024年12月4日, 新华保险 官方网站发布公告,于2024年11月28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 海通证券 无限售条件流通H股400万股,占 海通证券 已发行H股股本的0.12%。本次权益变动后, 新华保险 持有 海通证券 H股1.71亿股,约占该上市公司H股股本的5.02%。
11月13日, 国药股份 发布公告, 新华保险 于11月12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的形式增持 国药股份 149.99万股股份,占 国药股份 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0.2%,权益变动后, 新华保险 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 国药股份 3824.6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07%。
同日, 上海医药 也发布公告, 新华保险 于11月12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 上海医药 无限售条件流通A股999.98万股股份和H股150万股股份,合计占 上海医药 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0.31%。权益变动后, 新华保险 及新华资产合计持有 上海医药 A股1.49亿股和H股3789.5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05%。
对于 举牌 上述两家医药机构, 新华保险 表示, 新华保险 长期看好医疗健康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认可 国药股份 和 上海医药 在公司治理、行业地位、业务能力、经营成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表现。本次投资基于自身投资计划安排和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分析,意在分享医疗健康行业未来发展的长期红利。
新华保险 进一步表示,作为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代表, 国药股份 、 上海医药 两家公司都具有高股息率特点,稳健性、成长性较好,契合险资长期投资理念。在现今国家积极做强 养老金 融,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 势头下,此举是公司服务国家战略,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对医疗康养产业的全方位布局。
连举三牌,剑指何方?
短短30天,接连 举牌 三家上市公司, 新华保险 投资动作引起市场热议,但其实 新华保险 “大举进军”资本市场的号角早已吹响。
在 新华保险 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其新任老总杨玉成就明确,2024年 新华保险 将致力于改善投资业绩。
一上任就着手增强 新华保险 投研能力其实不是有的放矢,因为2023年 新华保险 投资业绩其实不理想。
去年 新华保险 投资收益为-37.75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相比投资收益降低了228.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9.83%。
虽然 新华保险 在2023年财报中解释,投资收益变动主要是受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的影响。但投资收益的下降却实实在在造成了净收入减少,2023年 新华保险 实现净收入87.1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9.47%,利润规模较2022年下降127.88亿元人民币。
因此,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杨玉成表示,改善投资业绩要在做长、做宽、做深三个方向发力。做长是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有序地配置长期资产、超长期资产和持有型资产,实现稳定收益;做宽是丰富投资品种、投资策略,尤其是要加大符合国家战略、新经济特征和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投资,包含新基建、 新能源 等,分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红利,增厚投资收益。做深是加强投研,全面构建投研能力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公司的资源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分行业、产业的投研一体化建设。深度研究、深度挖掘,捕捉优质资产,实现逾额收益。
在具体投资策略上,杨玉成表示,从长期资产配置需求的视角动身,公司将积极参与资本市场A股和H股投资,并且坚持行业分散,看好高科技、老行业龙头、 新能源 、大消费、矿产黄金等资源类行业板块。
记者了解到,杨玉成在券商深耕15年之久,其投研资管能力颇受肯定。在去年8月执掌 新华保险 前,杨玉成担任 申万宏源 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申万宏源 研报指出,杨玉成在金融领域内经验丰富,在改革整合、投研资管及内控管理方面具有深入洞见。
公开资料显示,杨玉成于2008年5月进入宏源证券,历任党委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总经理、监事长;2014年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重组成立 申万宏源 集团,杨玉成出任监事会主席;2019年5月,杨玉成任 申万宏源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Z.000166,HK.06806)和 申万宏源 证券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申万宏源 证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投资策略生效市场回暖造成利润增长
在明确定大方向后, 新华保险 便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权益类资产配比也不断提升。
截至2024年上半年, 新华保险 投资资产规模为1.44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7.7%;到了三季度末, 新华保险 投资资产为1.61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20.3%。
细看其投资组合情况, 新华保险 已在逐步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力度。2024年6月末, 新华保险 股票、基金投资占比分别为10%、8.1%,相较去年末分别提升2.1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其投资金额分别增长35.9%、37.4%。
另外,上半年 新华保险 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增幅也较大,投资金额达162.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8%。
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杨玉成回顾上半年投资表示,在股市比较低迷的时候, 新华保险 及时出手、及时投资,抓住了很好的时间窗口。
权益资产的布局成果最终也表现在业绩上,三季度末, 新华保险 归母净收入为206.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16.7%。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 新华保险 在业绩预增公告中表示,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因素在于前三季度公司适度加大了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提升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同时加强保险负债端的品质管理、优化业务结构。近期资本市场回暖上涨,使得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实现了2024年前三季度净收入同比较大增长。
在投资收益率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 新华保险 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8.1%,较上年同期增长5.1个百分点。
优化资产配置平抑业绩波动
除了追求投资收益外, 新华保险 还调整投资组合构,通过增加FVOCI中权益类资产占比来提高经营稳健性。
今年1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新华保险 便联手 中国人寿 ,率先成为首期试点机构。双方各出资250亿元人民币,共同设立规模500亿元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鸿鹄基金”)。鸿鹄基金于2月29日成立,3月1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于3月4日正式启动投资。
对于鸿鹄基金的运作, 中国人寿 相关责任人表示,作为改革试点,鸿鹄基金根据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积极探索“耐心资本”投资规律。
该责任人表示,鸿鹄基金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选择竞争优势明显,治理结构优良,具有良好商业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买入并长期持有。在股票市场低迷、市场信心不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被错杀大幅下跌时,鸿鹄基金坚定买入。另外,鸿鹄基金坚持长期投资,建立符合长期投资的考核体系。将考核期限拉长,例如从1年延长到3年。考核指标也要相应的调整,聚焦总投资收益率,兼顾综合收益率。
东吴证券 研报表示,公司型基金成立, 新华保险 短时间业绩波动有望被熨平。 东吴证券 解释到,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公司型基金对旗下非交易性权益类资产指定为FVOCI,FVOCI权益工具对净资产的波动体现为上市公司报表中其它综合收益。 新华保险 通过权益法对公司型基金后续计量中,有望平净收入波动。
除了布局权益类资产, 新华保险 还借力专业机构提升非标收益贡献。
2023年12月31日, 新华保险 与中金资本签署共同设立基金的有限合伙协议,基金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 新华保险 作为有限合伙人拟认购99.99亿元人民币,中金资本作为普通合伙人拟认购100万元。
东吴证券 表示,近年来,受权益市场、长端利率波动影响,险资投资表现持续承压,市场对于利差损风险的担忧抬头。 新华保险 与中金资本设立基金是优化资产端表现又一次新尝试, 新华保险 有望通过借力专业机构赋能投资表现。
东吴证券 分析,中金资本为 中金公司 的全资子公司,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位居行业前列, 新华保险 、 中金公司 的控股股东均为汇金公司,同根同源为二者合作奠基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该基金投向持有型物业,有望抵御利率下行及市场波动风险,对投资表现形成支撑。持有型物业兼具资产增值潜力及租金收入资金流,与人身险经营对于资金流及投资表现的要求匹配度较高;同时,该投资还具有潜在风险分散、弱周期波动、抵抗通胀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