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直面经济运行挑战,以“超常规”逆周期调理,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025年,货币政策基调将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这一调整,从外部看,顺应了全球流动性环境的变化;从内部看,符合国内扩大内需、推动物价温和回升、防范金融风险等国内发展需要。因而可知,此举既必要亦可行,将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向市场传递稳增长的强烈信号,有益于提振信心。
新变化:支持性立场鲜明
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逆周期调理力度加大,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鲜明。
——从总量工具看,2月,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9月,为稳定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两次降准累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人民币。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透露,在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至0.5个百分点。
——从价格工具看,7月,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0个基点至1.70%;9月,再次下调20个基点至1.50%,下调幅度为近四年最大。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今年分别累计下降35个基点和60个基点,降幅均为历年最大。
——从结构性工具看,4月,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援力度;5月,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动政策落地,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加快商品房去库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明年要施展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根据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变化等原因适时降准降息,从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从结构上更好地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资金的切实需求。
新机制:更加健全与完善
今年以来,新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和传导机制逐渐完善。
——明确调控框架演进方向。6月,央行对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方向进行明确阐释。新的演进方向包含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并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和健全精准适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等。
——逐渐理顺畅率传导机制。把方向,促落实。7月以来,央行有条不紊推进相关工作。例如,7月22日,央行宣布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同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LPR均相应下调,表明LPR报价与原有的中期政策利率(MLF)已经脱钩,转向更多参考央行短时间政策利率,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在逐步理顺。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增强政策利率的权威性,研究适度收窄利率走廊宽度,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同时,持续改革完善LPR,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好施展利率自律机制作用。
——逐渐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8月,央行正式落地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目前已连续4个月净买入国债;10月,第壹次开展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一系列操作彰显货币政策工具箱逐渐完善。
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央行开展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的探索更趋成熟。
新工具:维护金融稳定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新工具不断推出,支持资本市场新工具为历史首创,体现了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探索。
——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10月,央行正式推出SFISF,首期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人民币,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数千亿级的增量资金。随后,央行开展第壹次SFISF操作,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计,央行还会根据市场走势、机构需求等情况,择机开展操作,合理确定每次操作量。
“SFISF能大幅提升相关机构融资能力,获取的钱财可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活跃资本市场。”万联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徐飞表示,SFISF有益于进一步施展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增强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
央行明确,SFISF期限不高于1年,可视情展期。
——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10月,央行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基本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已积极申请回购增持贷款,后续或有更多上市公司披露此类公告。
再贷款工具涉及股票回购增持、银行发放贷款、央行发放再贷款等多个环节。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央行将积极拓展职责范围,进一步创新金融工具,助力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明年,央行还可能参考境外的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定期证券借贷工具、担保债券购买计划等成熟经验,创设多种金融工具,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