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2025年经济形势展望,专家热议提振消费、稳地产

【杨伟民】2025年经济形势展望,专家热议提振消费、稳地产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2-22 21:46:47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杨伟民】 【产业发展

  展望2025年,国内应该如何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包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广发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郭磊、 长江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等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对于明年将要应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与会嘉宾看来,提振消费和推动房地产持续止跌企稳是关键。在宏观政策层面,需要实施超常规的财政政策,提升赤字率,解决存量问题,扭转价格黏性和刚性;提振消费层面,要减轻 养老金 负债,推动个人 养老金 投资,激活消费需求,实施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等;另外还需解决房地产持续企稳的槽点。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强化民生保障,更大力度稳定就业,着力增进居民增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另外,财政部、人社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住建部等相关部门也密集发声,从加大民生支出、增进高质量就业、稳住股市楼市等多方面积极部署,打出增进居民增收的政策组合拳。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明年将通过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直接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好比,增进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金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 养老金 ,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制定增进生育政策,和着力稳住楼市股市等,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不确定性造成的挑战

  “2025年,我们面对的不确定性,除了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还有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财富50人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高占军表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造成的最大影响是需求端。在未来美联储降息幅度减少的期待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会很大水平压缩,需加大财政政策力度。

  王忠民表示,从需求侧来看,传统资产(如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低,造成投资意愿下降;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消费和投资意愿不足。

  从微观层面感知来看, 广发证券 的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实际GDP增速虽然能达到目标,但名义GDP增速仍需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要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实际上把目标已经指向了名义GDP。

  伍戈也表示,在生产、消费和其它投资领域是在以价换量,需要看到更多“金银财宝”的政策,既推动实际GDP的企稳回升,也推动价格企稳或进一步温和上升。

  “近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12月20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7%,30年期1.95%。可是我们的贷款(利率)是百分之三点几,就是说市场利率和银行自己可控利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并没有非常有效地形成。”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会上表示,从市场表现和经济需求来看,我国的利率下行已成趋势。

  随着中央时隔14年重提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对接着货币政策走向和具体部署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朱海斌表示,近几年房地产深度调整是我国宏观面临最大的槽点,同时问题还传导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2025年在销售或房价上止跌回稳,其实不意味着房地产对宏观的负面效应就会结束,从宏观层面来讲,可能还会至少再延续一到两年。”

  在他看来,理论上,要打破库存上升、房价下降、需求萎缩的负循环,只要有一个指标出现反向或回稳即可。但其实,仅仅关注于需求端的政策,其实不足以达到房地产企稳的目的,还要处理房价和库存两端的槽点。

  提振消费、稳地产是关键

  展望2025年,如何找准未来重点方向和具体政策如何落地,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也提供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的内需不足,不是投资不足,不是政府消费不足,而是居民消费不足。”杨伟民认为,明年稳增长的压力仍然主要在居民消费,大力提振消费是明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

  从宏观政策来看,伍戈认为,要实施超常规的财政政策,提升赤字率,解决存量问题,扭转价格黏性和刚性。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刺激经济增长。

  “现在增量政策,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而言,其实不是说化债,当然是属于增加的政策,可是化债的本身是不是一定叫作增量政策,我们做宏观理解,我们明白的增量政策是能够引起 老百姓 增加的消费,企业增加的投资,这就是宏观意义上的增量政策。”伍戈表示。

  解决需求侧疲软,王忠民认为,要启动消费端的所有政策,减轻 养老金 负债,推动个人 养老金 投资,激活消费需求;要在权益端,施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实施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等。

  李扬则表示:“在确认经济运行面临需求不足局面的时候,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资本市场的波动、保护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保护居民的消费能力,借以扩大总需求,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决策。”

  针对提振居民消费,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杨伟民给出了三方面建议。

  一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更多用于扩大消费。杨伟民表示,明年稳增长的压力仍然主要在居民消费,单靠今年的消费政策,很难使消费增加2.3万亿元人民币。他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重视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因此,要降低增量财政用于投资的比重,提高用于支持消费的比重。

  二是大幅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收入。居民消费不足的一个主要起因是低收入群体规模大、收入低、消费少。在这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很多针对性措施,杨伟民认为,要加快做好政策实施的准备,并更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他同时建议,要加快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农户拥有的住房可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改革举措。

  三是支持消费型产业发展。“若实行扩大居民消费的切实需求政策,产业政策也要与之配合。”杨伟民建议,产业发展的总方针应该调整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支持消费型产业发展。

  另外,推动房地产持续止跌回稳也是当前宏观经济的重要任务。朱海斌认为,要处理房地产持续企稳的槽点,可以通过国企收购商品房、转变成租赁房等方式去库存。提供收益率补助或贴息,提升投资回报率,增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在房价和库存方面,如果要着手,怎么样达成企稳,我们的建议是鼓励地方政府的国企去收购商品房市场,收储,转变成商品房或租赁房,这个方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