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又来重大资产重组。
12月22日,A股上市公司 海尔生物 (688139.SH)发布公告称,拟吸收合并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 上海莱士 (002252.SZ),公司股票自周一(12月23日)开市起停牌。值得注意的是, 海尔生物 目前总市值约112亿元人民币,而 上海莱士 的总市值则有479亿元人民币,是 海尔生物 的约4倍。
同日, 上海莱士 也发布相关公告,公司股票同样自周一开市起停牌。
上述事项属于资本市场的重组事项。其实,除了上述案例外,近期A股市场并购重组案例接二连三,相关市场热度不减。
12月22日, 海尔生物 发布规画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
公告显示,青岛 海尔生物 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海尔生物 ”或“公司”)与 上海莱士 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上海莱士 ”)均为海尔集团公司控制的上市公司。为缔造顶尖的综合性生物科技龙头、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并施展协同价值、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海尔生物 与 上海莱士 正在规画由 海尔生物 通过向 上海莱士 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形式换股吸收合并 上海莱士 (以下简称“本次合并”)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以下简称“本次交易”或“本次重组”)。
公告称,因本次交易尚处于规画阶段,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票价格异常波动,根据上海证交所的有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拟于2024年12月23日(周一)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高于10个交易日。
同日, 上海莱士 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海盈康(青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知,公司根据实际控制人海尔集团公司的统筹安排,正在规画由 海尔生物 通过向 上海莱士 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形式换股吸收合并 上海莱士 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等相关事项,并与 海尔生物 签署了《吸收合并意向协议》。公司股票拟于2024年12月23日(周一)开市起开始停牌。
对于本次重组的基本情况, 海尔生物 公告显示,吸收合并方为上市公司 海尔生物 ,被吸收合并方为另一家上市公司 上海莱士 。
2024年12月20日, 海尔生物 与 上海莱士 签署了《吸收合并意向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1、 海尔生物 拟通过向 上海莱士 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形式换股吸收合并 上海莱士 ,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2、关于本次交易的具体交易方案、换股票价格格、债权债务处理、员工安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等安排将由双方沟通、论证、协商后,在正式签署的交易协议中进行约定。
3、本协议仅为双方的初步意向协议,双方在本次吸收合并中的具体权利义务和各项安排以双方最终签署的正式交易协议为准。
4、本次交易的前提是双方正式签署的交易协议,且依据双方的企业章程等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程序审议通过,和取得相关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本次交易。
5、双方同意,经双方协商一致可终止/解除本意向协议。
另外, 海尔生物 的公告还提示,本次交易正处于规画阶段,交易双方尚未签署正式的交易协议,具体交易方案尚存在不确定性。本次重组尚需履行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和取得相关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有关信息均以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发布的公告为准。
对于此次重组, 海尔生物 表示,公司作为海尔集团大健康板块创新战略孵化的第壹家上市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良好发展态势。 海尔生物 作为存续公司将进一步施展协同效应,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与战略外延拓展,缔造具备持续成长潜力的、植根本土并面向全球的一流综合生物科技龙头企业。
去年年底, 上海莱士 曾公告,海尔集团拟协议收购基立福持有的企业13.2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转让价款125亿元;加之基立福委托的表决权,海尔集团合计控制 上海莱士 17.6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6.58%)所对应的表决权。海尔集团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海尔生物 最新股票价格报35.20元/股, 上海莱士 最新股票价格报7.22元/股。
A股市场并购重组热度不减
上述事项属于资本市场的重组事项。
其实,除了上述案例外,近期A股市场并购重组案例接二连三,相关市场热度不减。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包含 国中水务 、 云维股份 、 科源制药 、 新巨丰 、* ST工智 、 奥瑞金 、 威尔泰 、津投城开、嘉必选、 远达环保 等在内的多家公司披露资产重组或相关进展。
A股市场重组板块在前期连续上涨后进入胶着振荡,近日重拾升势,12月20日Wind重组指数上涨1.36%。
浙商证券 近日的研究观点指出,对并购重组进行特征总结,从企业性质来看,央企参与金额最大,接近40%,地方国企约30%,民企参与数量最多,占65%;从目的来看,横向整合、战略合作是主要类型,有益于施展协同性,做大做优做强;从行业来看,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等案例较多,向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趋势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