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摒弃规模情结拒让掮客变-刺客-

【开源证券】摒弃规模情结拒让掮客变-刺客-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2-23 0:35:59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开源证券

  “目前我们不叫‘开门红’了,有了更多的新名字——‘春日作战’‘万物生长’‘收获金秋’‘岁末献礼’。”某银行员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明年全年均有业绩考核指标和营销主题,任务量不小。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叁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罕见提到,存款利率“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内卷’严重”,这也给商业银行由来已久的展业状况作出了官方“认证”。更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将银行在月末、季末等业绩考核时点,部分员工“高息买存款”“花钱买指标”的现象摆上了台面。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时值年终总结、备战明年“开门红”阶段,各路资金掮客又在商业银行领域活跃起来了——号称可助推银行员工完成各类考核指标,好比信贷、存款、对公账户……更有甚者,紧跟市场热点,推出个人 养老金 账户“代开”服务,每个账户收费近百元。

  甭管是助贷助存,还是代为开户,资金掮客看似都能解决银行员工绩效考核的燃眉之急。不过,长远来看,这对于银行来说无异于牵萝补屋,资金掮客极易变成“经营刺客”。

  首当其冲的是信贷风险。为促进交易,多数助贷公司会通过包装、伪造资料等方式,帮助不符合资质的顾客通过银行的信贷审批,进而获取资金。不过,甭管是在对公侧还是在零售端,一些资金被套取后沉淀空转,甚至流向成谜,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率,银行坏账风险也急速攀升。今年以来,帮助借款方逃避还款的“职业背债人”甚至已形成产业链,引发监管关注。

  同时,资金掮客也让银行“内卷”陷入恶性循环,使本就薄弱的息差更加朝不保夕。一方面,在规模情结和市场竞争催化下,存款、贷款是压在银行员工身上的两大指标,但掏钱买存款,会让存款利率“明降实升”;另一方面,“返点”“返佣”式拉贷款,指标是完成了,资金收益率却并未提高,资金也未能助力实体经济。诸如此类,以价换量的粗放式发展,不仅徒增成本,也让员工吃尽苦头,而且非真实的市场反应传导至管理决策层后,“内卷”的现状更难以改善。

  除了商业银行,客户同样是资金掮客“背刺”的对象。助贷公司通过不法渠道获取了大量个人信息,客户的学历、工作甚至住所等隐私信息均有可能泄露,尔后信贷中介的营销电话更是让人不堪其扰。最近,个人 养老金 全面铺开,部分中介开始与一些银行员工“合作”,提供有偿开户服务。已经有客户反映,在不知情的情景下被开通或预约开通个人 养老金 账户,这无疑加剧银行的声誉风险。

  目前,针对银行业的“内卷”现状,中国人民银行已表态称,将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护市场竞争秩序,改善政策利率传导,逐步健全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等。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更需要主动整治资金掮客乱象,摒弃规模情结,拒绝指标的“虚假繁华”,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薪酬管理】  【中原证券】  【国金证券】  【开源证券】  【董事会】  【养老金】  【被开通】  【审计署】  【整改报告】  【保险板块】  【A股三大指数】  【银行股】  【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