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底后, 亚太药业 、 大参林 、 博腾股份 等许多家A股上市医药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对于手中的募投建设项目进行了大马金刀的调整,涉及募投资金数十亿元人民币。
其中, 亚太药业 终止了此前发行的亚药转债对应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上市连锁药房 大参林 则缩减了募投项目的投资规模并结项,还有的药企变更了募投项目资金的投资对象等,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均被用来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来源: 亚太药业 公告)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资料发现,在这些上市药企募投项目生变的背后,多数企业面临细分赛道增速下滑、业绩承压和资金流压力等诸多问题。对于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采访 亚太药业 等药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药企纷纷砍项目
亚太药业 于12月12日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拟终止此前发行的可转债(亚药转债)对应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亚药转债募集资金净额为9.5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 年 12 月 10 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6.89亿元人民币。
亚太药业 决定,拟将上述募集资金余额继续留存于募集资金专户,优先用于可转债回售、可转债有条件赎回或到期赎回;可转债摘牌后,剩余募集资金全部转出专户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来源: 亚太药业 公告)
据 亚太药业 公告,上述亚药转债的主要募投项目主要包含现代医药制剂一期、二期项目、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目前,上述项目已终止。
另一家宣布部分募投项目变更及延期的是A股上市药企 寿仙谷 ,11月27日, 寿仙谷 发布公告,公司拟暂停“ 寿仙谷 健康产业园保健食品二期建设项目(生产线建设)” 的投入,将原计划用于该项目但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 8053.20 万元及其现金管理收益及利息 558.61 万元(暂计至 2024 年 11 月 24 日)调整至“智慧园区升级项目”项目使用。涉及变更的募集资金总额占“寿 22 转债( 寿仙谷 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的 20.23%。
寿仙谷 主要客户为终端消费者,支撑产品包含灵芝孢子粉系列等。对于项目延期及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原因, 寿仙谷 表示, 结合公司市场调研及产品订单情况分析,公司认为短时间内片剂产品等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出于对产品未来市场规模及项目收益率可能有所降低的考虑,公司认为现继续投资片剂生产线等对整体营运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升有限,公司决定于当前阶段终止对产业化片剂生产线等的投入。
上市连锁药房 大参林 则缩减了募投项目的投资规模并结项。12月11日, 大参林 发布公告称拟调整募投项目“南昌 大参林 产业基地项目(一期)”的投资规模及结项,该项目计划使用募集资金1.28亿元人民币,实际使用募集资金6726.20万元人民币,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截止2024 年 11 月 28 日募集资金账户实际余额 6589.96 万元人民币,包含利息收益等)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调整的原因, 大参林 表示,基于药品零售市场增速下滑及公司2024年1—11月直营门店增速趋势放缓,已建成的产业基地满足现阶段所需及匹配公司未来3—5年在江西地区的发展规划。针对剩余募集资金,如延续原募投计划继续建设仓库,可能造成多余的仓库闲置及运力浪费,增加物业管理、设备维护等维护费用,进一步增加募集资金的额外支出。
CXO公司 博腾股份 12月10日发布公告称,鉴于原募投项目可行性的主要因素已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新药服务外包基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二期)”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截至11月30日余额为1.98亿元)全部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博腾股份 上述募投项目主要是智能化实验室及其配套的建设项目,主要目标是提高临床新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开发效率。 博腾股份 表示,随着2023年公司逐渐完成重大订单的交付,公司目前已拥有的研发和生产产能可以满足公司现阶段的业务需求。若继续使用募集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将造成公司承担更高的固定成本和运营成本,进一步影响公司的财务情况和盈利能力,不符合公司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受外围宏观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等原因的影响,公司需储蓄部分资金应对将来的不确定性。
对于募投项目生变的影响,上述医药企业均在公告中表示,预计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发生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情景, 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切实需求等。
仿制药企全面承压
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集中带量采购、医保目录持续调整等政策环境下,药品价格空间不断被挤压,仿制药企业业绩持续承压。
原本 “ 亚太药业 现代医药制剂一期、二期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公司现有仿制药产品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考虑了公司储蓄和研发的仿制药和 创新药 等在研品种的产业化需要。
亚太药业 在公告中表示,在项目实际执行进程中,整体医药行业中发生了较多变化,尤其是随着一致性评价进程的深入、“带量采购”的逐步推广,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品种储蓄、药品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亚太药业 净收入来源:巨潮资讯网)
同时,近几年 亚太药业 的业绩压力不断扩大,2019年的净收入亏损达19.21亿元人民币,虽然公司净收入在2020年扭亏,实现净收入0.27亿元人民币,可是从2021年开始, 亚太药业 又进入了连续三年的净收入亏损。2023年, 亚太药业 实现净收入-0.12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91.05%。
进入2024年, 亚太药业 的净收入亏损面积又扩大,前三季度实现净收入-345.95万元人民币,同比上年下滑 374.48%。
博腾股份 则在2023年出现营业收入净利大幅下滑,实现营业收入36.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48%,实现净收入 2.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6.69%。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布局的新业务和新能力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人民币,但还未发生正向利润贡献,其中,小分子制剂 CDMO业务、基因细胞治疗CDMO业务、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分别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约0.76亿元、0.77亿元、0.16亿元人民币。
2024年前三季度, 博腾股份 的业绩不仅没有反弹,还出现了亏损,实现净收入-2.0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滑145.68%。
上游药企的经营压力也传导到下游产业链,连锁药房行业迎来了“关店潮”。据中康资讯 11 月数据统计显示,2024 年第叁季度全国关闭的药店数量达 9545 家,前三季度关闭的药店总数为 25114 家,并且关闭药店数呈递增状态。
在此环境下,连锁药房发展增速面临挑战。 大参林 公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公司今年度新增直营门店(含自建及并购)合计数 1301 家,同比2023年新增直营门店2132家明显减少。预计 2025 年度的新开直营门店增速将放缓。这也意味着, 大参林 将来的营业收入增长面临挑战。
业绩下滑也造成药企资金流压力加大, 亚太药业 中报数据显示,2024年1月—6月,公司净资金流为-3388.9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79%。
“‘砍项目’是当前仿制药企业绩压力下的一个缩影。”医药行业独立评论人肖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仿制药企在高风险 创新药 研发和集采的夹击下,利润空间正在被压缩,价格“无限”接近成本,突破 创新药 的技术壁垒,破解配方和工艺难题应该才是未来仿制药企业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