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恒业微晶上市之路再生变 - 冲刺北交所IPO路上收深交所系列罚单

【恒业微晶】恒业微晶上市之路再生变 - 冲刺北交所IPO路上收深交所系列罚单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2-23 18:25:19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恒业微晶】 【民生证券】 【深交所】 【创业板】 【IPO】 【北交所

  正在冲刺北交所上市的恒业微晶,突然收到深交所对公司此前“带病闯关”创业板的一系列处罚。

  恒业微晶23日晚间披露,因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公司及老总戴联平、董秘褚保章被深交所通报批判。据深交所,公司在前次创业板IPO中存在6大违规行为,包含未充分披露关联交易必要性、公允性等。

  就在几天前,深交所对恒业微晶创业板IPO的中介集体开出罚单——民生证券、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下称“中汇所”)、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下称“国浩律所”)被出具监管函,2名保代、3名签字注册会计师被通报批判,2名律师被书面警示,违规事项包含未对发行人研发管理、采购付款等内控情况进行充分核查等。

  由此,恒业微晶“带病闯关”创业板的往事被揭开。早在近十年前,该公司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2020年摘牌,而后向A股上市发起冲击。2022年底,公司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保荐券商为民生证券。

  去年年初,恒业微晶被抽中现场检查,同年11月撤材料。

  仅一年之后,恒业微晶便再次“冲A”,这次瞄准了北交所——两个月前,该公司在股转系统挂牌成为创新层企业,本月中旬与民生证券签订书面辅导协议,并于上海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

  二度闯关IPO且未更换保荐机构,刚刚完成辅导备案就吃罚单,恒业微晶这次能否圆梦IPO?深交所揭开的恒业微晶创业板IPO“硬伤”,如今又是否解决?

  取消材料一年后仍被追究责任

  在IPO“申报即担责”的环境下,监管对撤单项目严厉追究责任。恒业微晶创业板IPO撤材料一年后,公司及中介机构也难逃追究责任。

  据恒业微晶披露,公司及公司老总、总经理戴联平,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褚保章被深交所纪律处罚。深交所还指出,上述主体存在六大涉嫌非法事实,包含公司在申请第壹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进程中,存在未披露研发管理、采购付款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等。

  不仅如此,与这一IPO项目相关的中介机构也集体遭罚。

  深交所12月20日披露,因在恒业微晶创业板IPO项目中存在违规,该所对3家中介机构民生证券、中汇所、国浩律所出具监管函,对2名保代、3名签字注册会计师、2名律师通报批判或书面警示。

  据披露,民生证券在上述项目中存在多项违规,包含未对发行人研发管理、采购付款等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充分核查等;中汇所对研发费用相关事项核查程序不到位、对客户走访程序存在瑕疵,未履行与前任会计师沟通程序等;国浩律所对发行人环保节能生产运营相关事项发表的核查意见与事实不符,未充分揭示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等。

  两年前,2022年12月下旬,恒业微晶创业板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保荐券商为民生证券。彼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投入募集资金8亿元用于恒业新型分子筛项目。

  去年1月,恒业微晶被抽中现场检查。到当年8月下旬,深交所发出第贰轮问询函。但就在几个月后,恒业微晶以撤材料终止了此次IPO之路。

  终止创业板IPO半年多之后,恒业微晶便另起炉灶再次“冲A”。

  8月中旬,公司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称将于股转系统挂牌同时进入创新层,当月月初该事项已经股转公司审核批准。10月中旬,恒业微晶挂牌并进入创新层。

  重获新三板挂牌企业身份的两个月后,本月16日,恒业微晶称,公司已于近期和民生证券签订书面辅导协议,并向上海监管局报送了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文件,自12月19日进入辅导期。

  从披露指标来看,恒业微晶选择的是北交所上市条件一,即“市值+净收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据披露,公司2022年、2023年的净收入(以扣非前后孰低为计算依据)分别为6263.23万、5826.32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71%和9.88%。

  但就在进入辅导期的次日,12月20日,深交所对公司及中介机构开出集体罚单。

  重回新三板,能否圆梦北交所?

  恒业微晶属于制造业行业企业,主要从事分子筛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主要产品包含分子筛原粉、分子筛活化粉及成型分子筛。

  此次再度冲击IPO,恒业微晶在闯关创业板时的“旧疾”是否解决?

  总体来看,深交所在此次开给中介机构的监察管理函中,指出恒业微晶创业板IPO项目的多项违规情况,包含外协模式、研发和内容管理等。

  其中,恒业微晶的OEM外协模式和关联方、联营企业连续亏损被“点名”。

  据披露,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恒业微晶向8家OEM外协供货商采购金额分别为5825.33万、4608.72万、6402.97万和3131.58万,占总采购额的比率分别为27.92%、34.44%、21.68%和36.21%。

  8家外协供货商中,有两家曾出现连续亏损,其一是关联方河南正大 新材料 科技有限公司,其二是联营企业莱芜亿达 新材料 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均在2021年和2022年出现连续亏损。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场检查发现,在OEM外协模式下,发行人对主要供货商存在重大影响,且存在前述异常情形,但保荐人未充分核查采购定价的合理性和公允性。”深交所称。

  同时,恒业微晶的研发和内控情况也引发关注。

  据披露,2019年至2021年,恒业微晶各期研发费用分别为1253.07万、1166.5万和1668.73万,合计4088.3万。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场检查中发现,上述报告期内,恒业微晶研发管理方面存在内控缺陷,体现在对研发投料、产出、废料未进行有效管理;将非研发高管(总经理戴联平和分管生产副总经理严敏)的薪酬根据比例计入研发费用的依据不足。

  另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还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恒业微晶未披露环保节能生产运营存在的部分问题。

  恒业微晶要处理的不仅是上述问题。近两年,公司业绩出现波动。

  在2022年启动创业板IPO之前,恒业微晶营业收入、净收入实现大幅攀升,2021年营业收入4.31亿元人民币,扣非净收入8198.98万元人民币,分别较此前一年增长93.8%和264.5%。

  但近两年,公司净收入连续下滑。2022年和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1亿元和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4.63%和8.56%,归母净收入则连续两年下滑,上述年份分别为7968.64万和6086.11万,同比下滑3.46%和23.62%。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发行人】  【华理生物】  【民生证券】  【现场检查】  【研发费用】  【IPO】  【科创板】  【豆神教育】  【2024】  【深交所】  【董事会秘书】  【证监会】  【投资者关系】  【西方石油】  【快速涨停】  【和顺石油】  【中国海油】  【恒业微晶】  【创业板】  【北交所】  【智谱AI】  【立案调查】  【思尔芯】  【中信证券】  【经纪业务】  【监管函】  【资本市场】  【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大湾区】  【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