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新华解读-监管出手剑指投资违规 债券定价或有望-徐徐缓行-

【债券市场】-新华解读-监管出手剑指投资违规 债券定价或有望-徐徐缓行-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2-23 18:55:5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债券市场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3日电(王菁、杨溢仁)一直以来,债券市场作为企业直接投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宏观调控等方面施展了关键作用。然而,在市场发展进程中也难免浮现部分违规行为,甭管是“陈词滥调”的发行承销等非市场化违规操作,亦或是投资阶段诸如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等行为,都值得市场高度警惕,也亟需监管职能部门出手干预。

  稍早据媒体透露,近期央行针对债券市场非法行为“重拳出击”,目前第壹批处罚名单已经基本确定,预计很快向社会公布,涉事原因主要是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出借账户、规避监管、内控缺失等。本次处罚被很多市场人士认为是上周央行集中约谈后的“余波”,且预计后续央行还会采取更多举措。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当前债券市场仍为对长期收益率走势保持一致观点,但对于利率调整速度的意见不同较大。未来债券定价风格究竟是保持既往“有条不紊、徐徐缓行”,还是“一步伐整到位”,有待央行等监管职能部门给予更多引导,以保证交易环境更加有序和健康。

  多元化工具——“让政策调整走在市场曲线之前” 监管及时跟进化解债市风险

  2024年以来,在“资产荒”压力与利率中枢下行的环境下,机构投资和配置选择逐渐收窄,尤其在四季度以来系列重磅政策接连发力、货币“适度宽松”基调确定之后,很多投资者更加青睐债券资产,由此也引发了阶段性的“资金抢券”与“收益率急跌”等非常规市场表现。

  一位券商风控部门责任人对新华财经表示,日内消息所说的非法行为,包含利益输送、扰乱市场价格等,最主要的还是监管担忧部分违规投资行为引发“过度操作”,从而造成收益率过度下行,和市场投资潜在风险的不断积累。“利率水平越低,对于利率债投资者而言,风险越大,一个很小的波动,可能就会把债券的票息抹光。”该责任人补充道。

  上周,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刊文称,12月18日上午,央行约谈了本轮债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进的金融机构,提出了一点要求,主要包含高度关注自身利率风险等风险状况,提高投研能力,强化债券投资稳健性;依法合规开展投资交易,央行近期已经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嫌出借账户、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内控缺失等违规行为的机构,同时正在全面摸排违规行为线索,后续将保持常态化的执法检查,对债券市场非法行为零容忍。

  彼时,距离12月2日交易商协会对四家农商行( 常熟银行 、江南农商行、昆山农商行与 苏农银行 )处罚仅半个月左右,当时处罚的理由同样主要包含债券交易内控管理不健全、对交易员激励过度、造成部分交易员交易行为扭曲、部分交易涉及利益输送和通过集中资金优势连续买卖、自买自卖和频繁报价撤价诱导交易等方式影响债券价格等。

  可以说,近期债券市场收益率急跌的情形之下,难免隐藏一些违规“炒作”行为。“最常见的渠道有两种,一个是现券市场增加杠杆,造成需求过度旺盛的现象,进而造成市场跟风;另外一个就是期货市场操作,不断做多以达到同样目的。”前述责任人解释称。

  除了通过监管处罚等警示手段,央行也亲自“下场”参与债券市场交易,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其信号意义对市场交投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推动收益率曲线更加健康形状的构建。

  据央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年内已发布了四个月的相关操作行为。具体来看,2024年8月央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时间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9月-11月,央行每月分别均净买入2000亿元债券,“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理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公告称。

  常态化自律——剑指债券全链条违规行为协会持续贯彻“零容忍”理念

  其实,债券市场自律监管趋严态势早就可见端倪。2024年以来,交易商协会始终在央行指导之下,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执行“零容忍”自律规范,接连公告多类型机构的典型违规行为和处罚案例,以警示市场参与者规范行为。

  “协会在跟踪自律规范和处罚债市违规行为方面做得十分严格,从目前公开内容可以看出此前更多聚焦于发生在发行、承销等前端环节的非市场化发债操作,”前述责任人进一步指出,随着债券二级市场表现越来越“极致”,监管也将关注焦点阶段性放在投资端,通过监测、约谈等形式,及时遏制市场过激行为,这对于营造稳健、健康的交易环境十分重要。

  “虽然目前违规行为蕴藏的危险状况整体可控,但为更好地施展价格信号对债券市场资源的优化引导作用,提升金融供给效能,对于结构化发行等情形,要以有效方法予以治理化解,尤其要避免在处置风险时引发新的金融风险。”业内观点如是说。

  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银行间市场在打击非市场发行和债市自律管理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明显,2024年以来,交易商协会累计发行10项自律处罚工作动态,包含两则对2023年银行间债市的自律处罚和管理措施通报,和八期2024年银行间发债典型违规情形专项提示和处罚案例通报。c563097d26d74f1a81281402e6fe974b.jpeg

  据多位业内人士反馈汇总,当前债券非市场化发行主要有三种类型:结构化发行、私募代持发行、外部综收发行。其中,结构化发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涉及机构和人员众多,利益兑现模式很复杂。在操作中,结构化发行大体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发行人认购资管产品的平层;二是发行人认购资管产品的劣后;三是发行人自购债券并质押融资。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商协会月初公告称,日前以通讯方式召开了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同意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设立自律调查二部。一年前,交易商协会秘书处已设立自律调查部,彼时对其定位是承担建立健全自律调查相关制度、集中接收非法举报投诉、登记受理案件线索、组织开展立案评估、执行案件调查等职责。

  严查债券市场多环节各类违规行为,是监管职能部门一直坚决贯彻执行的重要道路之一。银行间市场近年来的违规行为自律管理措施,更是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点赞”。央行此前就曾在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要求,“强化债券承销、做市、投资者合格性等市场机制建设”“提升债券市场韧性和市场化定价能力”。

  业内观点普遍认为,近年来自律惩戒精准出手、迅猛落地,向市场源源不断传递出强有力的“零容忍”信号,有助于规范和约束机构从业行为,净化市场生态,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债市展业机构应牢记市场化准则,遵循市场秩序,推动债券发行和投资规范化。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申万宏源】  【申万宏源承销保荐】  【五矿证券】  【投行业务】  【监管部门】  【尽职调查】  【警示函】  【债券市场】  【海底捞】  【市场监管】  【食品安全】  【市场监管部门】  【虾滑疑吃出蛆】  【发行人】  【香港证监会】  【联交所】  【净亏损】  【人民币】  【虾滑疑似有虫】  【东莞市】  【机动车】  【信用修复】  【经营主体】  【未来股份】  【财务造假】  【行政处罚】  【退市公司】  【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  【英伟达】  【市场监管总局】  【英伟达公司】  【反垄断法】  【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