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中下旬,已经有66只新股上市,总集资额超过830亿港元,预计全年融资额重返全球第四。2024年接近尾声,港股IPO市场显现回暖走势。
今年,在单一大型新股上市的带动下,港股市场IPO融资额猛增。不过,港股市场的IPO项目,目前多数规模仍相对较小,融资额回暖的可连续性,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与上年相比,港股流动性弱、估值低、融资难的三重难题已经有缓解迹象。截至11月末,港股总市值较去年末已经增加近10%,今年前11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额为1309亿港元,较2023年高出24.7%。
部分机构认为,展望2025年,短时间港股可能还将存在一定振荡。但从长远来看,2025年港股将进一步迎来修复。
大型IPO拉动融资额狂飙
与“冷场”的2022年、2023年相比,2024年香港IPO市场逐渐复苏,募资额重返全球主要市场前五行列。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香港IPO市场的2024年内募资总额已经达到830亿港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上升80%。
根据港交所上市安排,今年还有讯飞医疗科技(02506.HK)、健康之路(02587.HK)、英诺赛科(02577.HK)、佑驾创新(02431.HK)等公司将在港股上市,合计募资规模预计达到31.21亿港元。
毕马威预计,香港在2024年全球IPO集资额排名位居第四,重返全球IPO市场前五名。前三名分别是印度国家证交所、纳斯达克交易所、纽约证交所,募资额分别为173亿美元、165亿美元、159亿美元。
(图片来源:毕马威报告)
相比“狂飙”的融资额,今年IPO上市的企业数量不增反降。Choice数据显示,以上市时间计算,截至12月25日,今年共有66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去年同期数量为70家,不同较小。
其实,IPO市场回暖主要由数宗大型新股上市项目带动。第壹财经据choice梳理,今年前十大IPO上市公司的融资总额为630亿港元,占2024年募资总额的76%。而在2023年,前十大IPO上市公司的融资总额仅为237亿元人民币。
对照分析来看,与2023年相比,撑起今年港股IPO融资额的“主力”是 美的集团 。据统计,该公司实际募资总金额达到356.67亿港元,占据今年总募资额的45%以上。另外,地平线-W、 顺丰控股 、华润饮料的总募资额也均在50亿港元以上,成为年内IPO募资的第贰梯队力量。而去年,仅有珍酒李渡的融资总额在5亿元以上,其余IPO的融资总额都在5亿元下方。
但从整体上来看,港股市场的IPO项目,目前融资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后期可连续性有待考虑。
一名港股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港股IPO回暖主要由“巨无霸”IPO拉动。如剔除 美的集团 ,今年的港股IPO市场热度实际与去年差距其实不大。
证券分析师徐康认为,2024年新股IPO募资总额平均值为12.6亿港元,若剔除 美的集团 的影响,则平均值仅7.6亿港元,市场仍缺乏大规模IPO项目。
其实,在今年8月前,港股IPO市场的表现都相对平淡。虽然递表申请数量激增,但挂牌的企业数量及融资额并未出现明显增长。(详见《明星企业扎堆排队,港股IPO能否再现热潮?》)
低估值、流动性困局有所好转
与去年相比,今年港股IPO市场的破发率暂未出现明显改善。第壹财经据Choice数据梳理,在66家上市新股中,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的共有25家,占比为37.89%。其中,七牛智能上市首日破发比例为56.73%,中赣通信、方舟健客等5只新股首日破发率超郭30%。而2023年上市的70家新股,首日收盘价格跌破发行价的股票数量为23家,占比为32.85%。
截至12月25日发稿,今年的66只新股中,共有37只跌破首发价格,占比为56%。与之相比,2023年上市新股中,到2023年末跌破首发价格的共有30家,占比约为42.8%。
虽然破发率仍然居于高位,但投资者认购情绪已经有明显回升。今年超九成IPO企业获得逾额认购。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95%的港股主板上市企业录得逾额认购,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2024年,10家IPO获得百倍以上认购,而去年仅有1家。期内,逾额认购倍数最高的主板IPO录得432.34倍逾额认购,去年同期最高逾额认购仅33倍。
今年以来,港股估值低、流动性萎缩的困境已经有一定水平改善。港股今年经历多轮行情,市场振荡上行,Wind数据显示,2024年内恒生指数上涨约17.9%。截至发稿,恒生指数为20098点,稳站在20000点上方。9月24日到10月7日,恒生指数更是开启狂飙模式,期间上涨了21.57%,一度冲高至23242点。在恒生成分股中,小米集团-W、携程集团-S、美团-W、中国宏桥、吉利汽车年内上涨幅度超80%。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直到今天年11月29日,港股总市值较2023年底回升9.6%至34.0316万亿港元。
股票价格不断走高,港股的流动性困局亦有所缓解。港交所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额为1309亿港元,较2023年高出24.7%。今年10月8日,港股更是创下成交单日新高6207亿港元,是2021年前一纪录的1.7倍。
不过,拉长时间线看,目前港股的估值、流动性情况仍未恢复至高峰期水平。港交所数据显示,港股市值在2021年初曾达到58.67亿港元,目前市值仅相当于高峰期的58%;2021年日均成交额为1667亿港元,目前日均成交额仅相当于该高峰期的78.5%。
后市如何?
港股IPO回暖趋势能否持续?
一名业内人士向第壹财经分析,近年港交所为提振港股采取诸多政策,很多政策效应将在2025年进一步显现。另外内地赴港上市近期也在不断升温,为港股IPO提供了充分的后备力量。
以特专科技新股IPO为例,2023年3月起港交所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根据《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的第18C章节上市。2024年,港股市场第壹次迎来晶泰控股、 黑芝麻 智能、越疆3只特专科技新股。今年8月23日,香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对《上市规则与指引》中针对特专科技公司的第18C章实行临时修订,下调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最低初始市值,将上市时的初始市值从60亿港元(商业化公司)和10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分别减至40亿港元和80亿港元。上述人士认为,该项政策将使港股IPO市场迎来更多特专科技新股。
“随着香港IPO市场持续向好,投资者信心日益增强,香港作为上市目的地的吸引力日积月累。”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刘大昌认为,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鼓励内地龙头企业来港上市和中国内地计划适度地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推动IPO趋势。而更多中东证交所获并入认可证交所列表,预计将吸引个别中东企业来港作第贰上市。因此,预计2025年将逐渐有大规模公司来港上市。
展望2025年,业内机构大多仍看好港股走势。
华泰证券 策略首席分析师王以认为,至1月下旬特朗普正式上台之前,综合考虑目前港股盈利预期的下调趋势、海外流动性或易紧难松、政策空窗期恒指风险溢价常在均值水位振荡及目前较低的恒指沽空占比情况,港股或面临阶段“小歇脚期”。˙
“2025年港股将进一步迎来修复。” 东吴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陈李认为,尤其是上半年受益于国内"两会"政策部署造成的基本面改善预期和美联储的进一步降息,港股表现可能更好;而下半年美联储降息可能暂缓,且在特朗普关税逐步落地下,国内经济将受到拖累,汇率存在较大贬值压力,港股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