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近百家A股公司被立案 昔日-明星股-也未幸免 2024年监管风暴吹向了谁?

【2024】近百家A股公司被立案 昔日-明星股-也未幸免 2024年监管风暴吹向了谁?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2-25 19:52:15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2024】 【臻镭科技】 【A股公司】 【明星股

  监管不仅屡次表态对财务做假、内幕交易等进行严厉责罚,更对多家上市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立案侦查。即将结束的2024年,是上市公司严监管之年。

  就在最近,A股再掀立案潮,因信披违规、内幕交易和违规转让证券等行为,新迅达、 新易盛 等6家公司或实控人同日被立案。这些公司中,有的不久前才吃了监管罚单。

  上市公司集体遭罚,是上市公司严监管的写照。数据显示,年初直到今天,A股114家上市公司或相关责任人被立案侦查,其中约四成是ST公司。目前,针对多家该类公司的立案侦查已结束, ST鼎龙 、* ST华铁 等走向了面值退市。

  遭遇强监管的企业,包含光通信领域龙头企业 新易盛 、北交所“转板第壹股” 观典防务 ,还有 中金公司中信证券 等龙头券商。

  “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对A股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监察管理态势较往年更为严格,体现在监管角度更加全面,对非法行为的打击更加精准。”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第壹财经表示,预期明年针对上市公司的监察管理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主任臧小丽建议,除对违规公司进行处罚以外,还应建立“行政处理+刑事追究责任+民事赔偿”三者相结合的机制,实行立体化追究责任。

  多家公司或实控人同日遭立案

  日前遭立案的6家公司或个人中,新迅达、 金花股份 等4家涉嫌信披违规, 新易盛 、天顺股份则涉嫌违规转让证券,莫高股份涉嫌内幕交易。此次遭立案之前,多家公司已收到地方证监局罚单。

  新迅达12月20日披露,该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吴成华,于当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起因是涉嫌信息披露非法。

  在此之前,本月上旬,新迅达和公司6名高管刚刚被证监局出具警示函。12月10日披露显示,该公司及老总、实控人吴成华,董秘王法彬等6名(当时担任)高管被广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起因是上述主体存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形且未及时披露、未及时审议披露对外财务资助情况等诸多问题。

  同样因涉信披违规遭立案侦查的企业,还包含豆神教育、 金花股份 老总邢雅江、天顺股份实控人王普宇。

  上月底, 金花股份 和公司3名高管被证监局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公告显示,该公司存在多项违规,包含2023年半年报、三季报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未及时披露关联方期间资金占用情形等,陕西证监局责令该公司改正,并对邢雅江等3名高管出具警示函。

  近期, 新易盛 实控人、老总高光荣,和天顺股份实控人王普宇,因违规转让证券被立案。莫高股份老总杜广真则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

  就在几个月前,莫高股份披露规画资产重组消息之后,该公司股票价格连收涨停。

  7月底,莫高股份的股票价格曾下探至3.76元/股的低位,随后就受重大资产重组消息刺激,8月底至10月底累计上涨幅度超80%。仅8月28日至9月3日的五个交易日里,就收获了四个涨停板。

  然而,这笔重组最后“告吹”。重组消息披露两个月后,该公司10月底称,因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交易各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等,决定终止此次重组。

  百余家公司或责任人被立案

  从年内整体情况来看,百余家上市公司或相关责任人被采取监管措施。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年内有114家公司或个人被立案侦查,其中被调查主体为上市公司的有83家,涉及 任子行 、ST先河等,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被立案的有28名,包含ST百利实控人王海荣、 中青宝 实控人李瑞杰等。

  从公司类型来看,被立案的百余家公司,约四成是ST公司,涉及*ST鹏博、* ST海越 、* ST九有 等。从披露的被调查原因来看,信披违规仍是“重灾区”。目前,针对多家ST公司的立案侦查已结束,部分公司走向了退市。

  4月底, ST鼎龙 因涉嫌信披非法被立案侦查。三个月后,该公司收到广东证监局行政处理事先告知书,因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该公司和多名高管被合计罚没1000万元。

  而在被调查期间, ST鼎龙 股票价格持续走低,6月19日至7月16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股,而被深交所终止上市,最后在9月5日摘牌。

  同样被监管立案侦查,而走向面值退市的还有* ST华铁

  5月初,* ST华铁 称,公司因涉嫌未按时披露年报等信披非法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尔后,因股票价格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1元/股,该公司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于8月27日摘牌。

  除ST公司之外,年内被立案侦查的企业里,还有一些昔日的明星股。

  北交所“转板第壹股” 观典防务 5月底突遭立案侦查。该公司披露,因涉嫌信息披露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公司及实控人高明立案侦查。同时公司自查后承认,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情形,合计1.59亿元资金占用未归还。

   观典防务 于2022年5月重新三板精选层转板至科创板上市,被称为“转板第壹股”。实控人被立案30天后, 观典防务 称,因存在实控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证交所实施其它风险警示。

  最终,11月4日, 观典防务 被实施其它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更改为ST观典。

  严监管态势预计将延续

  今年以来,监管屡次重申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厉责罚财务做假等非法行为。就在最近,在回应美尚生态案、 金通灵 案投资者诉赔进展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称,将突出惩、防、治并举,持续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对证券违法犯罪表现的全方位立体化追究责任力度。

  田利辉认为,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对A股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监察管理态势较往年更为严格,体现在监管角度更加全面,对非法行为的打击也更加精准。

  “监管职能部门不仅关注上市公司的合规性,也重视中介机构的专业性和诚信度,而且严厉惩戒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老总等‘关键少数’的犯法行为。”他分析称,行政处理更为多元,包含出具警示函、高额的罚没款、市场禁入等责罚措施,且强调对非法行为的立体化追究责任,通过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相结合,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这也是落实新‘国九条’的重要举措,旨在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市场秩序。”田利辉认为,退市新规正式施行在即,ST公司明年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和保壳压力。

  臧小丽分析称,近年,被证券监管职能部门立案侦查的企业数量增多,说明监管持续趋严。

  “新《证券法》环境下,监管的重心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侦查的上市公司很多是因为信息披露不规范才成为ST的,好比年报财务指标虚假记载、控股股东或关联方资金占用又没及时披露的、隐匿重大担保等,存在前述任一情况都可能造成公司成 ST股 。”她说。

  臧小丽建议,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层面的对违规公司进行处罚,还应建立“行政处理+刑事追究责任+民事赔偿”三者相结合的机制,实行立体化的追究责任方式,这将有助于净化市场、遏制证券违规行为。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演唱会】  【苏拉耶姆】  【产业链】  【比亚迪】  【特斯拉】  【2024】  【中信证券】  【优胜劣汰】  【证券公司】  【开户难】  【风起云涌】  【证券业】  【证监会】  【思尔芯】  【海润光伏】  【证券账户】  【行政处罚】  【财务造假】  【资本市场】  【日本松下公司】  【直播经济】  【直播带货】  【家人们】  【评论员】  【防翻车】  【人形机器人】  【Atlas】  【港股通】  【港股红利】  【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