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银行名义推送办理贷款信息,以低息免费等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帜,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近期,不法贷款中介乱象再度受到关注。
记者了解到,随着年末临近,很多不法贷款中介开始活跃,打着银行的旗帜诱骗消费者办理贷款业务。对此,近30天来,已经有超30家银行发布声明,与贷款中介“划清界限”,并提醒客户谨防不法贷款中介诱导。
A
超30家银行密集发声
临近年末,多家银行发布声明,与贷款中介“划清界限”。
其中,赤峰元宝山农村商业银行、太原农村商业银行、新 绛县 新田村镇银行等银行均在声明中强调,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贷款业务合作,并提醒公众提高警觉,避免被不法中介诱导办理贷款。
此前,包含 建设银行 台州分行、 工商银行 云南省 分行等在内的多家大型银行也发布了类似的声明,明确表示没有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合作,也木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代收贷款资料和代为开展贷款调查。同时,多家银行还开通了举报监督渠道。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部分银行已经着手规划明年的“开门红”策略,预先安排储蓄吸收、信贷发放、不良贷款回收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工作。
记者咨询了某国有大行的银行业务经理,了解到临近年末,银行会对存贷业务、中间业务等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基层业务经理的外拓营销力度也会更大。“给每个部门都下达了具体的任务指标,涉及维护老客户、开拓新客户等各个环节,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该业务经理表示。
一些基层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为了达成业绩目标,私下增加了与贷款中介的合作。正规中介虽能助力银行获客,但不法中介充溢市场,其违规操作致消费者投诉频发,给银行造成声誉风险。
B
依赖中介机构存风险
总体来看,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依赖中介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会造成其获客主动性下降,贷款审查放松,风险管控能力减弱,推高融资成本并加大信贷风险。不合规操作如伪造银行流水、包装皮包 公司申请贷款,将给银行造成信贷违规风险,甚至面临刑事责任。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苏某于2011—2018年间在甲银行多个分行及支行担任要职。期间,他利用职务便利,协助贷款中介和多家公司违规发放贷款,并为干过桥资金业务的唐某提供贷款公司信息以助其获取高额利息。苏某非法收受多人现金合计28.8万元。
另外,根据上海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披露的一则违法发放贷款、非国家职员受贿案。记者了解到,上海某银行的对公客户经理张某收取回扣30余万元人民币,帮助贷款中介为资质较差的中小微企业办理担保贷款业务,违规发放贷款合计1亿元人民币,最终被法院以违法发放贷款罪、非国家职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半,并处罚金15万元。
“银行内部考核压力造成部分员工行为变形,为了完成业绩要求选择和手握客户群体的贷款中介合作。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运营和贷款成本,也加大了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风险。”相关人士指出,对此,银行需要加强对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的规范和排查,杜绝与不法贷款中介的合作,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和发展观。
C
消费者需留意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法贷款中介的套路同样需要警惕。
12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指出,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帜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这种所谓的“重组”和“优化”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而且可能被诱骗实施诈骗等犯罪表现而触犯法律。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亦提示不法贷款中介风险,其指出,贷款市场上有一些不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向消费者推送办理贷款信息,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免费、洗白征信等极具诱惑性的旗帜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甚至洗钱诈骗等套路陷阱。
“近年来,消费者投诉不法贷款中介的事情频繁发生,这些中介因收取高额服务费、采取暴力催收手段和泄露个人信息等诸多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巨大困惑。”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不法中介可能会滥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贷款申请,造成消费者出现不良信用记录。这些不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不了解或征信有问题的借款人,通过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和“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收取昂贵的手续费、服务费等,极大地增加了客户的融资成本。
同时,不法中介还可能会采取违法手段,如虚构资产证明、协助提供虚假贷款用途等行径,实施骗贷行为。另外,在获取借款人重要信息后,不法中介极易将其泄露或出售以牟取非法利益,给个人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要挟。
面对不法贷款中介诱导“债务重组”等可能造成的危险,消费者需警惕并切实增强防范意识。确有融资需求的,可以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咨询,依据贷款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保护自身权益。具体来看,一是警惕不法贷款中介夸大宣传和诱导;二是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三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不法贷款中介其实不是依法取得金融许可证的持牌金融机构,其从事的中介活动主要是了解贷款需求、编制材料、申请贷款的居间行为,其实不是贷款合同当事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指出,建议消费者合理评估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入与支出规画,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符合基本条件的可以积极申请无还本续贷,并根据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发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如对有关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公布的热线等进行咨询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