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立方快评 - 别让消费陷阱乘虚而入

【银行板块】立方快评 - 别让消费陷阱乘虚而入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2-26 7:26:2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银行板块】 【ETF】 【银行股】 【乘虚而入】 【消费者

  □ 大河财立方评论员徐兵

  临近年末,很多银行消费贷利率再创新低,甚至出现“破3%”的情景,引发市场关注。这轮消费贷营销表面上是金融机构助力消费、提振经济的积极举措,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不法之徒也在伺机而动,借机制造陷阱,忽悠消费者挨坑被坑。对此,既要保持高度警觉不被蒙骗,也要加强监管,让金融红利真正惠及群众。

  从 杭州银行 的2.88%到 北京银行 的2.78%,消费贷利率下行降低了居民的花钱成本。但需要明确的是,低利率其实其实不意味着无门槛。银行的低利率贷款往往有特定条件,例如面向“白名单”客户、第壹次贷款客户等,不满足条件的用户很难享受到这些优惠。反之,假如有人声称“只需几步,就能轻松享受最低利率”,那么多半是挖坑等着你跳。

  不法中介打着“债务重组”“优化征信”的幌子,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不仅可能让消费者背上更高额的债务,还隐藏着信息泄露、诈骗等多重风险。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干扰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务必引引关注。

  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上,各类伪装成“银行职员”的宣传广告漫山遍野,而这些所谓的“贷款专家”,多是不法之徒给自己贴的标签。一些消费者图方便、贪图蝇头小利,结果落入圈套,损失悲惨。该类陷阱不仅是坑钱的精心骗局,更可能牵涉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表现,危害社会安全。

  针对这些问题,银行要更有作为,监管要更加有力。据媒体透露,一些银行业务宣传不清晰、客户管理不到位,为骗子的渗透提供了机会。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银行不仅要用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更要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强化员工培训、增强风控系统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职能部门通过提升执法效率、开展常态化科普宣传,让群众更容易鉴别真假贷款服务,让不法之徒无处遁形。同时,针对消费贷市场的“价格战”,还要做好引导,避免恶性竞争造成利率不得人心下滑,危及银行的稳健运营和消费者的长期利益。

  理性消费,谨防贪图蝇头小利吃大亏。消费者面对花样百出的消费贷营销,应保持理性,既要核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也要结合自身的还款能力量入为出,避免因盲目贷款而陷入债务泥潭。更关键的是,历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消费者切勿被不法中介的话术迷住,失去基本的判断力。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客户经理】  【关联交易】  【贷后管理】  【信贷资金】  【农商行】  【河北武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ETF基金】  【2025】  【锂电池】  【锂电设备】  【开工率】  【碳酸锂】  【唐山银行】  【净利润】  【起拍价】  【银行股权】  【创新药】  【大数据】  【食品饮料】  【华夏上证50ETF】  【投资者】  【债券ETF】  【信用债】  【广发基金】  【信用债ETF】  【广州银行】  【深交所】  【2024】  【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IPO】  【城商行】  【溢价率】  【成交额】  【易方达基金】  【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