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2024年是“活跃资本市场”的关键年,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证券公司迎来重要转折点。若以一词概括证券行业过去一年的特点,“变奏”或是不贰之选。
“变奏”体现在行业定位的重新审视。随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强调把功能性摆在首要位置,证券公司2024年对定位重新思考,校准发力方向。
“变奏”体现在行业格局的洗牌。在做优做强、出清风险、国资股东优化本土金融国资布局等动机下,券业并购潮出现,多起案例在2024年迎来突破进展,行业疆土正在重构。
“变奏”还体现在个体经营打法的调整。在政策变化及市场波动影响下,券商多个业务模式面临挑战。好比过去以IPO业务为主的投行谋求多元化布局;又如公募降费冲击下财富管理业务部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点滴变化已凝聚,无尽新机在酝酿。辞旧迎新之际,券商中国记者以十大“音符”打底,录制证券行业在2024年不间断演绎的“变奏”,期待新年华章如愿绽放。
明确“一流投行”特质
中国渴望拥有世界一流投资银行。一流投行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力,需要有全面的卓越品质,全产业链的专业能力,覆盖全球的影响力。
2024年3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为券商高质量发展明确路线图。第壹阶段,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第贰阶段,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第叁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形成综合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全球可靠的现代化证券基金行业。
行业机构的“功能性”在《意见》中被着重强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壹次提出,行业机构要校正定位偏差,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这意味着证券公司需树立大局意识,秉持正确的经营与业绩观念,践行金融报国、服务为民的宗旨,这也是券商迈向一流投资银行务必肩负的使命。
除重新明晰定位外,一流投行的缔造同时需要做到强化专业能力、提高履职本领素质、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夯实合规风控基础、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等。
券业并购风起云涌
过去一年,监管层频繁发声鼓励证券行业开展并购重组,前述《意见》提出,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不同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在此环境下,多起案例迅速落地,备受市场关注。
地方国资背景的中小券商发起跨区域外延收购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好比“国联+民生”“浙商+国都”“西部+国融”,以求做大做强,实现业务优势互补与区域互补。
同一地方国资也开启旗下券商牌照整合。既有上海国资下“ 国泰君安 +海通”的强强联合,也有深圳国资下“国信+万和”的强弱结合。上述案例体现国资对券商牌照态度发生变化,计划优化当地金融国资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上述券业并购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其中“ 国泰君安 +海通”尤受市场瞩目,以2023年数据口径统计, 国泰君安 与 海通证券 合并后的总资产将超越 中信证券 ,证券业龙头地位恐要“易主”。又如“国联+民生”案例,合并后, 国联证券 净资产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40名跻身行业前20名。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券商整合将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提速,预计行情并购重组案例将逐渐增多,行业集中度随之上升,头尾部券商分化将加剧,行业“头部券商+中小特色券商”格局逐渐清晰。
落实新“国九条”进行时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系统提出了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是我国资本市场里程碑事件。这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交易所发布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和制度规则,涉及发行监管、上市公司监管、证券公司监管、交易监管等方面,推进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上述新“国九条”及系列重磅文件中,颇受关注的是“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包含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扩大对在审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现场检查覆盖面等。另外,强化上市公司分红监管的新规、加大退市监管力度的新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并购重组等举措同样受到市场关注。
落实新“国九条”,无疑成为券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关键工作。新“国九条”对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投行业务、合规风控提出更高要求。券商需要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和创新业务模式,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施展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作用。
IPO减速VS并购重振
一级市场在2024年发生重大变化,IPO减速与并购重组重振,组成一级市场的新光谱。
随同新“国九条”明确“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IPO融资市场大幅缩水。以上市家数为例,截至12月24日,2024年A股首发家数98家,相比上一年度逾300家明显减少。
这对长时间以来以IPO收入为主的投行造成较大冲击。据记者统计,前三季度43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整体下降近40%。
为此,今年投行工作重点围绕“战略调整”“人员调整”等展开。在经营打法上,投行谋求业务结构多元化,好比开拓债券市场、发力北交所业务、聚焦并购重组、加快海外布局。在人员安排方面,多家投行推动人员转岗,甚至减员。
与IPO减速相对应,并购重组在政策鼓励下迎来新生。今年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频繁提到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出多项支持政策,如允许跨界并购、收购未盈利资产、提高对估值的包容性、丰富支付工具等,一系列重磅政策开启并购重组新一轮宽松周期。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证券公司为客户开展多场并购政策宣讲会、资源对接活动等。多名投行人士表示,公司缔造潜在并购标的库,建立外部合作网络,积极服务企业产业并购、 国企改革 等需求。
“开户难”到“开户忙”
今年9月24日“一行一局一会”宣布一揽子政策,涉及降准、楼市和股市等方面,释放积极信号,直接点燃投资者对A股的投资热情,主要指数连续大幅上涨,成交额每日突破万亿元人民币,被市场称为“924行情”。
由于行情火爆,市场一度出现交易系统宕机,为此交易所、券商开展系统测试和优化工作;十一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多家券商宣布银证转账时间全面提前。卖方分析师也忙起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卖方分析师线上会议逾300场,同比增长近八成;此时投资顾问直播间观看量大增,显示出市场对A股走向的高度关注。
挣钱效应带动新老股民进场,存量投资者造成的增量转账入金规模不容小觑,而更受关注的是新股民数量大增,券商从此前的“开户难”迎来久违的“开户潮”。十一假期期间,券商加班几乎成为“标配”,开户数量明显提升。这也造成开户审核工作量剧增,多家券商发动中后台及分支机构共同推进开户审核工作。
其中,能接住“泼天流量”的券商,大多数为反映敏锐、前期已经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券商,新增客户大多来自与各大互联网平台合作的线上渠道。
根据上海证交所数据,10月沪市A股新开户684.68万户,创2015年6月以来新高,也超过2024年前5月新开户数总和,显示出投资者入市热情高涨。11月新开A股账户数270万户,环比虽然回落,但同比增长也达到101%,显示出开户热度仍在持续。
新投资者显现年轻化趋势。相关券商数据显示,85后和90后是开户主力,00后参与度快速上升,显示年轻一代对投资理财的热情。
杠杆资金业务剧变
2024年券商杠杆资金业务受市场环境及政策调整影响,迎来较大的变化,涉及两融业务、转融券业务、雪球业务等。
今年年初二级市场大幅下挫,两融余额单月“缩水”近2000亿元人民币,一度跌破1.4万亿元人民币。券商营业部人士频繁通知客户“追加保证金”,更有投资者触及平仓线。后来多家券商紧急更改两融业务方案,涉及最低线下调等诸多问题。这时,有关“雪球结构产品集中敲入”的话题在市场上发酵。上述杠杆资金业务受挫,引发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随着2月初国家队出手“救市”,主要指数大幅上涨,流动性危机得到缓解。
与年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自“9.24行情”启动后,投资者对两融开户积极性大幅提升,有投资者反映,国庆假期两融开户预约火热,造成假期后营业部现场需要排队开通。11月两融余额已回升至1.8万亿元以上。
除受环境影响外,券商杠杆资金业务也受到政策调整冲击。一大关注焦点在于融券业务及转融券业务的政策变化。为突出公平合理和从严监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T+1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
不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转融券业务进一步出手。在2月初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7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9月30日转融券余额正式清零,这意味着已经实行超过十年的转融券业务成为历史,未来是否重启尚不清楚。
另一大关注焦点在于雪球业务,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其中明确个人投资者购买雪球产品的最低门槛抬升至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券商发行雪球产品的热度已大幅降温。
公募降费重塑业务
2024年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在2023年以管理费、托管费为核心的第壹阶段降费落地的条件上,2024年交易费用、销售费用改革相继落地,另外诸多大型宽基ETF也自10月起逐渐宣布降费。
券商研究业务直面交易佣金改革的冲击,长时间以来“基金销售换交易佣金”的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2024年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同比下滑约30%。有券商表示,研究业务会受到影响,研究所通过提升核心公募客户数量,扩大非公募业务的服务广度和深度,持续优化业务收入结构。
在财富管理方面,业内人士分析称,公募基金降费短时间内或冲击券商代销业务,长远来看将加速券商买方转型。有分管财富管理的券商高管认为,券商早晚要优化调整经营策略,未来既考验机构销售能力,也考验机构的资产配置、选择能力与专业水平。另有高管称,当前财富管理行业核心机遇在于向“买方投顾”转型,由单一产品销售向组合产品销售转变,由单一资产配置向多元化资产配置转变,从而让整个行业加速迈向买方投顾化、市场配置化、解决方案化。
强化全方位立体化追究责任力度
2024年监管对证券公司的处罚显现两大特点,一是“长牙带刺”,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二是强化全方位立体化追究责任力度,坚持机构罚和个人罚、经济罚和资格罚、监管问责和自律惩戒并重,强化全链条问责。
以“ 金通灵 ”做假案为例,江苏证监局对相关保荐机构暂停保荐业务资格半年,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暂停证券业务6个月。这时,深交所开出注册制下首个中介机构资格罚,对上述机构实施暂不予受理文件的监察管理措施;对相关保荐代表人和签字会计师也实施1至3年暂不予受理文件的处罚。
当前监管机构已形成自律监管、行政处理、民事追赔、刑事追究责任的立体化追究责任体系,明显提高相关主体的非法成本,对市场形成有力震慑。
在常规罚单向,2024年证券公司罚单数量也有所增长。 东方财富 Choice显示,截至12月23日,年内证监系统及交易所共开具234张罚单,比上年同期增加40张,其中经纪业务与投行业务是“重灾区”,另外监管也注意到部分券商互联网展业乱象、治理结构失衡、境外子公司风控缺陷、薪酬管理制度不健全……
降本增效进行时
做实降本“精细功”,算好增效“经济账”,成为证券公司今年的主要工作。数据显示,上半年上市券商管理费用同比下滑8.6%。有券商组织专班,从精细化成本管理、提升资本利用效率、强化内部控制等方面落实。
首当其冲的是人力成本。券商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同时,不断压降薪酬,严格业绩考核体系。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旬,证券从业人员数量较年初减少1.85万人,主要流失的是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和证券经纪人。薪酬方面, 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员工薪酬总额同比下滑12.15%。
精简架构、减少资源重复投入等是证券公司控制成本的另一大手段。以裁撤营业部为例,2024年内多家中大型券商逐渐裁撤县级市、地市级里盈利规模较小的营业部,将资源聚焦在财富管理需求旺盛的省会城市。
在做“减法”的同时,券商通过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强化内部协同、整合股东资源等方式提升经营质效,且初步效果已经出现。根据分析师测算,在上半年行业业绩下滑的环境下,证券行业的净收入率从2023年的34%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39.3%。
反腐高压态势不减
今年证券行业反腐继续掀起风暴,投行业务是问题高发区域。
今年8月, 海通证券 前副总经理姜诚君在境外落网并被遣返回国,其涉嫌严重职务犯罪。该事件由于在证券业内十分罕见而广受关注。据了解,姜诚君自加入 海通证券 后,主要从事投行业务。同月, 国元证券 原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王晨因个人原因配合相关部门调查。9月 申万宏源 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称,公司员工王昭凭被监察机关依法留置。
11月 国信证券 分管投行的副总裁吴国舫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调查。据了解,吴国舫具有监管工作的背景,曾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壹届、二届、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原法律部副主任。
两名券商前老总也被调查。12月 南京市 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步国旬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调查。他早在2021年退休,之前在2013年至2019年期间担任 南京证券 老总。
而在10月 山东省 政协原常委、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李玮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履历显示,李玮曾担任 中泰证券 老总一职长达17年。 山东省 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委称李玮“靠金融吃金融”,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股份购买、贷款办理等方面谋利,其实不是法收受巨额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