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结束。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关联交易。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2月份以来,已经有35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关联交易相关事项,数量较之前月度有明显增加。
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或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关联交易在资本市场其实不罕见,其本身具有合理性,如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共享等。但这时,关联交易背后潜藏的危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当关联交易成为操作利润、遮掩真实财务情况的行径时,其不良影响便凸显出来。
在现今会计年度的收尾时间节点,为了显现亮眼的业绩报表,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或通过关联交易进行不恰当的收益调理,从而达到美化业绩的目的。由于大部分投资者是基于上市公司公开财务信息做出投资决策,如果这些信息被美化,那么投资人的判断将受到误导,可能造成投资失误和财产损失。
例如,有上市公司通过向控股股东转让不良资产,从而达到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优化资产结构的目的。还有上市公司通过向实控人转让低评级债券,在回笼资金的同时规避坏账风险,既降低应收账款也充裕了公司资金流。更有甚者,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大幅度豁免公司债务,为的就是保住公司的上市地位,减轻公司债务压力,从而维持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虽然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公司的财务账面数字,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通过调整营业外收入和非我们时常性损益等会计科目,无法遮掩企业真实的收益能力。另外,关联方也不会持续不断地为上市公司“输血”。久而久之,上市公司的经营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更需警惕的是,关联交易的不透明性还可能滋生腐败和内幕交易。一些企业高管可能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笔者认为,为了防范和打击这种利用关联交易美化业绩的表现,监管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查力度,尤其是对关联交易的合规性和可靠性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应加大对违规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提高犯罪成本,让试图通过关联交易操作业绩的企业付出繁重的代价。
上市公司自身也应增强自律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尤其是公司的管理层应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不盲目追求短时间业绩的亮眼表现,而应着力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实实在在地经营和管理来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
总而言之,监管职能部门、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资本市场环境,让企业的业绩真正反映其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