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宠物殡葬收费达万元人民币,“高情绪价值”还是诱导消费?不久前,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许多宠物殡葬店没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而所谓“宠物殡葬师”的各种培训、发证,鱼龙混杂。
近年来, 宠物经济 兴起,作为其最后一环的服务也跟着“水涨船高”。有数据显示,2023年这一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十亿元级别,且仍将继续扩大。然而其作为新兴行业,这一行正面临着很多“成长的苦恼”。
首先是“没人管”。按理说,宠物殡葬服务也属于殡葬服务,但目前相关管理条例主要针对人类,其实其实不适用于宠物。而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规也只是规定了需要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可这也其实其实不是易事,一张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可能就难倒市场上大多数服务机构。其实,因目前暂无明确的政策法规,也无相应的规范管理,这造成“无证经营”几乎成为行业常态。
“没人管”的后遗症是“无标准”。这直观地体现在价格上。现实中,该项服务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个别高端的甚至上万元。可价格甭管是高是低,实际上都缺少参考锚点,基本上是商家“说多少是多少”。假如涉及所谓“高情绪价值”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更容易有隐性收费、诱导消费等隐患,从而发生纠纷。同时,因缺乏统一从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各种“野鸡证书”也不时跳出来混淆视听、浑水摸鱼。
无监管、无标准,服务自然也难有保障。将宠物遗体随意丢弃、私自改“一对一火化”为集中处理,把宠物骨灰“以羊易牛”,更有甚者用草木灰充数……种种离谱行为,有违情理,更涉嫌消费欺诈、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违规处理动物尸体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做这行,良心很关键”。这句从业者的坦白很真诚,却也隐晦地点出了行业的不足——目前能约束自身行为的,好像也只能“靠自觉”。可行业要健康有序发展,这显然是不够的,务必立好规矩、定好标准。如此,行业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