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新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华谊 工业气体 有限公司1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简称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在上海化工区正式开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现场独家获悉,该项目实现了上海绿色甲醇产业“零”的突破,预期今年底正式建成,上海港有望加注第壹口本地产的绿色甲醇。“这一项目的落地,不仅将实现沪产绿色甲醇从无到有的突破,也将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华谊集团 副总裁顾卫忠说。
实现“零”的突破
甲醇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常见于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原料,也可替代汽油作为燃料使用,中国已经有部分地区试点甲醇汽车的落地。
“我国是甲醇生产大国,主要还靠煤炭等化石能源制取,好比 华谊集团 在吴泾的甲醇装置以煤为原料,年产能可达90万吨。” 华谊集团 下属上海华谊能化公司责任人对记者说,国内绿色甲醇的占比较低,上海此前没有相关产业链。
据统计,2023年,全球甲醇年产能约为1.8亿吨,其中绿色甲醇年产能仅为50万吨,我国绿色甲醇年产能约为30万吨,其中70%绿色甲醇项目分布在西北、东北等风光 新能源 条件优越和生物质富集地区。
不过随着生物质制取绿色甲醇技术的突破,我国有望成为绿色甲醇的生产大国,现有规划产能已经超过1000万吨/年。根据项目进展,2026年将成为绿色甲醇量产的快速增长期,到2028年,我国绿色甲醇的产能有望达到800万吨/年。
何为绿色甲醇?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标准,当原料为可再生原料,碳足迹达到要求时,甲醇才可以定性为绿色甲醇,业界认为生物质甲醇和绿电制甲醇是符合标准的两种技术路线。
前者将秸秆、粪便、湿垃圾等生物质原料通过热解气化或厌氧发酵成沼气等方式,获得生产甲醇的原料。后者将绿电电解水获得的氢气与捕集二氧化碳合成为甲醇,也就是绿电制甲醇。
记者获悉,华谊1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采用生物质甲醇路线,使用上海城市湿垃圾、畜禽粪污等发酵、提纯引发的绿色生物 天然气 为原料,引入上海化工区3台风力发电机组引发的绿电,采用质量平衡法,依托华谊合成气供应及配套项目的制气装置,建设一套10万吨级的绿色甲醇装置。项目占地8000平方,计划在今年12月底中交。
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效果图。
“沪产”优势明显
寸土寸金的上海,为何要置办一套绿色甲醇的生产线?华谊能化公司责任人对记者说,上海正全力缔造“上海港清洁能源加注中心”,而绿色甲醇加注能力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的关键一环。
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全球航运每年大约排放10亿吨温室气体,占运输业排放量的13%,是当之无愧的“碳排大户”。在全球“双碳”目标下,航运业减碳压力大,修订后《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战略》明确,到2030年,全球海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8年至少减少20%,到2040年将至少减少70%。尤其是欧盟已率先将船舶碳排放并入碳市场交易系统,绿色甲醇作为航运低碳燃料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全球竞争。全球甲醇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5月,全球共有152个绿色甲醇项目,预计到2027年,全球绿色甲醇总产能将达到1930万吨/年。
从安全、技术成熟度、规模化生产等角度进考虑,绿色甲醇是航运业的最优选之一。与液氨、LNG(液化 天然气 )相比,绿色甲醇能明显减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微粒物排放,且更易于在船上贮存和处理。
春江水暖鸭先知。马士基、达飞等船运行业龙头已订购多艘甲醇、燃油双动力船舶,将甲醇作为潜在的未来船用燃料。在航运巨头的带动下,全球在运甲醇动力船舶数量快速增长,截至去年6月,全球在运甲醇动力船舶达到35艘,订单量达到269艘。
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在上海化工区正式开工。
面对全球航运产业链的“绿化”趋势,上海港也正闻风而动。
去年4月,“阿斯特丽德马士基”集装箱货轮专程来上海洋山港加注报税绿色甲醇,这是我国第壹次大型绿色甲醇动力船舶同步加注,上海港也成为全球少数同时具备绿色甲醇和LNG“船对船”加注能力的港口。去年7月, 上海临港 新片区宣布设立上海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进一步扩大LNG和绿色甲醇保税加注规模。今年1月1日17时,“安妮马士基”轮在洋山深水港冠东码头加注甲醇燃料3000吨,这是上海港今年第壹次“船对船”同步加注作业,标志着洋山港甲醇加注进入常态化阶段。
业内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鹿特丹、新加坡是公认的绿色甲醇加注中心,但上海在绿色甲醇产业链中也具备成本优势。
华谊能化公司责任人解释,绿色甲醇需要原料、生产到加注全流程的减碳,这也意味着,绿色甲醇的生产越靠近港口,运输的碳排放就越少。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市场之大无需多言。“上海生产的绿色甲醇在碳排放和总成本方面,比外购绿色甲醇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他说。
国企合作“上海样本”
“年初桩基开工,年底中交,时间卡得很紧,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顾卫忠对记者说,上海缔造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有与能级相匹配的绿色甲醇加注中心,而绿色甲醇本地化生产正是贴合上海资源天赋、整合上下游资源的“上海样本”。
去年9月,申能集团、城投集团、 华谊集团 、 上港集团 等许多家市属国企就绿色甲醇项目原料供应、建设运营、加注销售签署协议,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初步成形。
在上游,城投集团旗下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将湿垃圾厌氧发酵引发的沼气提纯净化压缩制成生物 天然气 ,三期项目今年5月建成投入生产后,老港基地内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将达到4500吨/日,年生物 天然气 供应量预计约为2400万立方米。除了湿垃圾的深度利用,畜牧业也成为生物 天然气 的来源之一。位于廊下镇现代农业园区的松林楼房规模化生态养猪场,生猪年存栏量约45000余头,猪粪所引发的沼气经过脱硫、冷却、分离、纯化操作后,得到达标的生物 天然气 ,最终并入上海燃气管网。2024年12月,该项目还获得国内首例生物 天然气 ISCC EU与PLUS双认证,相当于绿色甲醇在原料端得到了国际认证,极大填补上海绿色甲醇原料需求缺口。
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在上海化工区正式开工。
在中端,申能集团借助上海 天然气 管网实现分散 天然气 资源点互联互通,整合资源的同时减少物流运输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推动绿色甲醇全产业链降碳。 华谊集团 凭借传统甲醇生产制备的先进经验,同时依托已经有“华谊合成气供应及配套项目”相关设施,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沪产绿色甲醇更具市场竞争力。“通过共用现有合成气设备,绿色甲醇项目仅需新建合成、精馏等装置,投资得到有效降低。”顾卫忠表示,绿色甲醇的成本优势,也是上海本地化生产的重要因素。
上海港作为下游应用场景,主要负责绿色甲醇加注业务与市场推广。目前,上海港在液化 天然气 和绿色甲醇业务上实现竞跑突围,力争到2030年,液化 天然气 加注能力100万立方米、绿色甲醇及生物燃料加注能力100万吨的“双百”目标。
绿色甲醇作为船用燃料前景广阔,但产业尚处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欧盟制定的绿色甲醇认证规则严苛,生物质制绿色甲醇需要大量生物质来维持供应,长期仅靠上海一城难以满足原料需求,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仅是一个开端,未来需要全市甚至长三角地区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形成集群效应,尽快形成与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绿色甲醇自主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