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辽-阔焕-新- 辽宁向智而行培育发展新动能

【沈鼓集团】-辽-阔焕-新- 辽宁向智而行培育发展新动能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7 0:35:13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沈鼓集团

  黑土之滨,海涵地负。辽宁,这片“天辽地宁”的广阔热土,山海交汇相融。

  “天辽”是这片热土的情怀。渤海黄海浩渺环抱,演绎着辽宁的汹涌澎湃。重新乐、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兴起,再到辽金文化的发祥,厚重的历史在这里交融。

  “地宁”是这片热土的根脉。这里不仅是壮阔文明的舞台,更是我国工业的摇篮。近代以来,辽宁以钢铁般的意志,担起了中国工业化的重任。沈阳的机床,大连的船舶,鞍山的钢铁……每一项都是辽宁工业实力的见证,也是我国工业化的印记。

  历史的波澜在这里翻涌,工业的底蕴在这里沉淀,铸就了辽宁独特的气质与风采。如今,辽宁正经历从传统工业到现代产业的华丽转身。近期,上海证券报调研组走进辽宁,实地走访多家企业,在生产一线了解当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生产新动能的探索与实践。

  扛起工业化的脊梁

  辽宁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源地之一。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始于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形成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壹个五年计划。第壹个五年计划期间,基于辽宁的工业基础,国家把辽宁作为工业化重点省份予以倾斜。

  第壹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辽宁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27.5%,位居第壹;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6%,位居第贰。当时,全国17%的原煤产量、27%的发电量、近30%的金属切割机床、50%的烧碱、60%的钢产量均产自辽宁。辽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建成的全国重工业基地。

  辽宁也全面开启了支援全国建设的历程。1953年到1957年,辽宁调拨大量工业物资支援全国建设,包含生铁490万吨、钢材438万吨、水泥575万吨、化肥81万吨。人才支援方面,1953年到1957年,辽宁共向其它省份支援各类人才8032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445人、熟练技术工人56479人、管理干部16397人。

  据统计,1949年到1959年,仅鞍钢支援全国的钢材就达1200多万吨,支援了武汉长江大桥、第壹汽车制造厂、玉门油田、三门峡水电站和包头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第壹个五年计划期间,辽宁支援全国的机电设备有动力设备8万台、变压器675.2万千伏安、轴承271万套,总重量达1810万吨,占辽宁同期生产总量的63.5%。鞍钢更是抽调万余名干部、技术工人,支援建设了武钢、包钢、酒钢3家大型钢铁企业和22家中小型钢铁企业,将工业的火种带向全国。

  改革营造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辽宁的传统产业面临着结构单一、竞争力弱等许多问题,相较其它沿海发达省份,“辽老大”的发展落伍了。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务必破解的课题。

  对此,辽宁从顶层开始布局谋篇。辽宁将缔造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努力把辽宁缔造成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坚持把缔造这“六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重振“共和国长子”雄风,让老工业基地再续辉煌。

  管理体制改革成为辽宁振兴的重要抓手。坐落于辽宁沈阳铁西区的沈鼓集团,是全国第壹家风机专业制造厂,有着辉煌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先后完成多家子公司混改、三项制度改革、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撤消三级以下部门及子公司,缩减干部岗位20%。3年来,沈鼓集团利润总额增长9倍,净资产收益率增长15倍。

  “我们通过混改,形成了国有资本、战略投资者、其它小股东4∶4∶2的持股结构,同时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企业活力和效率大幅提升。”沈鼓集团老总戴继双表示。

  体制创新也带动技术革新。沈鼓集团车间内,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每台加工设备的生产信息。通过数字化改造,这家传统企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传统车间不断向着智能化转型,人、机、料等生产数据线上管控,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沈鼓集团正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 、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沈鼓集团持续焕发活力,是辽宁深化 国企改革 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辽宁持续以改革促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优化调整布局和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创新管理制度,激发企业和员工活力;改善创新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多措并举,辽宁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向“智”而行焕“新”重生

  辽宁还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一方面,用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不断孕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当地经济增长缔造新支柱、新赛道、新引擎。

  机床产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持续科技创新,辽宁的机床产业焕发新活力。例如,大连 科德数控 就利用最卓越的生产技术,缔造了一座22万平方、专门制造国产自主高端五轴机床的地藏式恒温恒湿生产车间。公司生产的各类高端五轴机床,全都装备了自主研发的五轴数控系统,以“智”助力国产高端机床实现自主发展。目前, 科德数控 在国产高精密机床上实现定位精度2微米,重复定位精度1微米的国际顶尖水平。

  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在大连沙河口,大连恒流 储能 电站在此耸立,这是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 储能 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融科 储能 自主研发、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全钒液流电池 储能 技术。在沈阳中德产业园,微控飞轮磁悬浮应用产业基地项目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自2024年初动工以来,工程进展迅速,如今主体建筑已封顶,正在进行装饰工作。微控飞轮副总裁汪钊介绍:“新工厂立志成为全球最卓越的工厂,投入生产运营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人民币。”此项目的建设将为沈阳缔造“ 储能 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国内唯一量产的磁悬浮 储能 飞轮生产线企业,凭借可靠的技术,顺应“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变革时代,微控飞轮很快就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模式。目前,微控飞轮已在全球部署近6000台产品,稳定运行时间超过10万钟头。

  不仅如此,辽宁还在氢能、航空航天产业、低空经济等领域积极布局,从一个个布满创新活力的企业,到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稳步推进,从特色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到完整产业链条的逐步发生与完善,辽宁正在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全面布局、多点发力,不断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水井坊】  【老白干酒】  【舍得酒业】  【禾赛科技】  【激光雷达】  【未来产业】  【硬科技】  【新型储能】  【新能源】  【王泽深】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储能产业】  【大模型】  【DeepSeek】  【数字化】  【房地产】  【房地产金融】  【李宇嘉】  【金融政策】  【徽商银行】  【合规管理】  【新篇章】  【2024】  【净利润】  【ESG】  【牧原股份】  【生产力】  【新兴产业】  【产业债】  【民营企业】  【融资环境】  【发展改革委】  【服务业】  【稳增长】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