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苹果陷窃听风波 - 和解费近亿美元

【苹果公司】苹果陷窃听风波 - 和解费近亿美元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6 20:57:11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苹果公司】 【商务部】 【王文涛

K图 AAPL_0

  通常情境下,苹果手机的语音助手Siri会在用户说出“Hi,Siri”时被唤醒,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即便他们没有说出唤醒词,Siri有时也会启动,然后录下他们的声音。由此,多位美国的苹果用户认为手机偷听了对话并将相关信息发给了第叁方,于是通过集体诉讼的形式将苹果公司告上法庭,苹果公司已同意支付9500万美元达成和解。

  每台设备20美元和解金

  从iPhone 4S开始,苹果将Siri语音助手植入手机中,只要用户说出“Hi,Siri”就能将其唤醒,通过语音来操作手机。但随时待命的语音助手,需要一直将麦克风运行,才能在用户说出“Hi,Siri”时迅速执行命令。

  这就让用户怀疑,在没有说出“Hi,Siri”时,手机是否也在监听呢?2019年7月,一位苹果公司的承包商向英国《卫报》透露,在帮助苹果公司处理Siri数据时,我们时常会听到机密医疗信息甚至涉及非法交易的信息,而这是他们公司为Siri语音助手提供质量控制或“评分”工作的一部分。这些录音还附带显示位置、联系方式和应用程序数据等信息。当年8月,部分美国用户对苹果发起集体诉讼,其中几位原告认为,自己与医师的隐私对话、与朋友的对话被Siri录音,并被用于广告推送。

  原告表示,苹果设备我们时常会在用户无意间激活Siri后记录下他们的私人对话,并将对话的内容透露给广告商等第叁方。例如,有两名原告称,他们在对话中提到了AJ运动鞋和连锁餐厅橄榄园,随后就被推送了这些品牌的宣传广告。另一名原告称,他和医师私下讨论某品牌的治疗方案后,也被推送了有关广告。

  为此,苹果公司表示愿意与原告方达成和解并支付9500万美元。根据和解方案,自2014年9月17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在美国购买并使用搭载Siri的苹果设备的消费者,每台设备可获取20美元和解金,每人最多领取5台设备和解金。苹果公司还表示,他们已经删除了在2019年10月前收集的与Siri相关的个人音频记录,并承诺将不会在未来收集任何此类数据。

  这份和解协议于当地时间2024年12月31日提交至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联邦法院,需要获得法官的批准方可生效。该案的律师提议于今年2月14日举行法庭听证会,以审查和解条款。

  报道提及,苹果公司2024财年净收入达到937.4亿美元,9500万美元仅相当于该公司9小时的收益。另外,原告律师可能要求从和解基金中拨款最多2960万美元来支付他们的款项和其它开支。

  苹果的隐私宣言

  苹果公司称,外包公司靠这些录音来评估Siri的服务品质。不过,苹果并未明确告知用户被录音和分析的情景,好比是真人在分析还是机器在分析,这些录音行为也木有排除用户无意中触发Siri的情景。

  但一直以来,苹果以保护用户隐私为产品最大的优势卖点。苹果公司曾为保护用户隐私打出宣言:“在iPhone里发生的,就只会留在iPhone上。”此前,谷歌和Facebook都因处理用户信息不妥而被罚款。

  苹果总裁库克曾抨击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滥用用户数据,并称苹果与这些企业最大的不同是苹果的商业模式其实不是基于广告。报道指出,围绕Siri的指控与苹果公司长期以来“保护客户隐私”的承诺相抵触,库克屡次强调隐私是“基我权”。值得强调的是,苹果公司在同意和解的同时,否认存在任何不妥行为。

  不过,随着美国对科技巨头平台掀起更加严厉的审查,苹果在未来或许也很难不受审查波及。更何况公司的收益模式已经发生改变,随着未来服务业务收入的不断增长,苹果势势必更多地通过针对用户数据的精准分析来为其推送服务。

  此前多家科技媒体曝出,苹果用户通过iPhone的FaceTime功能拨打电话后,不管对方是否接听,只要在群组功能中加入自己的号码,就可以听到对方手机麦克风传来的声音。这意味着,任何人都能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偷听对方谈话。

  为此,苹果修复了其FaceTime视频通话服务中的隐私问题,同时表示对FaceTime服务进行完全的安全审核,并对FaceTime应用程序和服务器进行了额外的更新,以提升安全性。

  维护权益难在哪

  近年来,很多科技公司频繁因侵犯用户隐私问题面临诉讼。2023年,亚马逊及其子公司曾支付超过3000万美元,以和解针对其Ring门铃摄像头及Alexa语音助手侵犯隐私的指控。另一起针对谷歌语音助手的类似诉讼正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联邦法院审理,原告代理律师和“苹果案”律师来自同一律师事务所。

  其实,很多国内用户也曾反映自己在聊天中提到某款商品,购物车或平台很快就会发生相关推荐,但苦于没有明确证据举证。这种情形究竟是“偷听”还是基于“算法”的“精准推荐”服务?

  互联网专家李铁军介绍,不只是语音助手,我们日常遇到可能泄露隐私的渠道还有很多,一些软件会违规调用麦克风录音,一些公司还可能对敏感数据的“脱敏”不到位,还有部分硬件设备也会内置“后门”,而正规设备,也有被黑客攻击的可能。

  但消费者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查明隐私泄露渠道非常困难。李铁军表示:“好比在跟朋友对话,然后突然就在广告中发现和自己对话有关联的一个广告信息,以前还有一些厂商分析过,发现过类似的危险是有证据的。泄露渠道太多了,压根就找不着究竟是哪一个地方的问题,回溯泄露究竟是啥造成的,成本极高,而且可能压根就无从下手,你不晓得是哪个渠道出去的。”

  长期关注互联网问题的法律人士董毅智介绍,语音助手、 人工智能 作为全新技术,用户很难知晓自己的权益哪里受损、被谁侵害,也很难取证,这给诉讼造成难题。集体诉讼,也就是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应该可以在消费维护权益领域施展相关作用。

  董毅智说:“作为普通用户,他没有这些精湛的能力,不管从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我们无法取证,甚至整个流程怎么去保护相关的证据?怎么让自己的证据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是非常难的。第贰点从成本的视角,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代表大多数人去维护权益的情景下,怎么承担成本,谁来承担成本?”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iPhone】  【俄罗斯】  【苹果公司】  【安全局】  【CEO】  【跨境电商】  【商务部】  【没想到】  【中国企业】  【贸易壁垒】  【FSR】  【《外国补贴条例》】  【欧委会】  【无人机】  【投资类】  【爱尔兰】  【2024】  【内外贸一体化】  【统一大市场】  【外资企业】  【外资准入】  【负面清单】  【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