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将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完善节目类视听内容管理,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另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今年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推动微短剧与千行百业结合。这些举措对推动微短剧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微短剧+”未来可期。
“很上头,根本停不下来”是许多人看微短剧的感受。微短剧不仅在年轻人中流行,在中老年群体中也广受欢迎。根据艾瑞咨询《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人民币。可以看出,微短剧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潜力巨大。
可是,微短剧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发展进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流量造成的巨大诱惑和利益裹挟下,部分制作机构通过拜金、炫富等制造爽点,刻意以“霸总”等字眼吸睛引流,编造出类似20岁霸道总裁爱上50岁保姆的荒诞情节,诸多行业乱象由此发生。另外,“老年人陷入微短剧消费陷阱”“微短剧收割有点年纪的人”等诸多问题也引发关注。
影视资源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如果对短视频漠不关心,任由市场野蛮生长,将给社会造成负面价值导向,腐蚀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和正能量,行业也不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去年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生效,明确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流传。去年10月31日和11月22日, 广电 总局网络视听司先后发布针对中老年题材和“霸总”题材微短剧的管理提示。抖音、腾讯等平台也屡次发布公告,对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违反公序良俗、恶俗“擦边”等违规内容的微短剧,和相关违规账号、小程序进行治理。今年将要制定的《微短剧管理办法》,势必对微短剧进行更加精准的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的同时,也要在繁华发展上下功夫。根据“微短剧+”行动计划,2025年 广电 总局将深入组织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继续推进“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启动“跟着微短剧学经典”“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微短剧里看非遗”等创作计划,实现在细分领域推出300部左右具有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的关键微短剧,缔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尖的优质微短剧。
“微短剧+”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微短剧构建出广阔的赋能空间。通过与文旅、游戏、教育、科技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微短剧将拓展其应用场景和价值空间。例如,“微短剧+文旅”模式已取得成功实践,推动了一批实体取景地“出圈”。
作为文艺创作的新风口,微短剧不仅要有大流量,更需要有正能量,要坚持向上、向善、向美的创作导向,多创作一些有益有趣的微短剧作品,丰富 老百姓 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越来越多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宗旨的正能量微短剧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微短剧市场的繁华健康发展,也需要政府、制作方、平台、观众等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