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安徽证监局发布处罚通知,庄澜、熊菲和尹立新3人因在 金种子酒 (600199)大股东引入战略投资者进程中,通过内幕交易获取利益近1600万元人民币,而受到近4800万元的处罚。
处罚通告中提到的入股,是华润集团全资控股的华润战略投资有限公司(下称 “华润战投”),通过协议转让,获得了 金种子酒 大股东阜阳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49%的股份。
2022年2月,双方达成协议。由此,阜阳国资持有 金种子酒 大股东51%的股份,华润集团持股49%。2022年 金种子酒 管理层逐渐完成更替,来自华润集团的管理层执掌了 金种子酒 的具体运营。
大约三年后,华润集团的这笔投资咋样了呢?
2024年前三季度, 金种子酒 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9%;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收入-1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了185.5%。在上市 白酒 公司中, 金种子酒 收入增速倒数前三,净收入增速直接倒数第壹。
其实,华润集团进入以来, 金种子酒 没有盈利过。2022年,华润管理层逐渐到任。作为过渡的一年,这一年 金种子酒 的营业收入为11.9亿元人民币,同比略降2.1%;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收入-1.9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了12.5%。
管理层到位,内部调整完毕,新来的华润集团管理层可以大干一场了。2023年, 金种子酒 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实现归母净收入-2207万元人民币,虽然还是没能开脱亏损,但减亏明显。
可惜的是,这种反弹迹象只延续了一年,进入2024年, 金种子酒 再度掉头向下。
新来的管理人员其实不是没有对 金种子酒 进行“大马金刀”的改革。以2022年报为例, 金种子酒 介绍,公司以“组织重塑”为抓手,重建了组织架构,梳理了制度、完成业务流程再造。
在重点工作营销上,确定“事业部+大区+销售部”模式,并完成品牌组合战略,聚焦“3+3”核心产品的细分大单品操作策略。
从具体的渠道建设来看, 金种子酒 谈到,借助华润渠道优势,积极探索啤白渠道融合模式,加快大商优商的开发引进工作;基本完成合肥、阜阳两重点市场渠道布局, 安徽省 及环安徽四省一市新增经销商近100多名。
不知是否与公司明确的“大商优商”策略有关,《财中社》发现, 金种子酒 的经销商总量是在下降的。2022年末,公司省内和省内经销商分别为215家和82家, 安徽省 内净减少136家,省外只净增加了7家。
2023年 金种子酒 经销商重新增长,年末公司省内和省外经销商分别为276家和196家,分别净增加61家和114家。正是省外渠道成倍增长,2023年 金种子酒 省外收入翻倍增长突破2亿元人民币。
渠道的快速增长推动 金种子酒 收入增速重新回正。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省内和省外经销商分别为301家和217家,虽然继续增长,但此时已经不能推动收入的增加了。
如今, 金种子酒 的高管中,许多人都有华润工作经验。公司董事会中,除3名独立董事外,共有7人,何秀侠、赵伟和魏强3人均来自华润集团相关公司。
3人的共同经历是都有华润啤酒背景。顶级管理人员更甚,除了公司董事金彪兼任董事会秘书外,其余5人全部来自华润集团,具体而言,都具有华润啤酒的从业经历。
其中,公司董事何秀侠任职总经理,金昊担任财务总监,也就是 金种子酒 的二把手和三把手都由华润集团背景的人员担任。
华润集团是在2022年入股 金种子酒 大股东的,公司派驻进 金种子酒 的管理人员也大多聚焦在这一年。相对 金种子酒 高管之前的薪水,入职后,华润集团背景的高管们工资本就不低,2023年更是翻倍增长。
先从总数上看,根据 东方财富 Choice统计,2021年 金种子酒 高管薪酬合计为344.1万元人民币,2022年即华润集团入住的首年,高管工资合计达到659.3万元人民币,基本翻了一倍。2023年高管们的薪酬继续接近翻倍增长,合计薪酬达到1279.4万元。
以 金种子酒 董事、总经理何秀侠为例,任职 金种子酒 二把手之前,何秀侠主要经历都在华润啤酒,担任其安徽、河南等区域市场的一把手。
担任 金种子酒 董事兼总经理后,何秀侠的年薪为94.6万元人民币,他的上一任-同样担任董事、总经理的张向阳,年薪只有33.2万元。这意味着,何秀侠的年薪一下子较前任增长了1.8倍。
2023年,何秀侠的年薪增长至约305万元人民币,在已经近两倍的增长后,又增长了2.2倍。这时,何秀侠的年薪已经是前任张向阳的8.2倍了。
作为对照,2023年上市 白酒 公司中,只有 口子窖 一家的总经理薪水超过了 金种子酒 的何秀侠。
2021年, 金种子酒 高管中,没有一人的年薪超过40万元。2022年易主后,9人薪水超过40万元。2023年,9人年薪在50万元以上,其中4人的薪水超过百万元。
业绩增长,高管涨工资无可非议。但自华润集团入股 金种子酒 大股东以来, 金种子酒 就没有实现盈利,一直处于亏损中,公司高管们的薪水还在成倍增长,这是否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