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 杭州市 余杭蕙兰未来科技城小学推行的“作业熔断机制”引发烧议。
此前据都市快报报道,余杭蕙兰未来科技城小学一教师称,“我们这学期就执行夜晚9点作业熔断机制,学生夜晚9:30以后务必睡觉,低年级学生确保每天9-9.5小时睡眠时间,高年级学生每天达到8.5-9个小时睡眠时间(8:00左右上学)。有一点我们还很骄傲,在确保熟睡的条件上,我们学校四门学科都在区内遥遥领先。”
2024年1月7日,界面新闻联系到该校校长俞珺。她表示,因工作忙碌暂无时间接受采访。
何为作业熔断机制?作业熔断机制是在把握作业量的条件上,为学生设定一个作业时间的上限。一旦学生做作业超过这个时间点,就务必立即停止,且未完成的作业无需第贰天补做。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通过缩短作业时间来保障学生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从而增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其实,早在2021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公告》,明确要求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就寝时间和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同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又再次强调,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另外,界面新闻注意到,在践行“双减”政策的道路上,上述学校的“作业熔断机制”只是众多尝试中的一员,中国已经有多个地区的多所学校先后探索并实施了这一机制。
2021年9月,安徽阜阳清河小学实施作业“超时熔断制度”:作业只要超过夜晚9点,或总用时超过60分钟,务必停止,且不用补做。另外, 江苏省 多所中小学、广西 南宁市 桂雅路小学和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的部分学校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作业熔断制度,旨在为学生作业减负。
作业负担下,家长与教师间的角力
“陪着孩子写作业到夜晚10点甚至凌晨是多数情况。”一位二胎宝妈刘李林告诉界面新闻,自己常为孩子作业问题感到头痛。
刘李林是河北人,她的小孩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在面对作业这个事上,她形容自家孩子:“拖延”。
“他本身写作业很慢,班级其它小朋友可能在课堂上已经完成老师当日布置的作业了,而他每次也得带个作业‘小尾巴’回家。”当前的刘李林刚生完二胎。月子期间,大儿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由她看管。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了。”刘李林称,上周六日,老师只布置了两张试卷。而在这周二,老师布置了两张试卷外加一份抄写,还需要我们家长监督背诵,“我认为周一至周五,应该少给孩子们留些作业。”
谈及作业熔断机制,刘李林期待能够在孩子所在学校推行,进而减少家长和学生负担,但不免也担忧孩子成绩是否会受此影响。
界面新闻注意到,因觉得自家孩子作业繁多,家长投诉老师这一现象屡见不鲜。张然自去年入职以来,已遭遇过三次因作业量问题被家长举报的情景。
张然是河南人,去年通过招教考试进入 广东省 江门市 某所公立中学,担任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很难明白,我单科的作业留得非常少了,一共才九道题,而这对于初中生而言,实际上就是远远不够的。”
张然指出,家长在未与自己交流并了解孩子作业详细情况的条件下,仅凭练习册中三页的作业量就进行了投诉。“实际情况是,其中的阅读题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而孩子在晚托时段并未动笔。”张然的语气中难掩无奈,“我目前负责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沟通已属不简单,没想到与家长的沟通更是难上加难。他们似乎认为举报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在发现举报能快速得到响应后,更频繁地使用这一方式。”
“原本两个班级的作业都是统一的,但鉴于该班级家长的表现,我不得不一再减少这个班级的作业量。”张然认为,减少作业量对学生来说其实其实不是是好事,需要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而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其实,因家长觉得教师布置作业过多而选择投诉和公开在网站留言的事例有许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投诉的学生爸妈各有不同,不排除有的是希望学校少布置,别人少做自己多做。还有一个因素是,学生条理不同,有的学生觉得作业不多,有的却很晚完成,学校统一布置作业众口难调,而布置弹性作业,家长也不愿意,认为中高考一张试卷,自己的小孩为啥要做难度低的试卷。其根源还是单一分数标准。”
减负不应从“量”上发力
“减负是个专业问题。”河南郑州某小学校长王瑜告诉界面新闻,其所在学校并未推行“作业熔断机制”。“作为一线工作者,我想说,作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仅仅从量上要求,其实其实其实不完全。”
王瑜指出,要减轻同学的作业负担,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作业设计的双重优化,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常受限于师资力量的强弱和整体教育环境的状况。同时,在实际执行进程中,还会遇到诸多挑战与困难。
对此,王瑜强调,首要问题在于学校教学管理的专业性不足,造成作业的设置与指导趋于表面化,仅能偏重于数量上的要求,却忽略了学生完成作业时间的个体不同。因此,要从根本上处理问题,务必从教育全面的宏观层面着手,涵盖教师的专业培训、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进。
“其次,教学工作的深化离不开专业研究。”她进一步指出,一线教育工作者普遍面临研究时间不足与指导的匮乏,同时,学生学业成绩虚实不定且学生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因此,也只能从作业量上为切入点开展减负讨论。
王瑜还认为,社会广泛关注同学的学习时间和作业时间,但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教师时间分配、学校时间管理和学校事务的处理却鲜有关注。因此,教育质量这一更为核心的问题实际上并未得到充分的注意与研究。
值得强调的是,界面新闻采访了多位来自不同省份(包含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她们均向界面新闻表示,尽管所在学校并未推行“作业熔断机制”,但都会对同学的作业安排进行合理考量。同时,她们也提到,大部分学生都会参加校外辅导班。
湖南省 长沙某二年级小学老师苏鑫告诉界面新闻,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合理情境下,我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布置一些作业。“原则上,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但还是会布置一些,有的是在课堂上完成一半,然后回去再做一些练习。”苏鑫说。
苏鑫表示,学校并未正式推行“作业熔断机制”,可是,如果家长在夜晚通过私信反映孩子作业负担过重,难以完成,那么孩子可以选择不再继续做作业。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如果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后就不再做作业,他们可能会故意拖延到很晚,然后直接放弃完成作业。
“是否真的造成学生作业负担加重?需要具体分析每个同学的情景。有些学生动作迅速,在下午五点钟放学前就能完成所有作业。然而,有些学生动作较慢,可能无法完成。而这些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放学后,可能还需要参加课外培训等活动。等他们参加完培训再开始写作业,有时甚至会写到夜晚九、十点钟。”苏鑫说。
北京市 通州区某小学的老师张佳佳也向界面新闻透露,尽管其所在学校并未正式实施“作业熔断机制”,但会灵活考虑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她解释道:“如果孩子因身体不适未能完成作业,家长会出具一份情况说明,次日提交给老师。”
张佳佳进一步说明,许多学生其实能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但也有一些学生会将作业带回家继续完成,而学校大部分学生都会有夜晚参加校外辅导班的情景,造成时间紧张。她补充道,实际上极少有学生真的无法完成作业,因此现在老师们也倾向于少布置作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学生作业负担加重的根本在于当前尚未构建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熊丙奇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虽然加强同学的作业管理和睡眠管理是重要的,但在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的评价体系下,同学的学业压力仍然严峻。
界面新闻观察到,尽管近年来我国在提升普职比例及扩大中职结业生升学途径方面已取得进展,但在中考阶段,众多家长仍对普职分流持有焦虑情绪。
“而发生这一问题的根因是还未建立起与一般高考平等的职教高考制度, 从而未能为接受普通教育和 职业教育 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升学机会。”对此,熊丙奇认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路径选择。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此前也曾公开讲话表示,中国需要新的教育哲学,需要本质的教育制度变革。实行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变革,实行“源头减负”,而不是仅仅在学校和家长层面做“末端减负”。
“如果没有顶层的制度改革,考试制度、升学制度、评价制度不改,让老师和学生去改,这不现实。”杨东平称,如今的过度教育,是以提前教育和过度操练为主。现在要从源头上减少课程数、学时数,大幅下降教学难度、考试难度。
“从源头上减负,还要推行小学的全科教师模式,改善教育生态,增进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多元化。”杨东平表示。
在实际执行层面,熊丙奇也表示,要完善分类考试改革,加快推进普职融通发展。
“具体来看,不仅要让高职院校参与分类高考,还需要推进让职业本科、应用本科,和综合性院校的部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专业,也参与分类高考,即扩大采用职教高考的职业院校范围。另外,把扩大参与招生院校范围的职教高考向所有普高学生、中职学生平等开放,关注考察学生在高中期间,选择技职课程的情景和同学的技能素养。这将有力地推进普职融合,引导普高开设技职课程,并鼓励学生选择。”熊丙奇说。
熊丙奇表示,职教高考对学生技能的考察,应实行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结果性评价,即关注学生学习技能的过程、体验,而非进行一次性技能测试。这种技能测试会造成职教高考也出现应试化倾向。
*应文中采访者要求,所有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