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增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7方面25条措施,旨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增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这份政府投资基金顶层设计规划大大提振了 创投 行业信心。
近年来,在一些成功案例的示范带动下,政府投资基金成为各地政府的标配工具,已形成超4万亿元规模资金量。在业内人士看来,指导意见适时推出,对化解政府投资基金高速发展进程中积累的多重问题,提供了自上而下的“解题思路”。
化解发展问题
10余年来,政府投资基金遍地开花。多地相继设立百亿元级甚至千亿元级政府投资基金,部分区县、甚至个别街道乡镇也开始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截至2024年6月末,政府投资基金数量超2000只,管理规模约4.5万亿元人民币。
政府投资基金高歌猛进。尤其是 创投 行业,越来越依赖政府投资基金出资。IT桔子数据显示,2024年,投融资市场中拥有中央和地方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成为主流投资方。前三季度,前5名投资机构中,有3家为国资机构。其中,深 创投 出手投资20次,中金资本出手投资14次,山东财金集团出手投资11次。
整体来看,政府投资基金在撬动社会资本、弥补市场缺陷、增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施展了积极作用。不过,政府投资基金也面临成长的苦恼,存在定位和投向高度重叠、撬动社会资金有限,和引导作用欠安等诸多问题。
东方富海老总陈玮说,指导意见对化解政府投资基金高速发展进程中积累的各类问题,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解题思路”。
实施分类管理
指导意见提出,政府投资基金应明确基金定位,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施展作用的薄弱环节,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针对不同类型基金,实行不同化管理制度。指导意见提出,对创业投资类基金可适当提高政府出资比例、放宽基金存续期要求、延长基金绩效评价周期;对产业投资类基金,则应根据产业类型、阶段、分布特点合理设置管理要求,突出支持重点。
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何杰说,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职责分工,对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卡脖子”技术攻关等领域,能更好地施展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供专项资金统一组织实施,避免重复投入。
指导意见提出,规范政府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强调政府投资基金与民营机构进行错位竞争,防止与民争利,回归政府投资基金的定位,溯本归源。陈玮说,这一提法,有益于营造良好的基金生态。
解决运作堵点
为解决基金经理不敢投、不敢退、怕担责等诸多问题,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从顶层制度层面为基金及管理机构“松绑”。
指导意见提出: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鼓励取消政府投资基金及管理人注册地限制;优化政府出资比例调整机制,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从三方面优化退出机制,提出政府出资退出时,应根据章程或合伙协议约定的条件退出,鼓励发展S基金、并购基金等。
“这有益于优化基金发展环境。” 中信建投 证券非银行金融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说,上述政策一方面能净化市场动机,落实 统一大市场 要求;另一方面,有益于破除地域壁垒,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投资信心,护航基金稳健长效发展。
何杰还说,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从产业培育导入、社会资本撬动、投资退出“再循环”等多角度综合衡量,系统性构建政府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政府投资基金真正成为耐心资本的引导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