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猪价冲高、成本下降,为生猪行业的收益改善奠基了基础。
“猪茅” 牧原股份 (002714.SZ)2024年生猪销量(7160.20万头)和收入(1362.25亿元)均创新高,在完成出栏目标的同时再次锁定千亿营业收入;身为养殖龙头的 温氏股份 (300498.SZ)在2024年不仅实现结束亏损实现盈利,其还预计营业收入第壹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
在渡过漫长的亏损周期后, 牧原股份 、 温氏股份 仍稳居行业前三,在“后猪周期”时代稳健发展。奋起直追的还有新希望(000876.SZ),在猪价回暖、优化成本之下,其去年实现1652.49万头的出栏量和267.58亿元的销售收入。
与巨头们一样,腰部的养猪“稳健派”在2024年不再猛上产能,取而代之的是降本增效,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以期望能在微利时代中更好存活。
不过,在这一轮猪周期里,有巨头濒临破产,也有昔日黑马“失蹄”。作为“重整派”的正邦科技(002157.SZ)、 天邦食品 (002124.SZ)、 傲农生物 (603363.SH)近年来不断剥离资产、整合资源,选择轻装上阵以望东山再起。
在卖“子”回血和猪价回暖的双重作用下,处于预重整阶段的 天邦食品 预计2024年归母净收入为13.60亿元~15.60亿元人民币,实现结束亏损实现盈利; 傲农生物 刚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借助重整契机缔造“饲料加工为基本盘,养殖和食品为辅”的产业格局;正邦科技在2024年三季度结束亏损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2025年将冲击700万头的出栏量。
展望2025年,随着养殖产能的恢复及规模化的普及,猪价波动区间或进一步收窄。 卓创资讯 生猪分析师李晶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2025年整体猪价水平会低于2024年,但整体价格变动幅度会较2024年有所收窄,可能更偏向于低位振荡的水平。
行业微利仍将是主旋律,“稳健派”和“重整派”又要如何应对?
“稳健派”:降本增效主动缩表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已从数量增长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 牧原股份 董秘秦军在2024年5月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经历了2018年非洲猪瘟后的猪价暴涨,很多猪企都选择大幅扩产,跨界入局的新养猪人也屡见不鲜,期待能够成为暴富神话中“一头猪赚两千”的主人公。但随同无序扩张、非瘟常态化和能繁去化缓慢,猪价“寒冬”笼罩整个行业,史上最长猪周期改变企业家们的认知。
2018年的 牧原股份 还不是上市猪企的“老大”,彼时其一年生猪出栏量为1101.10万头,低于 温氏股份 的2229.70万头,排在第叁的是正邦科技,全年出栏553.99万头。
这一年底,农业农村部预计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提高至50%,而到2024年底,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预计超70%。
生猪养殖的生态格局在此期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量抗风险能力弱的落伍产能因不具备竞争力而逐步退出市场,在生物安全、成本管控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农场或企业,借助资本力量迅速崛起,形陈规模化;而上市猪企的排名也在经历猪周期的洗礼后重新洗牌。
2024年养猪“三巨头”的生猪出栏量过亿, 牧原股份 凭借7160.20万头一马当先, 温氏股份 和新希望分别达到3018.27万头和1652.49万头。
展望未来,《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
随着规模化发展,业内普遍认为,生猪行业将长期处于猪价波动不明显的微利状态,“不赌周期”成为行业共识,而降本、提质、增效,成为上市猪企厚积底气,行稳致远的“必修课”。
2024年,上市猪企降本成效明显, 牧原股份 、 神农集团 (605296.SH)、 温氏股份 、 天康生物 (002100.SZ)等养殖成本已降至14元/公斤以下。
“饲料价格下降贡献了养殖成本下降的50%左右。” 牧原股份 在2024年三季报业绩会上透露。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豆粕价格和玉米价格分别跌超24%和16%。
神农集团 副总裁顿灿同样在接受包含时代周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提到,原料成本对于养殖成本影响较大,“说实话,以前基本以产定销,供应链采购策略也非常粗糙,时常因信息差造成采购决策失误,吃了很多高价原料的亏。”
除此之外, 神农集团 老总何祖训认为,猪群健康、高效运营、产业一体化生猪养殖行业的竞争核心。因而,提升生产指标(提高PSY和仔猪健康度,降低料肉比、断奶仔猪成本等),和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同样成为猪企降本的行径。
除了降本增效,减负也是“稳健派”们2024年的工作重点,暂停新产能建设,将募集资金转向维持公司运营成为企业最佳选择。
去年以来,多家上市猪企公告终止养猪项目: 东瑞股份 (001201.SZ)终止5.50亿元楼房养猪项目、 牧原股份 终止7个猪场建设项目、 温氏股份 终止2个湖北养猪项目、 金新农 (002548.SZ)终止2个生猪养殖项目……仅终止上述项目,上市猪企便有超10亿募集资金用来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公司经营策略已转变为稳健增长,长远来看资本开支将显现下降趋势,未来具体资本开支规模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及经营情况进行调整。” 牧原股份 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随着生猪价格上涨、养殖盈利增加,头部猪企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生产经营状况普遍好转。2024年前三季度,21家以生猪为主要业务的上市企业合计盈利265.50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同期亏损190.40亿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述猪企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5.70个百分点至60.80%。
“重整派”:整合资源东山再起
2018年的行业“老三”正邦科技,凭借着扩张,生猪出栏量一度在2020年跃居行业第贰。但激进扩张的正邦科技没能熬过猪周期底部,在2022年启动预重整程序。历时一年多借双胞胎集团之力“重生”复产,2024年的出栏量达414.66万头。
迎来“白衣骑士”的正邦科技,不断剥离资产、整合资源,也成为2024年“重整派”猪企发展的缩影。
在非洲猪瘟之后的行业景气周期里, 傲农生物 凭借快速扩张的养猪规模,一度被冠上“养猪黑马”的称号,但同样未能避免猪周期下行行情引发的生存困境和资金危机。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 傲农生物 不仅提前出栏生猪,还主动关停部分效率低下猪场,但在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仍逃不了被债权人申请预重整的宿命,成为继正邦科技后第贰个被申请预重整的上市猪企。
相同的是, 傲农生物 在产业投资人的支持下顺畅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重整计划显示,公司将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合计转增17.35亿股股票,全部用于引入重整投资人及清偿债务,并且拟剥离资产委托设立信托计划,对应的信托受益权将作为清偿超过 2000万金额普通债权所需偿债资源的来源之一。
“重整中将处置低效无效猪场,退出北方市场,深耕福建、江西等市场。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仔猪和育肥业务比例,形成有弹性的业务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 傲农生物 称,未来将主要开展“公司+农户”的轻资产育肥模式,未来占比将达到80%。
除此以外, 傲农生物 称,将把握重整契机,形成以饲料加工为基本盘,以养殖和食品为辅助的产业格局,坚持稳健经营、稳步推动产业纵向一体化,通过重整投资人各方面的支持和赋能,实现经营优化和升级,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及持续经营能力。
与上述两者不同, 天邦食品 是第壹家主动申请预重整及重整的上市猪企,也借着猪价回暖的行情逐步“回血”。
此前为了“自救”, 天邦食品 先后通过出售资产等多种方式补充资金流:先是2021年出售了生物制品业务和大部分饲料业务,后是2022~2024年频繁转让转让史记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大部分股权回笼资金。
虽然 天邦食品 尚未迎来重整的“白衣骑士”,但仍在积极谋求前途,盘活资源。
2024年12月,厦门建发、 正虹科技 及 天邦食品 在饲料合作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厦门建发将依据 天邦食品 的切实需求,向 正虹科技 提供原料,由 正虹科技 负责加工成饲料后供应给 天邦食品 。未来, 正虹科技 和 天邦食品 还计划通过天邦下属的“嗨客猪管家”托管业务,共同运营湖北和湖南的闲置猪场,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
随着猪价回暖, 天邦食品 不仅在2024年实现结束亏损实现盈利,而且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底的86.73%骤降至73.85%,成为靠自身减负最快的“重整派”。
2025年行业盈利能力迎来考验?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12月,本是腌腊旺季猪价却持续低迷,单月头均养殖利润已锐减超百元。
“大家预期今年2、3月份猪价会很低,为了预防风险,就提前在去年12月份卖掉,小体重能卖也卖了。”有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根据李晶提供的数据,截至本周全国生猪出栏均重为123.50公斤,较2024年12月初下滑了2.49公斤。对于减重出栏的原因,其认为一是猪企对2025年整体行情其实不看好,所以把后期的部分生猪提前卖掉,二是西南地区的腌腊需求会将一部分大猪消化掉,同样会造成交易均重显现下滑。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80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104.6%,属于绿色区域,但也已接近临界值。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25年生猪出栏量预计小幅增加,猪价可能较2024年有所下降。
“2025年猪企要稳产增效,及时淘汰落伍产能母猪,顺时顺势出栏,全年的管理中心要放在控成本、提效益上,在总需求量稳定的条件下,盲目扩产势必会给企业经营造成较高的市场风险。”朱增勇认为,随着我国猪肉消费需求进入平台期,生猪生产的总需求量稳定,因此降本增效、减少产业链环节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将是企业未来需要研究的关键。
大举扩产负担太重,降本细抠分厘。在此境地下,甭管是“稳健派”还是“重整派”,面对2025年进一步加剧的收益考验,数智化创新成为将来的养猪务必项。
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2024年10月的李曼养猪大会上,很多国内大型养殖企业身影渐渐消失,参展的企业展位也变小了,门可罗雀。与之相反的是,某猪场管理软件的路演现场人山人海,很多观众拍照学习,“智能养猪”“数智化转型”成为热词。
在2024年初, 牧原股份 老总秦英林就提到,行业务必靠技术驱动而非投资拉动。“要把之前的投资拉动变成靠技术、靠创新、靠智能化,与当代科技进步相结合。这是我们为啥现在要做数字化、智能化的养猪。”
2024年, 牧原股份 进一步在技术创新方面发力。 牧原股份 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基于生猪养殖的业务场景,研发智能养猪装备,通过分析各项智能化装备所收集的采食量、温度、湿度、猪病等数据信息,建立起智能养猪系统,让养猪更加标准化,更简单,帮助没有经验的人把猪养好。
河南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冬曾透露,利用智能巡检机器头均成本可降低32.25元,目前牧原部分优秀养殖场完全养殖成本已经降至12元/公斤以下。 牧原股份 表示,在不考虑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景下,公司希望2025年能阶段性达到12元/公斤的成本目标,并围绕600元降本空间进行技术创新。
数智化也是新希望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不过,在新希望董秘兰佳看来,企业不能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所有数智化最终都是为业务服务,务必要和业务紧密结合,并达到非常明确的生产作用或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