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大宗周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发布,带来哪些影响?大宗商品供应链今年将呈现四大趋势

【供应链】-大宗周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发布,带来哪些影响?大宗商品供应链今年将呈现四大趋势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2 6:02:45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供应链】 【统一大市场】 【大宗商品供应链

《全国 统一大市场 建设指引(试行)》发布

  1月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推进全国 统一大市场 建设有关情况,并向社会全文公开《全国 统一大市场 建设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旨在强化对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 统一大市场 建设的正向引导和负面约束。《指引》的发布为各地进一步规划市场建设“路线图”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宗商品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增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畅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优化市场环境的视角来看,《指引》规定各地区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目、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经营主体财产,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

  过去一年,“远洋捕捞”“逾额罚款”等逐利性执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各类经营主体的信心和安全感,无益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 人民网 近日撰文指出,“远洋捕捞”式违规执法的黑手务必斩断。“在此环境下,治理营商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尤为突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运成说,“值得注意的是,在贯彻执行上述规定的进程中,还需要各地政府出台相配套的措施,强化监管的一致性,让政策工具真正发生效力。”

  从增进要素流动的视角来看,《指引》提出各地区不得限制商品和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不得设置不得人心条件排斥、限制或禁止本地经营主体向外地提供商品和服务。“这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增进大宗商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提高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发生积极的助推作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

  从增进市场融通的视角来看,《指引》规定相关部门要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监管统筹,加快制定出台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宋向清认为,这将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提高市场的钱财配置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从激活 数据要素 潜能的视角来看,《指引》提出相关部门要加快完善统一的数据资源登记规则,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安全等标准体系,增进 数据要素 合规高效流通交易,建立健全 数据要素 收益分配制度。有业内人士表示:“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安全等标准体系是保障数据流通交易合规性的关键。通过统一的标准体系,可以消除地区间的不同和壁垒,增进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高效利用;同时,也为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充分发掘数据价值、创新业务模式提供了崭新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业内人士略表遗憾:“《指引》虽明确了全国 统一大市场 建设的方向,但并未对与之联系紧密的期现货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平台经济、数字化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详细部署。”

  商品交易市场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全国 统一大市场 的条件设施。只有建成期现联动、高标准、高信用的期现货市场体系,才可以有效推动国内和国际商品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希望在后续的修订中能够对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加以重视,尤其是在地方监管、融合创新方面加以引导和规范,鼓励各地施展资源天赋,通过高标准的平台建设,增进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通。”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2025年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显现四大趋势

  一、拥抱数字创新,强化人才储蓄

  数字化已成为供应链企业发展的着力点。企业需要运用数字化形成价值创造的能力,加快供应链创新升级,通过新能力、新渠道、新服务实现生态破圈和创造增长点。

  然而,数字供应链创新绝不是容易的技术升级。2024年全球供应链创新调查显示,成功的供应链创新需要三个关键要素:明确的愿景和战略、充分的人才技能储蓄,和高层的支持。这意味着企业在推进数字创新时,需要实施全面的要领,将人才发展、流程优化和生态系统协作统筹考虑。通过培训团队掌握AI、数据分析和新兴技术,企业可以建立一支为数字时代做好准备的员工队伍。

  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 人工智能 将在供应链中广泛应用,提升端到端的可见性和决策速度。企业将利用 人工智能 进行需求预测、库存调整和决策优化,以提升运营效率。另外,数据治理将成为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关键。通过数据治理,企业可以确保供应链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从而更快地预测需求、调整库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产业整合加速,亟待战略转型

  从多家供应链上市企业的年报中可以明显看出,企业正在从短时间获取利益思维转向长期战略思维。一方面,企业更加专注于长期供应链的弹性和效率。许多企业正在进行更顶级的供应链分析,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进行更高水平的供应链布局。另一方面,廉价供货商时代正式终结。企业意识到多样化服务和优化采购策略的必要性。在过去,供应链优化主要聚焦于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压缩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来减少支出。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成本降低其实其实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 利润能力。因此,供应链优化开始转向提高运营利润率,即通过优化供应链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

  这时,产业整合加速。头部供应链企业凭借其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风控能力和规模效应等优势,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兼并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而中小供应链企业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寻找不同化的发展路径。

  三、产融结合紧密,监管新政出台

  数字化转型促使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重心发生改变,从以往的借贷业务逐渐转变为聚焦产业资金流的优化。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不再只是容易的钱财融通,而是深入产业运营的肌理之中,通过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等方式,增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实现跨机构、多金融要素的无缝对接与整合,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的产业生态系统。金融机构将与供应链平台进一步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基于 区块链 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数字化仓单融资等,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

  2025年,随着数字化监管的加强,行业监管的影响力将更加凸显。一方面,针对金融风险集中的超范围经营、过分票据化和金融诈骗等许多问题,将实施更为严格的监察管理措施,确保行业经营的合规性。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广泛应用,监管职能部门也将高度关注技术应用进程中的危险,如 数据安全 、算法偏差等许多问题,保障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另外,业内专家表示,2025年将有一系列金融监管新政出台,保理、融资租赁等重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全国性监管政策可能会引发广泛讨论。

  四、建立灵活网络,提高整体韧性

  地缘政治局势、贸易政策变化和经济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正在给大宗商品供应链造成空前绝后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网络,包含替代采购、动态网络和政策灵活性等策略。同时配备智能系统以跟踪和应对跨境贸易的复杂性,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行。

  全球化扩张也造成了新的挑战。首先是竞争加剧,随着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的份额提升,一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其次是资源重新分配的问题,全球布局需要企业在人才、资金和管理资源上进行新的平衡。最后是合规风险,不同国家的监察管理要求给企业造成了额外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供应链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全球化战略。第壹要识别战略合作机会,甭管是在材料供应、设备采购还是服务外包方面,都需要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其次是供应链网络的优化,需要在效率、成本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后是组织韧性的提升,建立能够应对全球市场波动的组织能力。另外,借助自贸试验区开展易货贸易试点等政策机遇,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将积极拓展跨境业务,参与新型易货贸易,解决外汇结算难题。

“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已建成

  1月5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在重庆荣昌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正加速成果转化进程,赋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目前,该中心已建成全国首个畜牧单品种国家级 大数据 平台“国家级生猪大 数据中心 ”,建成全国最大生猪活体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生猪交易金额累计达1300多亿元人民币。

  生猪产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了解到,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农业领域首个、重庆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自2021年3月获批建设以来,不断推动体制机制迭代升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成果转化加速落地。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方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在生猪种业、绿色高效养殖、疫病防控领域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在成果转化方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创新创业平台,建成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培育科技型公司115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上市公司1家。

  该中心相关责任人介绍,下一步将迭代升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团队支撑,优化提升平台能级,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赋能产业发展。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