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2025年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呈现四大趋势

【供应链】2025年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呈现四大趋势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3 7:41:3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供应链】 【人工智能】 【大宗商品供应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抓紧缔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大宗商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条件,其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国经济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发生重要影响。展望2025年,认清发展趋势、抓住关键环节、增强基础研发,是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拥抱数字创新加强人才储蓄

  数字化已成为供应链企业发展的着力点。企业依托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 等技术,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进行精准收集、分析与应用。数字化手段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实现资产的数字化管理与评估,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企业需要运用数字化形成价值创造的能力,加快供应链创新升级,通过新能力、新渠道、新服务实现生态破圈和创造增长点。

  然而,数字供应链创新绝不是容易的技术升级。2024年全球供应链创新调查显示,成功的供应链创新需要三个关键要素:明确的愿景和战略、充分的人才技能储蓄和高层的支持。这意味着企业在推进数字创新时,需要实施全面的要领,将人才发展、流程优化和生态系统协作统筹考虑。通过培训团队掌握AI、数据分析和新兴技术,企业可以建立一支为数字时代做好准备的员工队伍。

  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 人工智能 将在供应链中广泛应用,提升端到端的可见性和决策速度。企业将利用 人工智能 进行需求预测、库存调整和决策优化,以提升运营效率。另外,数据治理将成为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关键。通过数据治理,企业可以确保供应链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从而更快地预测需求、调整库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产业整合加速亟须战略转型

  从多家供应链上市企业的年报中可以明显看出,企业正在从短时间获取利益思维转向长期战略思维。一方面,企业更加专注于长期供应链的弹性和效率。许多企业正在进行更顶级的供应链分析,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进行更高水平的供应链布局,而区域化、圈层化、本地化成为供应链布局的重要趋势。加强在本国及周围地区的供应链布局可以降低对远距离供应链的依赖,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如东盟等地区的经贸合作将更加紧密,有益于增进大宗商品在区域内的流通和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廉价供货商时代正式终结。企业意识到多样化服务和优化采购策略的必要性。过去,供应链优化主要聚焦于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压缩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来减少支出。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成本降低其实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收益能力。因此,供应链优化开始转向提高运营利润率,即通过优化供应链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

  这时,产业整合加速。头部供应链企业凭借其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风控能力和规模效应等优势,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兼并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而中小供应链企业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寻找不同化的发展路径。

  产融结合紧密监管新政出台

  数字化转型促使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重心发生改变。从以往的借贷业务,逐渐转变为聚焦产业资金流的优化。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不再只是容易的钱财融通,而是深入产业运营的肌理之中,通过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等方式,增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实现跨机构、多金融要素的无缝对接与整合,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的产业生态系统。金融机构将与供应链平台进一步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基于 区块链 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数字化仓单融资等,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

  2025年,随着数字化监管的加强,行业监管的影响力将更加凸显。一方面,针对金融风险集中的超范围经营、过分票据化和金融诈骗等诸多问题,将实施更为严格的监察管理措施,确保行业经营的合规性;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广泛应用,监管职能部门也将高度关注技术应用进程中的危险,如 数据安全 、算法偏差等诸多问题,保障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另外,业内专家提到,2025年将会有一系列金融监管新政出台,保理、融资租赁等重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全国性监管政策可能会提起广泛讨论。

  同时,供应链金融领域自身也将更加积极地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危险评估模型,运用 大数据 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和交易进行实时监控、风险预警和动态管理,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处置,确保行业运转的稳健性。

  建立灵活网络提高整体韧性

  地缘政治紧张、贸易政策变化和经济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正在给大宗商品供应链造成空前绝后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网络,包含替代采购、动态网络和政策灵活性等策略。企业需要配备智能系统以跟踪和应对跨境贸易的复杂性,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行。

  同时,全球化扩张也造成了新的挑战。首先是竞争加剧,随着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的份额提升,一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其次是资源重新分配的问题,全球布局需要企业在人才、资金和管理资源上做出新的平衡。最后是合规风险,不同国家的监察管理要求给企业造成了额外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供应链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全球化战略。首先是要识别战略合作机会,甭管是在材料供应、设备采购还是服务外包方面,都需要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其次是供应链网络的优化,需要在效率、成本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后是组织韧性的提升,建立能够应对全球市场波动的组织能力。同时,借助自贸试验区开展易货贸易试点等政策机遇,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将积极拓展跨境业务,参与新型易货贸易,解决外汇结算难题。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它们自身,也在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那些能够在这个进程中建立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在将来的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人工智能】  【数字技术】  【消费者】  【科技创新】  【博鳌亚洲论坛】  【埃森哲】  【受访者】  【任天堂】  【OpenAI】  【Balaji】  【Ramarao】  【ChatGPT】  【领导人】  【出口管制】  【世界经济】  【爱施德】  【合伙企业】  【手机分销】  【并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