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公司快评 - 金花股份及多名高管再次挨批 遏制-小错不断-现象亟待监管创新

【金花股份】公司快评 - 金花股份及多名高管再次挨批 遏制-小错不断-现象亟待监管创新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15 11:43:30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金花股份】 【小错不断


K图 600080_0

  每经评论员贾运可

  1月14日晚间, 金花股份 (SH600080,前收盘价8.02元,市值29.94亿元)发布公告称,因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公司及公司老总邢雅江、总经理兼代财务总监韩卓军、董秘孙明等三人被上海证交所予以通报批判。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年底直到今天, 金花股份 及老总邢雅江等人员,已经累计收到上海证交所、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处罚信息多达60条。公司这种“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的状态,不仅让公司内部治理问题袒露无遗,也引发了市场对现有监管手段威慑力的担忧。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透明度和权威的重要基石,但 金花股份 显然并未将其当作企业发展的根本准则。从财务信息错误、高估利润到未及时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再到挪用募集资金炒股,种种行为无不表明,公司缺乏严谨的内部控制和合规意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不仅干扰了市场秩序,也降低了监管对非法行为的震慑力。

  现有的处罚手段对类似 金花股份 这样的企业显然难以发生根本约束力。一方面,通报批判或记入诚信档案等方式虽然能对市场形成一定提醒,但对公司运营和股票价格影响有限。另一方面,现有监管手段的威慑力多集中于“大错”,如重大财务作假或恶性欺诈,但对连续性“小错”的处理力度偏弱,这使得一些公司在合规界限上游走,造成违规行为漫山遍野。

  因此,现阶段有必要对监管手段进行创新和完善。例如,可以借鉴信用评分体系,建立资本市场的企业信用积分制度。针对上市公司的信披违规、财务作假、关联交易等许多问题,明确扣分标准,当累计扣分达到一定警戒线时,监管层可启动强制退市程序。这种制度一方面能够让企业认识到“小错”也有大代价,强逼其改进治理;另一方面,也可为投资者提供更直观的危险警示指标,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信用积分制度其实其实不意味着“一刀切”的退市处理,而是通过量化的积分规则,逐步累积监管威慑力,其根本目的在于“救死扶伤”。对于积分接近警戒线的企业,可以增加问询、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并明确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如果整改无效或继续违规,才进入退市程序。这种递进式的惩戒机制既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也能强化市场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金花股份 的种种问题表明,仅靠通报批判或自律要求已不足以遏制部分企业的违规激动。通过引入更具威慑力和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好比信用积分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度。这不仅是对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保护,也是在加强监管与企业自律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金花股份】  【小错不断】  【2023】  【上交所】  【净利润】  【邢雅江】  【董事长】  【立案调查】  【祥源文旅】  【俞发祥】  【2022】  【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