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年内逾10家券商收监管罚单 - 涉及投行、经纪、衍生品等业务

【中信建投】年内逾10家券商收监管罚单 - 涉及投行、经纪、衍生品等业务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22 6:26:54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中信建投】 【湘财证券】 【衍生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燕青

  进入2025年,监管层对于券商等中介机构的非法行为维持高压态势。根据记者统计,年内直到今天已经有 中信建投浙商证券 、第壹创业等10多家券商及旗下营业部等收到监管罚单。

  1月10日, 中信建投浙商证券 、平安证券、第壹创业、国盛证券一营业部均被采取行政监管举措。上述券商被点到的问题涉及场外衍生品、经纪、资管和投行业务。

  据北京证监局披露,经查, 中信建投 衍生品业务、经纪业务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内控管理不完善。北京证监局表示,这反映出该公司合规管理覆盖不到位,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对 中信建投 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因场外衍生品业务被点名的还有 浙商证券 ,其业务违规主要跟收益互换业务有关。浙江证监局对该公司采取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的行政监管措施。朱某洁作为业务部门责任人、李某作为直接责任人员、柳某婷作为参与人员,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要求接受监管谈话。

  投行业务方面, 东吴证券 因涉及国美通讯、紫鑫药业定增违规被重罚。1月8日晚, 东吴证券 公告称,公司收到行政处理决定书,因在国美通讯、紫鑫药业两个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中未勤勉尽责,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罚没1336万元人民币,涉事人员也被处以警告和罚款,合计罚没金额超1500万元。

  还有券商因投行业务内控不严而收罚单。1月2日,四川证监局公告对宏信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宏信证券存在多项投行业务内控问题,包含投行内控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利益冲突审查流程不完善、质控部门对投行项目尽调底稿把关不严等。

  证券经纪业务也是监管层关注的关键。平安证券1月10日被出具警示函。据深圳证监局披露,平安证券在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中存在四项问题:一是个别分支机构合规人员配备不到位;二是对营销宣传推介材料审核把关不严;三是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异常情形;四是相关业务协议保存不完整,对于投资者信息核对不充分。

  因存在向非营销岗人员下达营销任务,和向无基金从业资格人员下达基金销售任务等情形,国盛证券景德镇广场南路营业部被江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营业部责任人江伟也因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出具警示函。

  从业人员违规炒股也是屡禁不绝。开年以来,监管层已开出6张与券商员工违规炒股相关的罚单,涉及湘财证券、国都证券、 光大证券 、中山证券等许多家券商。其中,湘财证券前任总裁孙永祥因搞“老鼠仓”交易被罚。重庆证监局责令湘财证券前任总裁孙永祥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合计罚没1842.21万元人民币,并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于部分中介机构的违规行为,上海一位证券律师对记者表示,“监管层应依法进行处罚,提高中介机构的违规成本,使券商不敢轻易违规。处罚措施包含罚款、暂停业务资格、撤消业务许可证、市场禁入等。对于事情严峻的违规行为,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将坚持惩、防、治并举,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补齐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短板,强化科技赋能。下一步将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突出依法监管、分类监管,快、准、狠打击非法,既抓早、抓小、抓苗头,更打大、打恶、打重点,提升监管执法的精准性。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中信建投】  【湘财证券】  【平安证券】  【浙商证券】  【飞速创新】  【MiniLED】  【产业链】  【上下游】  【投资机会】  【衍生品】  【AI应用】  【GPU】  【湘财股份】  【云南信托】  【2024】  【老鼠仓】  【中金公司】  【中信证券】  【数据中心】  【PCS】  【子公司】  【600095】  【2025】  【食品饮料】  【国有大行】  【股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