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3日讯(记者韩璐)国家医保局近日举行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收集应用发布活动上,国家医保局大 数据中心 主任付超奇介绍,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医保药品有24.7万多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医保药品产量约600亿盒。一盒药品从生产企业出厂到流通企业,再到医院、药店、消费者手里,平均经过3至5个流通环节,在每个环节都会发生追溯信息。
药品追溯码是印制在药品包装盒上的20位唯一代码,相当于每一盒药品的“身份证”,是药品一“诞生”即被赋予的标志信息。
2006年,国家药监局启动了药品追溯码制度。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药品追溯码体系发展成熟,这也为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收集与应用奠基了坚实的条件。2024年4月,国家医保局启动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收集工作。直到今天,累计收集国家医保药品追溯信息158.06亿条,覆盖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入88.09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率达94.7%。目前,国家医保局正会同人社、卫健、药监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文件,协同推进药品追溯码在医保、工伤领域的全流程、全量收集和全场景应用,努力在2025年6月底前实现应采尽采、应扫尽扫、能接尽接。
“扫一下追溯码,显示这盒药品最近3次销售信息,销售地点分别在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福建厦门。”国家医保局有关责任人演示药品追溯码的使用时表示,若在流通进程中药品追溯码重复出现,则该药品就可能是“回流药”、假药或是被串换销售。回流药是指非法分子通过医保报销渠道获取药品,经过非法转手,低买高卖再次进入市场卖给患者。由于回流药的贮存和流通环节没有保障,极有可能发生过期药品甚至是假药,因此在药品质量上存在极大隐患。从2025年1月16日开始,消费者可以从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药品相关信息。
除了对“回流药”、假药、药品被串换销售等犯法行为实现精准发现、精准打击;通过药品追溯码相关部门还可实时动态查看药品耗材生产、配送、零售各个环节信息;本着自愿互惠的准则,如果生产企业上传数据,医保部门也会向企业批量提供其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全链条追溯信息,为医药产业发展赋能。
“全链条追溯信息对生产企业具有极高的价值。通过这些信息,生产企业能了解到自己的产品流向,进行精细化的渠道管理。”付超奇表示,这些数据的价值含量不可小觑,它背后支撑着我国一年医药产业2.9万亿元产值。这是医药产业的全息地图,它不仅能服务医药产业,还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在数据时代能施展点石成金的作用,能增进医药企业、商业保险、AI+医疗、供应链金融产品、 区块链 等相关产业长足发展。
贵州 信邦制药 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表示,在患者层面,通过“追溯码”可以识别假药、回流药,在发生药品召回事件时提高处理效率,保障用药安全;其次,药品耗材追溯可以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形象,助力企业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纵览整个行业发展,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有益于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助力 创新药 研发,赋能医药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