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宝济药业港股IPO -烧钱-进行中 2024年前九个月亏逾2.6亿元

【宝济药业】宝济药业港股IPO -烧钱-进行中 2024年前九个月亏逾2.6亿元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23 14:00:08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宝济药业】 【人民币】 【生物医药】 【IPO

  2025年1月21日,上海宝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济药业”)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此次IPO的联席保荐人为 中信证券 和海通国际,这两家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的加入,为宝济药业的上市之路增添了重要砝码。

  宝济药业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大品种生物药物的研发,致力于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开发难以生产的重组生物药物。公司通过替代传统从动物器官、血液或尿液中提取的生化产品,或升级现有治疗手段,提升治疗标准。目前,宝济药业已缔造出涵盖多个治疗领域的研发管线,包含五项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及七项临床前产品。

  宝济药业的核心产品包含KJ017、KJ103和SJ02。其中,KJ017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重组人透明质酸酶,用于实现联用药物的快速、大容量皮下给药;KJ103是一种创新性重组免疫球蛋白G(IgG)降解酶,用于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SJ02则是一种长效重组人卵泡刺激素-CTP融合蛋白,用于 辅助生殖 领域的控制性卵巢刺激。这些产品均处于中国后期临床阶段或NDA注册阶段。

  尽管宝济药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方面获得了明显进展,但其财务表现仍面临挑战。招股书显示,宝济药业目前尚未有任何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因此在往绩记录期内连续亏损。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93万美元,其它收益为1760万元人民币,但研发开支高达1.33亿元人民币,行政开支为4635万元人民币,最终录得净亏损1.6亿元人民币。2024年前9个月,公司营业收入为444万元人民币,研发开支进一步增加至1.84亿元人民币,行政开支为7805万元人民币,期内亏损扩大至2.63亿元人民币。

  宝济药业的亏损主要源于其高额的研发和行政开支。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显示出其对技术创新的注意,但这也对其短时间财务表现造成了压力。不过,宝济药业在融资方面表现出色。2021年2月,公司完成3.19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2022年3月和8月,分别完成A1轮和B轮融资,融资额分别为5000万元和5.85亿元人民币。2024年7月和12月,公司又分别完成4.26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和4500万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C轮及C+轮融资的每股成本均为16.91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达到48.71亿元人民币。

  宝济药业的股东阵容包含方圆资本、东方富海等知名投资机构。IPO前,公司开创人刘彦君博士持股21.21%,王征女士持股7.81%,谭靖伟持股5.21%,三人合计控制公司34.23%的股权。其它重要股东还包含晟德大药厂旗下的CenterLab(持股13.85%)、方圆资本(持股7.52%)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SHC(持股4.11%)。

  宝济药业此次冲刺港股IPO,不仅是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其在生物医药领域进一步拓展的关键一步。公司在合成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研发管线,使其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应的优势。然而,持续的亏损和高额的研发投入也对其资金链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挑战。投资者在关注其技术创新和市场潜力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其财务风险和市场竞争压力。

  宝济药业的上市之路能否打破“烧钱”魔咒,实现商业化的成功,仍需时间的检验。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人民币汇率】  【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试点】  【金融服务】  【应用场景】  【智能合约】  【非遗春节】  【宝济药业】  【IPO】  【赴港IPO】  【真金白银】  【NewCo】  【创新药】  【生物医药】  【2024】  【公募基金】  【三季度】  【美元指数】  【美元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