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多,假牙“代工厂”家鸿口腔再次启动IPO。
不久前,深圳家鸿口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深圳证监局已同意公司辅导备案,公司自2025年1月18日开始进入辅导期,辅导机构为 国信证券 。
值得强调的是,这其实其实不是家鸿口腔第壹次启动IPO。记者梳理发现,该公司曾于2020年12月向深交所申报创业板IPO,但在2021年12月IPO上会前一天临阵取消申请。对此,公司解释称是因为公司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收入规模较小,同时2021年全年业绩未达预期。
如今二度冲击上市,家鸿口腔胜算几何?针对公司经营情况和此次IPO准备情况,《华夏时报》记者致函家鸿口腔,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接受本站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鸿口腔此次IPO面临的挑战仍然较大。一方面,此前公司因业绩未达预期折戟创业板,此次IPO可能仍面临财务指标不达标的危险;另一方面,公司此前IPO审核进度缓慢,此次重启IPO可能仍面临类似情况。深交所曾对其关联交易、财务数据等许多问题进行多轮问询,这些问题若未妥善解决,可能再次造成审核中止或延迟。
2023年增收不增利
资料显示,家鸿口腔建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和正畸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和口腔修复类医疗器械产品经营销售等业务。
相比2021年第壹次启动IPO之前,家鸿口腔近两年总营业收入有所上升。公司营业总收入从2020年的2.97亿元增至2023年的4.46亿元人民币。
不过,从2023年的财务数据看,公司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格局。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6%;归母净收入283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4.65%。
这背后,是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 同花顺 iFinD数据显示,第壹次启动IPO前的2020年,家鸿口腔产品销售毛利率是42.55%,到了2023年,这一数值降为37.72%。
家鸿口腔主要客户多为境外客户,公司也因此被称为国外假牙“代工厂”。其2024年8月发布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23年公司前5名客户中有4名为境外企业,来自境外的营业收入也近乎境内营业收入的两倍。据介绍,公司境外销售为OEM模式,客户类型主要为境外义齿技工所,即为其提供定制化义齿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家鸿口腔称“基于产品定制化的特点,在行业内OEM客户通常不会与义齿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或框架性销售协议”。这时,部分厂商还在经销合同中约定了其可单向终止协议或影响合同续约的情形,包含未完成最低采购额、未按期支付采购款等。这意味着,家鸿口腔与境外客户之间的合作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而作为公司境内主要客户之一的泰康拜博则是公司十大股东之一,这中间引发的关联交易在上一次IPO时曾受到监管职能部门的关键关注。根据上述公开转让说明书,截至2023年泰康拜博仍是公司前5名客户之一,同时其作为股东持股比例在5%以上。
柏文喜对本站记者表示:“大股东同时也是主要客户的情景容易引发关联交易的合理性问题。深交所曾对家鸿口腔的关联交易进行问询,说明监管职能部门对此类问题高度关注。如果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可能造成公司利益受损,损害其它股东权益。”
坎坷的IPO之路
梳理过往可以发现,家鸿口腔上市之路颇为坎坷。
2015年12月,家鸿口腔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9月终止挂牌。2020年12月,公司向深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并获受理,中途因财务资料超过有效期经历了一次中止审核后又恢复审核程序。
彼时,深交所还对其进行多轮问询,包含公司历史股权变动、关联交易、毛利率与可比公司存在较大不同等许多问题。然而,就在2021年12月24日IPO上会的前一天,家鸿口腔却突然临阵取消申请。
2024年9月,IPO未果的家鸿口腔重新回到新三板挂牌上市,直至此番再次启动IPO。
对于2021年取消IPO的原因,家鸿口腔解释称系公司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收入为2896万元人民币,利润规模较小,同时2021年10月中旬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趋势明显,受此影响公司2021年全年业绩未达预期。
二度冲击上市,家鸿口腔将目标转向北交所,胜算几何?直到今天,家鸿口腔尚未披露2024年度报告,尚无法判断其2024年财务数据是否符合北交所上市要求。
不过,公司在公告中已披露了多重风险。其一是公司尚未披露最近1年年度报告,最近两年的财务数据可能存在不满足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条件的危险;其二是公司2022年度、2023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收入分别为3055.47万元、2629.95万元人民币,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63%、4.89%,尚不符合《上市规则》第 2.1.3 条规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其三是公司目前为基础层挂牌公司,须进入创新层后方可申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公司存在因未能进入创新层而无法申报的危险。
其实,家鸿口腔此次IPO还笼罩着其它“阴影”。记者了解到,除了曾经是创业板的“逃兵”,家鸿口腔还存在信披违规历史。公司曾经未在2016年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并披露年报,构成信披违规,公司及老总、董秘被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
“公司曾因未按时披露年报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这可能使监管职能部门对其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的规范性保持高度关注。深交所此前还因公司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说明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存在不足,这可能增加此次审核的难度。”柏文喜在接受本站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此之外,公司过往的违规行为和IPO中止经历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和运营能力的信心。投资者可能对公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生担忧,从而影响投资意愿。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也认为:“家鸿口腔过往的违规经历无疑会给其此次IPO之路造成很多挑战。这些违规事件可能损害公司在投资者心中的信誉,增加其融资成本。同时,监管机构可能会对公司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以确保其符合上市条件并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