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A股光伏上市企业出现一波董监高离职潮。
2025年1月上旬, 特变电工 (600089.SH)、 亿晶光电 (600537.SH)、 晶科科技 (601778.SH)、 横店东磁 (002056.SZ)、 海源复材 (002529.SZ)等许多家企业的老总、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核心高管纷纷离职。
过去一年以来,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普遍亏损,项目延期、工厂减产或停产、裁员等现象屡见不鲜,董监高人员离职也变得无独有偶。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直到今天,已经有至少30家光伏上市企业董监高人员提出了辞职申请。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开创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行业董监高变动频繁,背后原因包含行业周期波动致企业盈利受压、个人职业规划与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出现问题等多个方面。高层离职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股票价格有明显影响,企业与投资者需要积极应对。
董监高频繁辞职
在众多光伏上市企业中, 晶科科技 、 TCL中环 (002129.SZ)、 大全能源 (688303.SH)、 泉为科技 (300716.SZ)、ST聆达(300125.SZ)等企业董监高人员的辞职在过去一年尤为引人关注。
最近, 晶科科技 发布公告称,王洪、余俏琦分别因个人原因和年龄原因申请辞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023年财报显示,王洪和余俏琦在 晶科科技 的任期分别从2022年7月和2020年6月开启。在此之前,王洪曾在 东方日升 (300118.SZ)任职总裁,余俏琦在 海南省 发改委任职副厅级巡视员,二人在报告期内的税前酬劳分别为249.94万元和148.95万元。
在此之前, 晶科科技 董事兼副总经理唐逢源和董事张海辰已因工作调整辞职,前者仍将继续担任企业董事,后者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TCL中环 的人事变动引发业界震动。2024年8月,沈浩平因工作需要和个人精力考虑申请辞去总裁职务。随后三个月,秦世龙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紧接着2024年12月,杨进因个人原因辞去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
值得强调的是,沈浩平被认为是 TCL中环 的“灵魂人物”,自2007年公司上市以来便一直担任核心高管职务。辞职后,他将继续担任董事、副老总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相关职务。而替代其担任总裁一职的,则是“80后”的王彦君。
大全能源 董监高核心高管和技术人员等频繁出走也引发外界猜想。
2024年10月—11月, 大全能源 便有三位核心高管离职。其中,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胡平和副总经理曹伟均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另外,公司董事、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王西玉因工作岗位调整辞去董事、总经理及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
大全能源 2023年财报显示,曹伟、王西玉、胡平的年纪处于50岁上下,王西玉、曹伟和胡平在报告期内的税前酬劳为506.57万元人民币,237.14万元和224.98万元。另外, 大全能源 副老总张龙根,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谭忠芳,副总经理杨乔,副总经理胡勇,核心技术人员赵云松也均在2023年报告期内纷纷离任。
转型光伏赛道的 泉为科技 和ST聆达也经历了董监高人员的频繁变动。
2024年3月, 泉为科技 监事会主席及非职工代表监事韩峰申请辞职。随后的5月, 泉为科技 副总经理吕日祥和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陈颂琛申请辞职。到了7月, 泉为科技 董事、副总经理胡馨斓申请辞职。8月, 泉为科技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贵明申请辞职。9月, 泉为科技 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施雁红申请辞职。而到了10月, 泉为科技 非独立董事、副总经理李森申请辞职。
2024年5月—10月,ST聆达第六届监事会主席吕海生、副总裁王波、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何少平也纷纷申请辞职。
记者了解到,上述 泉为科技 、ST聆达的10个董监高人员辞职原因均为“个人原因”,且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针对光伏上市企业董监高辞职原因,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一欣向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公司经营情况变差时才会出现大面积董监高辞职的问题。
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 大全能源 、 TCL中环 分别亏损超10亿元和超60亿元人民币, 泉为科技 和ST聆达更是多年或连年亏损, 晶科科技 的净收入也同比出现大幅下滑。
朱克力向记者表示,行业周期波动是关键因素。光伏行业受市场供需、政策变动、技术进步等影响,盈利能力显现周期性变化。在行业萧条时,企业盈利承压,董监高面临巨大经营压力,可能选择辞职规避风险。
“个人职业规划与激励机制也是主要原因。”朱克力认为,董监高人员在市场竞争中承担重任,当个人职业规划与企业目标不符,或激励机制不能满足期望时,他们可能辞职追求更好的发展。
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近几年,光伏行业里董监高辞职很大水平上是因为薪酬、股票等激励措施不到位,也有人想把握时代机遇进行创业,提前协商好风险责任问题后便会离开。”
朱克力还指出,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不容忽视。“信息披露违规、财务做假等违规行为被曝光后,相关董监高可能因法律责任或声誉受损而辞职,反映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漏洞。”
人事振荡之困
身处光伏行业深度调整期,保持团队的稳定和高效运营是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砝码。
晶澳科技 (002459.SZ)执行总裁杨爱青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便强调,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和组织建设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他回忆起2012年前后欧美“光伏双反”的艰辛日子表示:“这一阶段凡是重视内部管理、团队抱团的企业,更容易克服困难。晶澳这么多年就非常重视‘练内功’,强化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和组织建设。同时,这也很考验企业老板的意志。如果老板能咬咬牙率领大家挺过去,并且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团队肯定就会更团结。不然,团队也许很快就散了。”
一般而言,董监高人员的离职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稳定因素。一位 新能源 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这或释放治理不稳定、内部出现问题的信号,可能造成外界对上市企业治理稳定性的担忧,会影响公司的光辉形象声誉和投资者信心。尤其是,现阶段光伏行业正处于低谷期,可能还会放大影响。
对此,朱克力也向记者表示,光伏行业高层离职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股票价格有明显影响。在经营管理上,可能造成企业战略方向不明、决策效率下降、团队士气受挫,进而影响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在股票价格方面,高层离职通常被视为负面信号,可能引发市场恐慌,造成股票价格下跌。
宋一欣向记者表示,投资者应当关注企业的股票价格表现和业绩报告,防止出现虚假陈述情况。
记者了解到,自2025年1月中旬起,部分光伏上市企业已经逐渐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表现其实不乐观。同时,据数据统计, 晶科科技 、 TCL中环 、 泉为科技 、ST聆达等企业自2024年年初以来股票价格出现不同水平的波动,其中 TCL中环 和ST聆达下跌幅度分别超40%和60%。
面对这一形势,上述 新能源 企业高管建议,企业应妥善处理董监高离职事件,确保平稳过渡,尽快恢复市场信心。投资者则要高度关注管理层变动的后续发展,和新管理层对企业战略和业绩的实际影响。朱克力则提出:“企业应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确保高层团队稳定。同时,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决策效率,确保战略目标实现。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判断,深入分析离职原因和影响,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关注公司基本面和长期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