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港交所官方披露信息显示, 佛山市 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海天味业 ”)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此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阵容强大,包含 中金公司 、高盛和大摩等知名金融机构。
作为全球前五的调味品企业, 海天味业 以其酱油、蚝油、调味酱等丰富多样的产品线,在国内外市场均占据明显份额。
回顾过往, 海天味业 曾在2014年成功登陆上海证交所主板,其市值在巅峰时期一度突破7000亿元大关,一跃成为A股市值榜上的先驱者,并被市场赋予了“酱油茅”的美誉。
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蓬勃发展, 海天味业 也欲分羹,但公司依赖线下销售,2022年更是深陷“双标门”风波。从资金来看, 海天味业 本次IPO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其实不是单纯出于融资目的。
假如此次 海天味业 能够在港交所顺畅上市, 海天味业 或将开创调味品行业A+H两地上市的先河。
业绩波动
在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期”)期间, 海天味业 的营业收入经历了一定的波动。
从营业收入的具体构成来看,酱油产品是 海天味业 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一直占据公司收入的一半左右,具体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4.1%、51.5%和50.7%。蚝油产品同样为公司贡献了重要收入,其收入占比大致维持在17%左右,具体占比分别为17.2%、17.3%和16.8%。调味酱产品的收入占比则保持在10%左右。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6.10亿元、245.59亿元和203.99亿元人民币。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下滑至245.5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比降低了4.1%。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有所回升,达到203.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8%。
究其原因,一方面,前两年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对利润空间造成了挤压。报告期内,原材料及包装材料的成本分别为12.55亿元、12.21亿元、9.19亿元及9.75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前两年餐饮市场的萧条造成调味品经销商库存积压、动销速度减缓。
尽管如此, 海天味业 在招股书中强调了其在供应链能力、渠道网络和科技实力等方面的优势。
在渠道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9月,公司已实现了对我国几乎100%的市级覆盖和近90%的县级覆盖,主要依赖经销商进行产品销售。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9个月,经销网络的产品收入占比均超过了90%。
这时, 海天味业 的线上渠道营业收入占比相对较低,2022年和2023年分别仅为3.86%和3.62%。
相比之下,同为调味品行业的上市公司 千禾味业 (603027.SH),其2022年和2023年的线上渠道营业收入占比则分别为25.87%和19.68%。
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天味业 线上渠道的薄弱可能会限制其市场拓展和销售增长,无益于深度连接年轻消费群体,这或许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在挑战之一。
开拓海外市场
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显现出庞大的规模与可观的增长潜力。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权威数据,以收入为衡量标准,2023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高达2.1万亿元人民币,2018至2023年间保持着3.5%的复合年增长率。在疫情后经济复苏、消费者需求稳健增长和调味品品类不断丰富等多重积极因素的推动下,预计到2028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将攀升至2.9万亿元人民币,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6.7%。
在这一广阔的市场疆土中,美国、欧洲和中国是全球调味品市场中规模最大的三个国家/地区,2023年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了0.53万亿元、0.51万亿元和0.48万亿元人民币。展望2023年至2028年,东南亚和拉美市场预计将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地区,其复合年增长率分别高达9.2%和8.6%。
值得强调的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2023年调味品业务收入为基准, 海天味业 在全球调味品行业中位列第五。另外,自2013年至2023年, 海天味业 是全球调味品前十大企业中唯一实现收入两位数复合增长率的企业。
海天味业 在国外市场的开拓上也表现出了积极的姿态。
海天味业 在港股招股书中详细披露了其全球化战略,公司计划通过建立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和提升海外供应链能力,与欧美头部竞争对手同台竞技。
值得注意的是, 海天味业 还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全资子公司,专注于调味食品的生产,这不仅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正在逐步落地,也体现了其在国外市场拓展上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布局。
然而,尽管 海天味业 在国际化道路上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而言,其国际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 海天味业 并未直接公布其海外市场的具体收入数值,但通过分析公司的总体营业收入情况加上公司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92%以上,合理推测2024年前三季度其海外营业收入占比或未超过10%。
这表明 海天味业 在国外市场的拓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如何提高品牌在国外市场的认知度、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与当地经销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都是 海天味业 在国际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舆论风波”
2022年, 海天味业 曾遭遇了一场舆论风波。
有消息称,海天在日本市场销售的酱油与国内产品在配料上存在不同,日本版酱油的添加剂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而国内版酱油则添加了较多的添加剂,这一情况引发了外界对海天“双标”行为的疑惑。
尽管 海天味业 坚决否认了“双标”指控,并积极证明其产品完全符合相关标准,还特别强调公司早已推出了零添加酱油产品,但这些努力似乎并未能有效遏制负面舆论的蔓延。这场“双标门”事件对 海天味业 发生了明显的反噬效应。
2022年,公司虽然实现了2.42%的营业收入微增,但归母净收入却出现了同比下滑7.09%,这一业绩表现也标志着 海天味业 连续11年保持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记录就此终结。
再反观本次IPO, 海天味业 的上市目的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
截至2024年9月30日, 海天味业 的财务情况显现出稳健的态势,公司总资产达到了360.0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实现了3.44%的增长,其中货币资金高达185.39亿元人民币,应收账款为2.58亿元人民币,存货为19.12亿元人民币。
这时,公司总负债为61.2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0.30%,应付账款为11.9亿元人民币。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17.02%,股东权益合计为298.81亿元人民币,显示出公司资金状况良好,资金流充裕。
鉴于公司其实其实不迫切需要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其赴港上市的表现更多地被市场解读为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推进全球化战略,而非单纯出于融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