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评论员刘柯
最近,有两则传言很有意思。一是传言说小米想收购蔚来,双方极力否认;二是传言说英特尔的神秘买家是 特斯拉 ,该消息也暂时没有获得确认。
先谈第壹个传言。小米收购蔚来不是事出有因。因为从市场角度分析有相应的合理性。 新能源 汽车发展到今天,依旧是群雄并起,依旧是赚吆喝的多,挣钱的少。造车新势力中能上规模的主要有蔚来、小鹏和理想这三家 新能源 车企。
其中,理想走的是增程路线,与大多数 新能源 车企的发展理念有不同,而且理想还在挣钱,暂时没有卖身的急迫性。如果务必要在小鹏和蔚来中选一家,小米肯定会选蔚来。毕竟,蔚来的品牌定位相当高端,客户价值相当高,而且最关键的是,蔚来有相对成熟的换电网络,可以让小米快速实现客户群体、产能和充换电网络扩充的“三合一”。
当然,蔚来能被小米盯上,也是因为其亏损严重。从2018年到2024年第叁季度,蔚来累计亏损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仅2024年前三季度就亏了近50亿元人民币。据称,蔚来当家人现在每天干的事就是去找钱。大伙都明白, 新能源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没钱烧了,结局就会很惨。与钱相比,技术已经排在很后面了,毕竟国产 新能源 汽车的技术水平都差不多。
因此, 新能源 汽车现在虽然是群雄争霸、内卷严重,但早晚会进入一个多寡头、大品牌共同发展的时代。这和燃油车时代是同样的。
美国的汽车市场那么大,但也就只有福特、通用和 特斯拉 等几个大品牌。欧洲是以往的汽车消费大市场,但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大众、宝马、奔驰和菲亚特、雪铁龙等不到10家企业。
因此,即便我国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但最终也不会有几十个 新能源 汽车品牌相安无事,内卷是一定的,各种兼并竞争也会非常残酷,最后能剩下几个大的品牌,也是行业发展的幸事,老是内卷式杀价抢市场,也没啥意义。
新能源 汽车发展了这么多年,除了都在拼外形、拼内饰以外,在核心技术上有多大进步?基本上都在原地踏步。电池密度已经被压榨到了极致, 新能源 汽车将来的发展途径究竟是啥?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身在其中的企业都是茫然的。因为大伙都想的是咋抢市场,怎么从对手手中抢得更多的份额。
这时,海外也在进行着一场万众瞩目的收购。在博通收购英特尔失败以后,又传出 特斯拉 将收购英特尔。尽管在AI时代,英特尔落伍了,暂时落伍于英伟达、高通等巨头,但不可否认的是,英特尔仍然是全球技术卓越的大佬,而意欲与英伟达竞争的 特斯拉 ,刚好又缺少这个产业链环节。
海外企业兼并的思路不是单纯地横向做大,而是考虑怎样在顶尖高新技术上扩充自身实力,要做高技术含量,做深产品和技术护城河,以便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让火箭飞上火星、能让AI与人脑结合的 特斯拉 ,本身就是一家技术型公司。其实,市场成功与否,都是功夫之外的事情。因此,如果 特斯拉 真的要去收购英特尔,而不是去收购汽车制造同行,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