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月20日电 2025年的假期,“获得感”明显比往年高。因为,2025年节假日安排比过去更“给力”:春节4天通过调休放假8天,较原来增加1天;五一假期增加到2天。放假天数增加,且放假规则更明确、调休办法更优化,如“逢周三放假不调休”等。这自然得益于持续推进的假日制度改革。
“从2025年起进一步优化节假日安排,无疑很好地回应了广大群众的关切。”中宏观察员、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修志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考虑抵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等假日消费形态,中小学放假制度也应在省级行政区划内统筹谋划。
政策建议之一:政府先行,政企携手,以消费者为本重塑假日经济发展理念和经营宗旨,系统性优化假日消费环境和产品及服务体系。首先,各级政府对于假日经济的缔造应切实做到以消费者为方向,而不只是追求短时间的经济指标。为此,除了推动民生友好型政府建设外,政府还应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宗旨,重视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满意度。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坑骗行为,保护市场秩序。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支援力度,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丰富假日经济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最后,政府应与企业通力合作,共同优化假日经济的消费环境。例如,强化旅游景区的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推动商业街区、购物中心等消费场所的升级改造,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政策建议之二:持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收入和支出两个维度着手改善居民家庭收入与支出状况和收入与支出预期,使居民家庭更多可支配收入向更高条理的精神文化消费转移。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是第壹次分配领域更多向劳动者倾斜,同时通过再分配渠道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通过优化税收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家庭的经济压力,持续改善居民家庭支出预期,逐渐将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家庭刚性支出降下来,能够更多转移到更高条理的精神文化消费中去。如果说过去数十年主要聚焦于生产友好、投资友好,那么当下及未来则需要更大力度聚焦收入友好、保障有力,借此更加有效地施展假日经济对消费升级的系统牵引作用。
政策建议之三:系统性谋划并落实节假日制度改革,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假日经济的制度、时间和行政约束。一方面,在稳步优化、增加全国法定节假日的条件上,大力推广新疆“古尔邦节”和广西“壮族三月三节”经验,尽快全面放开省级行政区划增设地方性节假日的权限。另一方面,尽快全面推行2.5天周末休息制。在城际、区际2-4小时高铁、动车高速交通网络支撑下,2.5天周末休息时间基本上能够满足跨城跨域出行需求,从而大幅度增进周末跨城跨域消费。在确保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方面,建议将其并入企业社会责任考核体系,定期公布,社会监督与职能部门监管并举。总之,要通过可执行、可监督的节假日制度改革,从根本上破解假日经济的时间约束等。